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时代主题的争鸣
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国家讨论国际关系的特有议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国际关系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某种根本性特点,反映世界需要解决的主要战略性问题,以及世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流趋势,从而区别于其他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通常认为,科学观察和分析时代特征、正确估量和把握时代主题,是正确制定内外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比如,列宁对20世纪早期“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的论断构成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二战后一系列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理论基础。斯大林在后来进一步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接受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判断和斯大林提出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把自己所处的时代定位为“革命与战争时代”,并因此做出了一系列外交路线的部署。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全面兴起,面对这种革命形势,1966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提出,“当前正处在世界革命的一个新时代”,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胜利”。
时代的特征总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认定时代主题发生变化并对此予以阐述的是邓小平。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邓小平敏锐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逐步形成了关于时代问题的新判断。1977年底,他第一次提出了“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的判断。1985年3月,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尽管邓小平没有明确地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时代的主题(十三大概括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十五大才明确地称之为“时代主题”),但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论述,却旗帜鲜明地否定了建国后30年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的判断。
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很快被中共中央所吸纳,并成为党和政府对国际形势的新共识。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其后历次党代会均重申这一判断。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再次提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02年,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如此,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不是时代主题却在国际关系学界先后激起了两次较大的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