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

艾:……研究的问题,河南豫西这个地区,我想写一个地方史,明末到现在,也许后年会再来,就是长期来中国住,也希望有机会到豫西去看看。国外的资料我都已经搜集好了,美国各大学的图书馆、国会的图书馆,香港的、台湾的有一些人……有一位老先生,比您大两岁,是陈仲华——陈顺德——字是顺德,听他也讲一些。孟先生也是在那儿工作?

梁:是彭禹廷彭禹廷(1893—1933),河南宛西自治的主要发起人,曾创办河南村治学院,通过在河南村治学院任职期间研究乡村发展问题,并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学生,他是河南人,我们当时有一个河南村治学院,他是村治学院的学生(艾:噢,他是村治学院的学生。),他在豫西那一带待过,他参加过那个民团的工作,搞地方自卫。

艾:您也去过镇平、内乡这些地方啊?

梁:去过镇平。

艾:那是什么时候呢?

梁:抗战中。

艾:以前您就是在辉县的河南村治学院,就和彭禹廷在一起?

梁:他做院长。

艾:是,那时候您没去过镇平?

梁:那时候还没去,后来去的。抗战中,我们从山东撤退了,从东边往西撤退,撤退到镇平。

艾:您说的“我们”是指的什么人?

梁:“我们”是一班朋友、学生,就是乡村建设研究院的许多干部,大批的人。撤退的时候,把地方的壮丁带了一部分,还有八百条枪,有军装,有十几万块钱的款,带了过去的,当时就住在镇平。镇平有个大庙,我们就住在大庙里。

艾:县城的……

梁:城外,城外有个大庙。

艾:那您记不记得那个时候镇平的情形啊?有什么印象?

梁:没有多停,我到了镇平,就去武汉。那时候政府在武汉,跟政府要接洽。当时政府有一个叫陈诚陈诚(1898—1965),曾任黄埔军校上尉特别官佐、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等职,曾指挥所部参加淞沪、武汉、宜昌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东北行辕主任等职。1948年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历任“行政院长”、“副总统”等职。的,陈诚他做政治部长,他还要把我们到镇平的学生,调去二三百人到武汉,他检阅一番,他训话,讲话,然后派一个人又回到镇平——这个人由我们来推荐的,领导我们这些人,带着人跟枪支回山东。回山东之后分了四路,就是东西南北,在敌人后边,发动农民抗日,搞游击战。

艾:您对彭禹廷有什么……

梁: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是村治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姓梁,叫梁仲华梁仲华,河南省孟县人,北大法律系毕业。曾在河南镇平县与其友彭禹廷、王怡柯从事地方自治工作。1930年1月至7月,与彭禹廷、王鸿一、梁漱溟在辉县开设了村治学院,并任副院长。1931年,与梁漱溟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任院长。1935年,被韩复榘任命为济宁专区的专员,从事乡建工作直到1937年10月日本入侵山东为止。其后他前往四川,继续与晏阳初一同从事乡村建设。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又一度任四川省政府委员。逝世于20世纪80年代。,我给他们做教务主任,实际上那个村治学院的章程、办法都是我定的。……那里的学生,现在那里的学生不多了。

艾:您觉得彭禹廷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梁:他人是一个赤胆忠心的人。中国俗话、老话,就是黑脸人是好人,白脸不好;彭禹廷就是黑脸人,人好得很。

艾:他也很能干了。

梁:很能干,可惜是被人谋害了,害死的。

艾:好像是在南召县呢还是在镇平县,有一个杨家,镇平县里有一个本来是扶持彭禹廷上学的一位地方有势力的土豪,彭回来,原来扶持他的认为是个好机会,彭回来了,结果彭禹廷也不给他什么方便优待,他生气了,跟南召县的地方富豪联络,进行暗杀。别廷芳别廷芳(1883—1940),宛西自治首领,自治业绩斐然,历任内乡县民团第二团团长、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团司令等职。您也见过吗?

梁:也见过。

艾:他是来邹平看您……

梁:不是,他是在内乡,是在镇平碰到,我去镇平他也来,在镇平碰到。

艾:他留下的印象怎样?

梁:就我个人印象,很粗的人,也许心地好,但也还是个土豪作风,什么事情都是个人做主,强制推行,就是这个样子。

艾:当然彭禹廷的这个教育……

梁:好得多。

艾:您对镇平的村治还算是成功的吧?

梁:在那个时候相当成功。那个时候县长、县政府等于虚设,它是全县分十个乡区,组织一个十区办事处,大家推彭禹廷做主任,有十个区的区长跟彭禹廷在一起,联合成一个十区办事处,十区办事处做事情,县政府等于虚设了,摆在旁边,不起什么作用。

……

艾:除了您自己以外,在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家人物是谁?

