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冷战最后阶段的国际格局之争
尽管从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正式进入了一种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但是美苏的实力对比以及国际总体实力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量变过程中。在这一时期,中国学术界关于国际格局的争论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第一条线索是关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实力对比关系,第二条线索是关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是否有新的力量中心出现。
关于美苏的实力对比变化,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们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当时究竟是“美攻苏守”“苏攻美守”,还是“美苏互有攻守”。攻就意味着攻方有实力优势,守则意味着守方实力衰落。争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中国要做出“站哪一边”的战略选择。
关于新的力量中心的出现,中国学者在那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关于国际格局是否趋向多极化的早期争论。有学者将这一阶段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的探讨与争鸣总结为关于多极化格局两次争鸣中的第一次。这一时期的观点主要有两极多元论、三个世界多极化论、“两极-多极”格局论。此外,在冷战末期,有中国学者开始反对“极”的提法,提出了“无极论”。这种观点认为,美苏“两极”的作用在相对降低,“极”的淡化和衰变是今后国际关系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淡化或衰变,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它并不意味着使世界形成“多极”的格局。该学者还认为,中国要做“两极淡化”的促进者,不仅要反对“两极”称霸世界,也要反对“三极”或“四极”左右世界。
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学者在专业素养、研究条件和思想开放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这一时期关于国际格局的争鸣还是非常初步的,公开发表的相关成果较少,有些观点也是蜻蜓点水式的,缺乏深入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