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天津市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

一 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领域

(一)旅游产业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为适应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依靠农业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农业旅游应运而生,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得以迅速发展。纵观全球,我国农业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旅游的产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通过近距离的视觉感受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远离乡村的人们重新感受质朴的农村情怀,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拥抱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还会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发展农业旅游可以为农户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在对土地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取得创新,直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业旅游还可以带动餐饮、物流、交通、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从客观上讲为现代农业添加了生机,为旅游产业丰富了内涵;主观上则实现了旅游产业向现代农业领域的延伸,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现代农业旅游是一种富含创新活力的农业服务产业。

农业旅游是顺应产业经济发展高度化,基于现代农业领域转型升级而实现的一次产业创新,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在农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发挥渗透和扩散效应,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使传统农业与新兴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界限变得模糊,逐渐渗透、扩散并达到融合,这不仅对朝阳产业发展空间以及产业内涵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传统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帮助,如改造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产业能力提升。作为农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旅游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依靠服务业不仅在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很好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旅游业与农业产业部门结合后,在为最终消费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生产性服务的属性张文建、陈琳:《产业融合框架下的农业旅游新内涵与新形态》, 《旅游论坛》2009年第5期,第704~708、第716页。

(二)生态产业

在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作为第三代产业的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以及生存状况。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传统农业在物质、能量方面形成了“低消耗、低投入、低产出的半封闭式”的内部循环机制。随着石油农业的出现,农业发展也进入了高投入、高产出的开放式循环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是,这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能耗过高、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为此科学家开始寻找替代农业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各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与农业内部各产业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农业内部各产业是一种传统的、相互独立的产出方式,而生态农业却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利用生产过程中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关系,强调农业产出的融合性,对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给予高度重视。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基础,通过生产安全干净的食品从而使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最大化,体现了产业融合的复合经济效应姜睿清:《基于产业融合的江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我国的生态农业,按照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物种或不同生产过程的组合、不同生产部门中不同物种和不同生产过程的组合、不同尺度的生态农业的系统、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农-工复合系统与能源系统划分,具有众多不同的类型和模式,见表2-1。

表2-1 中国生态农业类型和模式

(三)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是引导经济飞速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对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生物和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带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展开了一次根本性的革新。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因素导致中国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的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结合本土特点培育了一批专业人才,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交换、“互联网+”、卫星定位、移动通信等融合于现代农业领域,对现代农业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纳米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中,这将引领新一轮高新技术革命。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很大帮助,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农业创新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环保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姜睿清:《基于产业融合的江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四)金融服务业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带动着农业以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不同的领域产生各种需求,如领先的技术需求、先进的设备需求、生产经营环境需求等。现代农业对金融的需求愈加旺盛,同时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服务业为现代农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支撑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必将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依靠金融服务为企业、农户等行业主体提供信贷等资金支持,提高行业整体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规模;依靠保险公司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分担部分经营风险,为企业主、员工、农民等利益主体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促进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了农村金融行业,并为其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完善农业金融体系,优化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完善现代农业金融相关的产业、财税、社保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速现代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共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孟晓哲:《现代农业产业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第6期,第318~321、第325页。

(五)物流服务业

物流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农业物流是现代农业与物流业融合在一起的新型行业,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完成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储环节、加工环节、包装环节、运输环节等全部流通过程。农业物流的出现优化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流通方式,将农产品流通环节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生产环节为流通环节的需求服务,引导现代农业和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农业物流的快速发展,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农业物流园的产生组成了农业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促进了现代农业和物流业的有效结合,是集农产品加工、托运、结算、集散、仓储、交易、电商、信息交流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转化增值,对推进农业生产和流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刘明菲、周梦华:《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的区域差异性与模式选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29~35页。。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科学研究和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相对脱节,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理论体系尚没有形成,生产、运营、实践中各个环节的投入也相对薄弱,时常会出现大批优质农产品滞销、滞流的状况,导致农产品增值增效不佳。农业和物流业的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提高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加固了资金流通保障。加速农业物流服务的发展,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并完善了现代农业流通系统,发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加强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优势,提升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功能

农业的基本功能是为全社会提供解决人们生存、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农产品,长久以来在国民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最大的社会作用。然而,随着全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步提升,农业发展的经济作用则愈加凸显,现代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也日益突出。从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的现代农业具有食物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主要功能。

第一,食物安全功能。要想保证国家食物安全即国内食物生产保持一定水平,同时还要保证粮食供给略大于需求,以此来确保最基本的供应。所提供的食物要考虑到健康和价格两个因素,食物包含很多种类,如粮食、食用油、肉、蛋、奶等,其中粮食是食物的核心。当前我国人口大多数是农民,他们大都自给自足,所以确保一定规模的商品性生产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第二,经济功能。经济功能主要由要素贡献和区域贡献两方面构成。要素贡献方面,农业可以进行原料和终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也可以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以及生物质药品等各种资源。除此之外,农副产品也可以作为食品加工、酿酒、油脂、纺织、皮革等轻工产业的原料,在原材料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有利于国家的工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化石能源正越来越多地被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如燃料酒精)替代,这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有助于将初级农产品转化增值。区域贡献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在区域发展的初期,一直把农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随着区域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农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价值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农业对维护区域多样性和稳定性发挥着无以取代的作用,在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发展阶段后,这种作用愈加突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不难看出,区域农产品的商品生产能力既是粮食供给功能的核心也是工业原材料和生物能源供给功能的核心。