梁:我说不上来。说不上来我还要说几句话。有一个人叫冯友兰,我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是我班上的学生,他是留美,在美国。他留美的时候还常常从美国写信给我,通信。从美国回来就做大学教授,很出名。写了三本书,特别是他有一部《中国哲学史》。这个人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情,个性不同了——他好像是儒家,好像是发挥中国传统思想,好像是这样,可其实呢,他的为人是老庄的吧,老子一派。老子一派,就是不像那个儒家,好像忠于自己,一定要很正直,他不是那样,他是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什么世不恭”啊,有那么一个四个字(艾:是。),“玩世不恭”(艾:对。),他不是那么本着自己的相信的道理,很忠实,不随风转舵,不,他有点像玩世不恭。

艾:其实这一点我们西方研究中国的人都是公认的。

梁:后来不是那个江青(笑)很赏识他,到北京大学去看他,他还把诗词送给江青,后来江青失败了,所以他的名气也就不好了。这个人还在,还在北京大学,不过不担任什么事情,只有一个好的待遇,教授的待遇。人也不行了,眼睛有白内障,走路也旁人扶着。

艾: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

梁:没有。还有一个哲学家,他也不一定算是代表儒家,有个叫贺麟贺麟(1902—1991),字子诏,著名哲学家、翻译家。1926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曾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留学,研读西方哲学史,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介绍和研究,是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译有黑格尔《小逻辑》、《精神现象学》等。的,贺麟比较好,比较不是那样随便,不过他是讲德国哲学,讲授黑格尔的。还有一个哲学家,叫沈有鼎沈有鼎(1908—1989),逻辑学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留学于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及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逻辑史和数理逻辑的研究,并把对《墨经》的逻辑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姓沈,沈有鼎。(艾:恐怕我不知道。)这都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重要角色。还有一个也是在北京的哲学家,留美的,叫什么名字……口里头说不出来,心里头有。

熊十力

艾:您觉得牟宗三、唐君毅,在香港的儒家思想家对现代的孔孟之道的发展和阐明有没有贡献?

梁:有贡献。

艾:他们的著作,您看过没有?

梁:我这里有的还是唐君毅的,有六本,没有看见牟的。

艾:唐君毅的怎么样呢?

梁:他还好,对儒家所见还正确。

艾:您比较赞赏他的……

梁:牟宗三是山东人,唐君毅是四川人,唐君毅的一些著作他们都送给我,有六大本。

艾:大体上您赞成他的关于儒家的看法吗?

梁:他对儒家还是了解的。有六大本现在没在这里,可能还有两本,有四本让旁人拿去了。可惜唐已经故去了,牟还在。

1918年6月,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合影。前排教师左起:康宝忠、崔适、陈映璜、马叙伦、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陈汉章;中排左四冯友兰,左七胡鸣盛;后排左二黄文弼,左五孙本文。

艾:是,牟还在。他们算是熊十力熊十力(1884—1968),原名升恒,字子真,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第一代代表之一,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哲学形而上学的奠基人。曾参加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习佛学,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任教于北京大学。他提出“新唯识论”,认为宇宙万物是本体(本心)流行的迹相,认识上强调“返求本心”,自证自识。的学生吧?

梁:牟算是,唐好像跟熊没有什么关系。牟是亲近过熊先生,他称熊先生为老师,好像唐没有。

艾:熊先生也是在北大教过书?

梁:教过书。

艾:您是那个时候认识他的,还是他到了北大以后呢?还是以前认识的?

梁:早认识了,他到北大还是我介绍的。

艾:我看的资料里都没有关于他的个人……

梁:熊先生同我在一起有四十年了。

艾:那您在山东的时候,他也去了?

梁:在山东他同我在一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始终跟着我,民国十三年(1924),我到山东去办学,我们同去的。从山东回到北京,又是在一块儿同住。有一段我去广东的时候,他去杭州西湖,有那么两年分开,分手。后来抗战起来,退到四川,又在一起。

艾:以他的著作来说呢,算不算是接近您自己的思想,哲学方面的……

梁:他可以称得起是一个儒家,他始终是一个儒家思想。旁人误会他是个佛家,旁人以为他是一个讲佛学的,其实不是。在国内有一个佛学的团体吧、机关吧,就是在南京,叫支那内学院支那内学院,中国现代佛教学院之一,1922年7月由欧阳竟无创办于南京。因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为“内学”,故名。设有学、事两科和学务、事务、编校流通三处。1937年因日军入侵,移至四川江津。1952年学院自动停办。。(艾:是欧阳竟无?)是欧阳竟无。我跟熊先生认识在前,我介绍他去内院。我们发生朋友关系,说起来好像很可笑。那个时候熊先生他是在南开中学教书,教国文,教中文,他曾经在梁任公办的刊物叫《庸言》上写了些稿子,那些稿子站在儒家的立场诋毁佛家,他说佛家不好,佛家是“流荡失守”——守是操守的守,佛家——他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