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专利技术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通常都伴随本国专利技术的发展进步。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立了“激励创造,有效应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16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从保护阶段进入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并重的阶段,旨在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要从高耗能、劳动密集、环境污染严重的粗放型模式向又好又快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必须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落实到企业自主创新的实处,将专利技术的运营定位于企业战略成败的高度。
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但真正能与世界一流企业一争高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专利技术的运营能力无疑是制约创新型企业向世界级优秀企业成长的“短板”之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从专利数量上予以保障,更要从质量上予以突破,需要以专利运营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对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整合,积极开展专利运营活动,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后发制人。
学界和业界提出专利运营与技术跨越实现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然而专利运营在企业技术跨越实现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培育专利运营能力,以实现其技术跨越的目的?专利运营与技术跨越实现的内在逻辑对知识产权优势的形成有些怎样的作用?现有研究无论在机理层还是实证层,都未对这些问题给予明确的解答。由此作者选择了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期盼通过相关的解题结论为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与后发企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本书以促进企业由“制造工厂”向“专利强企”转型为研究主题,以“促进企业技术跨越实现”为目标,以IPO通用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运营体系,旨在探析企业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内在规律,以便为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为世界领先企业提供理论指导。本书共分7章:第一章绪论,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对专利、企业技术跨越等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理论框架,基于知识价值链理论解析了专利运营能力内涵,从市场能力与技术能力耦合视角,探析企业技术跨越实现的能力结构,构建了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理论框架。第三章体系结构,采用SPSS15.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遴选出专利运营能力的基本构成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专利运营能力指标体系,探析了专利运营能力构成模块的互动机理。第四章机理探析,从静态视角,以效应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内在规律;从动态演化视角,探析专利运营能力演化支撑技术跨越的内在机理。第五章实证研究,以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为分析对象,运用AMOS7.0软件,构建了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作用路径给予了实证解释。第六章个案研究,以ZDDQ集团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企业专利运营能力所处阶段,探寻ZDDQ集团对国内领先企业跨越的关键路径及对世界领先企业跨越的重点。第七章支撑策略,在实证研究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后发企业必须从思想上树立专利运营新理念;拓宽专利平台,拓展市场网络,开展管理协同,实现专利财富运营向专利战略运营转变,才能实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跨越。
本书从理论上改变了学界多从法学保护视角研究专利的理论研究范式,从管理学角度,结合经济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以知识价值链理论为主导,系统构建了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运营体系,旨在把握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专利运营能力的状况;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寻觅企业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的内在机理。
本书从实践上揭示了企业专利技术商业化的运营路径,为企业衡量专利运营能力状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工具;明晰了专利运营能力支撑技术跨越实现的机理及影响路径,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跨越提升路径,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谋取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更多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为世界领先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
本书出版受到教育部“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建设项目资助和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各位老师及同学的大力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种种不足,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共同推进我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入。
作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