第三,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包含就业和社会保障。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十分庞大,所以加剧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要想更好地发展,应该将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和工业吸纳农村人口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由农业提供就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持农村社区稳定离不开社会保障,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容纳隐性失业,由非农产业发展波动引起的就业问题可以通过大量兼业型农户缓解。当前我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尚有差距,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在向农民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严峻的考验。对一些人口众多的农村社区来讲,政府及商业机构在保障养老、医疗卫生、救灾、扶贫等方面存在很大难度,还要借助农业和土地来解决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提供社会保障也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如法国出租土地的收入依然可以作为农业退休人员的重要保障。

第四,文化功能。农业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经济活动,人们通过参观或参与农业活动能够得到休闲,也能够获取审美和教育的效果,人们不仅获到身心健康还建立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通过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以及适应各地不一样的自然环境,人们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在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活动基础上,很多地方产生了具有多样性价值的独特景观,也成为人类文化有形遗产的一部分。随着市场和全球化的压力逐渐增大,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缺乏地域特色和多样性。人类文化多样性丧失的威胁使得农业遗产保存功能变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生态功能。保证一定数量的植被覆盖是农业用地的主要形式,这与人类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它包含农业景观以及各种生态影响,如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保证生物多样性、减轻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农业生态功能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其中一个表现形式,如通过对土壤和植物进行管理以此来减少污染,通过多种作物轮作和施加肥料来使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增加以及通过对土壤侵蚀技术进行控制来增加生态系统弹性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为减轻对环境和生态及自然资源的消极影响,如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运用节水灌溉和免耕技术来缓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农用化学品的影响主要有化学品污染、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动物栖息地减少。

三 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路径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方式划分,产业融合路径可分为渗透融合、整合融合、交叉融合和综合融合四类。

(一)渗透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融合过程也可理解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建立新的农业生产力系统的过程。农业生产力系统不仅包含农业劳动者还包含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为了使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有很多途径来达到目标,如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完善农业生产工具以及扩大农业劳动对象的范围。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和结果。另外,随着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随之出现并不断改善。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提升了劳动对象的品质、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同时发掘和利用了自然资源。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但优化了农业劳动资料、农业劳动对象以及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而且有利于整个生产力系统渗透、凝聚、调度、组合和控制,使三者在新的水平上完成有机结合与更完美的配置,进而提升整个农业生产力系统,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并且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叶璇:《论城镇农业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420页。。现代农业领域的渗透型融合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渗透融合、生物技术渗透融合以及航天技术渗透融合等,高新技术通过渗透以及扩散到农业领域,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生物农业、信息农业和太空农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典型农业新形态赵芝俊、包月红:《农业的多业态发展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第12期,第125~128页。

(二)整合融合

整合型产业融合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增长,通过将其他产业的功能和业务与本产业的内部体系进行融合,促使本产业和外部产业发生重合与交叉,进而催生出新的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融合是将产业外的经济活动融入本产业边界以内,突出强调产业间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内部化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8期,第17~28页。。农业领域的整合融合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它运用生物链原理,在农业内部种植、养殖、畜牧等子产业之间建立起产业上下游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得以发挥,生态农业是整合融合的典型业态梁伟军、王昕坤:《农业产业融合农业成长的摇篮》, 《北京农业》2013年第32期,第4~6页。。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做到整合农业资源,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形成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流动方式。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整合传统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将种养殖业与其他涉农产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现代农业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以及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是农业资源整合的终极目标梁伟军:《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0期,第87~90页。

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有效整合当前农业产业各类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内部各子产业的协调发展,对实现这一目标有着很大的帮助段海波、曾福生:《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基本类型及促进措施》, 《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10期,第67~69页。

(三)交叉融合

交叉融合,指的是推动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发展,换而言之,就是把旅游设施、旅游业务、经营理念与农村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一种产业交叉融合,发挥农业的休闲娱乐功能,增加农业增值环节,扩大农业的横向增值空间,提高产业竞争力,使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好地得以发挥,将休闲、服务理念植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交叉融合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普遍的是农业与休闲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同时,它也是旅游农业(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萌芽和出现的产业内在机理。所以,旅游农业可以作为对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典型代表梁伟军、易法海:《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产业融合理论解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43~47页。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农业文明及农业文化传播的使命,都需要不断推进农业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为契机,探索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科学模式,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发挥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郭晓杰:《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 《商业时代》2014年第5期,第122~124页。

(四)综合融合

综合融合是指将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成果综合运用起来,从而尽可能地摆脱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约束,在相对可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农业的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生产,其典型业态是工厂化农业赵建华、赵晓铭:《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5期,第247~248+252页。

工厂化农业主要是运用成套设施或综合技术,在保证种养业生产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完成周年性、全天候以及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工厂化农业主要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工业化生产的产业特征,通过使设施装备、生产手段、生产过程以及组织与管理方式达到工业化,从而促进农业产品在可控环境下达到预定的标准生产过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化农业;市场化、商品化特征,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及生产的持续性、高效性和商品化,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工厂化农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与工厂化农业相关联的产业群体和社会性的服务体系;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性特征,通过向市场提供安全食品,从而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生产者带来了理想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工厂化农业也提高了企业、农民、社会的收入和积累,促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国应该坚持走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的劳动效率。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工厂化农业的支持与发展高翔、李骅:《我国工厂化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农机化》2007年第12期,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