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精神分裂症
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完成改变,无论是针对个人、组织,还是社会层面的改变方法,书中一应俱全。或许你想帮助自家兄弟戒除赌瘾,或许你希望带领工作团队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更加精打细算,又或许你希望更多的街坊邻居骑自行车上班。
这三个层面的改变通常被当作不同的议题区别对待。对于公司主管来说,他们应该学习“管理变革”;对于个人来说,应该考虑“励志自助”;对于社会活动人士来说,则应该研究“改变世界”。这种泾渭分明的界定实在多此一举,因为所有为了改变而付出的努力都有共同之处:改变,意味着行为模式的转变。你的兄弟必须远离赌场,你的员工也只能改订经济舱机票。总而言之,所有的努力都将殊途同归:你能否改变他人的行为?
你心里一定在想,对于改变这件事,人们多半都会抗拒。不过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每天都有许多新生儿呱呱坠地,而父母总是莫名其妙地就欢迎这种改变——试想一下,这是多么颠倒乾坤的巨变啊。假如老板三更半夜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醒你两次,还大喊大叫(或者你只要换了套新衣服,老板就摆出一副作呕的表情),那还有谁愿意替他们干活呢?这样的改变并不算小,可人们不但不抗拒,反倒甘愿接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拥抱各种重大的改变。除了家中添了孩子,我们还迎接婚姻,迎接新房,迎接新科技,迎接新的工作职责。与此同时,有些行为却禀性难移,令人恼火:烟鬼停不了手,孩子越吃越胖,丈夫的脏衬衫永远四处乱丢。
由此可见,改变有难有易,而难易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本书的观点是:成功的改变遵循同一套模式,改变的引导者必须一次完成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已经提到过:要想改变他人的行为,必须改变其所处的情境。
当然,改变情境并不能一劳永逸。把酒鬼送去戒酒中心,周边的新环境可以帮他戒酒;可是他一旦离开戒酒中心,没了环境的影响,又会怎么样呢?销售经理每日紧盯业务员,业绩一度突飞猛进;可是一旦恢复常态,又会怎么样呢?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改变其周围的环境,还要影响这个人的内心和头脑。
问题就在于:内心和头脑常常各自为政,根本无法达成一致。
你听说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女学生高里·南达发明的“逃跑闹钟”吗?这可不是普通的闹钟,它还长着轮子。你在晚上入睡前调好时间,第二天早上,逃跑闹钟不但铃声大作,还会从床头柜上滚下来,在房间里窜来窜去,逼得你不得不爬起来追着它跑。想象一下这样一幕:你穿着内衣,趴在地板上,一边追,一边骂一只满地乱跑的闹钟。
普通闹钟响了以后,你可以摁一下停止按钮再接着睡,然后就会大事不妙了——逃跑闹钟保证不会这样。显然,睡过头是很多人心中共同的担忧。要知道,这种售价50美元的逃跑闹钟一上市,头两年就卖出了3.5万只(连广告也没怎么做)。
这项发明大获成功,揭示了有关人类心理学的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人都有精神分裂症。部分自我被称为理智面,想在早上5:45就起床,上班前还能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慢跑一下;另一部分自我被称为情感面,天还没亮就活跃起来了,它让我们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再多睡几分钟。假如你跟其他人一样,这种天人交战的获胜方往往是情感面,那么或许你也该买个逃跑闹钟了。这件小东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协助理智面,战胜情感面。想想看,一只“抽风”的闹钟在房间里横行无忌,任谁也不可能还缩在床上接着睡。
说得直白一些,逃跑闹钟不是为理智的人群设计的。如果《星际迷航》里极端理智的斯波克打算早上5:45起床,他一定会准时起来,不必大费周折。
我们内在的这种精神分裂现象怪诞不经,却极少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是因为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当我们开始新一轮节食计划时,会先把食品柜里的奇多膨化薯条和奥利奥饼干都清理掉。因为我们在理智面心知肚明,一旦情感面有了渴求,想要自我控制就没什么指望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去除一切诱惑。(在此郑重声明,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能为节食者发明出“逃跑奇多”,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结论不可避免:一个脑,两条心。
事实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大脑内部始终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运作系统。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说的情感面,这部分自我属于天性本能,能够感知痛苦,获得快乐;另一个是理智面,也称为反思系统或者自觉系统,这部分自我能够深思熟虑,能够条分缕析,能够思索未来。
在过去几十年里,心理学家针对两个系统的研究成果颇丰。当然,人类早就注意到自身内在有两股力量在相互拉锯,这种认识由来已久。柏拉图说过,人类头脑中有一位理性的御车人,必须驾驭一匹桀骜不驯的马,“只有用马鞭抽它,用马刺刺它,才能让它就范”。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格可以分成自私的本我和正直的超我(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自我)。现代行为经济学家则把两个系统称为计划者和实干者。
不过我们认为,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其杰作《象与骑象人》中使用的类比,为这两方的对峙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在海特眼中,我们的情感面像一头大象,理智面就是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握缰绳,俨然一副领导者模样。但事实上,骑象人对大象的控制水平忽高忽低,并不稳定,毕竟跟6吨重的大象比起来,骑象人显得很渺小。如果大象和骑象人对于前进方向的意见相左,那么骑象人注定会落败,毫无还手之力。
大象打败骑象人,大多数人对这种事情再熟悉不过了:睡过头,吃太多,半夜给前任男(女)朋友打电话,做事拖拖拉拉,尝试戒烟终告失败,偷懒不去健身房锻炼,生气时脱口而出不该说的话,西班牙语班或者钢琴课只学了一半,因为害怕而拒绝在会议上发言,等等。人们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经历,幸好没有人替你统计次数。
说起来,我们的情感和本能面——这头大象的弱点一清二楚:好逸恶劳,反复不定,总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冰激凌甜筒)而放弃长远的好处(苗条的身材)。努力追求改变,最终宣告失败,这些通常都是大象的责任,因为我们想要的改变大多要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得长期回报。比如:为了来年资产负债表收支平衡,今天就要削减开支;为了来年体态轻盈,窈窕多姿,今天就不能再吃冰激凌。改变经常失败,因为骑象人并没有办法让大象俯首帖耳,一路乖乖地朝目的地走去。
大象渴望及时行乐,骑象人则正好相反。骑象人擅长超越当下,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这都是你的宠物办不到的事情)。
不过,有个事实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大象也有许多长处,骑象人也有致命的弱点。大象并不是永远扮演坏家伙的角色,它还掌管着爱、怜悯、同情和忠诚等诸多情感。为了保护孩子而奋不顾身的强烈本能,这是大象的力量;为了坚持自己而挺直胸膛的勇气,这也是大象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当你在考虑改变时,大象才是改变得以实现的因素。无论是崇高目标,还是些微小事,我们都需要大象提供能量和动力,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从这里就可以对照出骑象人的缺陷所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骑象人往往会过度分析,过度思考。有些人身上免不了出现骑象人的毛病,十有八九你也认识这样的人:有的朋友为了盘算晚饭吃什么,内心足足挣扎20分钟;有的同事花几个小时进行头脑风暴,想出一大堆主意,却迟迟做不了决定。
想要追求改变,必须双管齐下。骑象人制订计划,指明方向,大象则使人前行。所以,只有骑象人而没有大象的团队,能够达成理解却毫无动力;只有大象而没有骑象人的团队,大家空有热忱却没有方向。不论哪种情形,都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大象抗拒不从,骑象人原地空想,两者都会让改变遥不可及;如果两者同心协力,并驾齐驱,改变就会轻而易举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