断层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富?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功地实施外向型增长战略。而且,这种战略会随着国家的富裕而逐渐显露其局限性。为了理解这些局限性,我们需要仔细地考察一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情况。“二战”之后,这两个国家都不算真正的贫穷,它们拥有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国民、明确的组织发展蓝图,而且一些制度基础也得以幸存,但两国的经济都在战火中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资本储备大幅减少,大型企业或者崩溃或者被占领当局压制,普通家庭受到沉重压迫,无力消费。显然,出口成了它们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由于很多人依然在农业部门工作,而且劳工组织都很温顺,战后的工资水平最初并没有与生产力增速的迅速提高保持同步(生产力增速用于衡量生产性投入的使用效率,因此,也可用来衡量利润率)。因此,公司能够暂时获得巨大的利润。

在德、日两国,成熟的银行体系承担了国家的部分职能。在德国,企业与全能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相互持股得到了巩固,催生了国内卡特尔,弱化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从而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德国相似,日本的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也是经典的管制资本主义模式。日本的企业集团以银行为中心,受到财政省和国际贸易产业部的监管。

然而,一旦农业部门的劳动者被吸收到了工业部门,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难免会与生产率的增长保持同步。截至1975年,德国工业部门的小时工资水平已经赶上了美国,而日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赶上美国的水平。因此,出口企业不再由于低工资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相对优势。更大的问题在于,一旦德国和日本的初期发展阶段结束,人均资本水平赶上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率和资本商品的进口将大幅下降。由于家庭消费在战后受到抑制而内需不足,而且历届政府关注的是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调控和增加生产,因此,这些国家难免出现大量贸易盈余。起初,这些盈余能够帮助这些国家支付外国借款,但最终会加剧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力,德国和日本不得不进入价值链的上游和需要创新的领域,制造出更多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还不得不稳步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贸易部门,两国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在国内的非贸易部门,问题还是出现了,比如建筑业、零售业和宾馆业这些外国竞争不存在或者被刻意排除的领域。虽然政府为了支持出口企业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制约,毕竟,无论政府提供多少帮助,如果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那么必然失去国际市场的份额,而国内非贸易领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部门的生产增长率之所以低下,就是因为迫使低效企业收缩或倒闭的市场力量受到了抑制。

在这方面,日本的表现比德国更糟。德国是欧盟的一部分,在国内竞争方面受制于欧盟的规则。因为德国在欧盟内部权力很大,因此一旦自己打破规则,很容易使这些规则彻底失效。而日本在亚洲则找不到任何相同的外部规则,因此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严重损害了内向型生产部门的效率。

很多到过日本的人都惊奇地发现,日本宾馆的电梯灯光明亮,指示清晰,任何人都能看到,能听清,可是竟然有专职的女士负责为宾客升降电梯。也许这些女士在电梯刚出现时能够发挥作用,因为那时正确使用电梯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然而这一工作一直保存至今,没有经过任何改革,除了向宾客问好,这些女士没有任何有用的工作。这说明这是一个没有竞争的服务领域。

确实,当不断壮大的理发连锁企业开始在全国迅速开设美发沙龙,提供快捷廉价的理发服务,使得现有的理发店纷纷倒闭时,就引起全国理发店协会的注意了。这个协会要求对该连锁企业加强管理,并提出抗议说在理发之前不用香波清洗是很不卫生的,甚至通过一个法令,要求所有的理发店都必须使用昂贵的洗发设备。这立即削弱了新发展起来的企业,并打击了该企业的低价战略。

由于外贸生产部门的工资上涨推高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高工资(相对于生产率而言)以及理发、餐厅消费、宾馆房价等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国内民众对它们的需求。因此,创造了出口奇迹的国家看起来有点发展畸形,颇似只有一半肢体的人:因为在这些国家中,效率奇高的生产部门和病态的服务部门并存,尽管国内需求委靡却依然注重国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