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与弟义敬谈拳
你来信提了关于重轻的三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太极拳谱》说,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我认为更进一步也可以说,极沉重然后极轻灵。因为沉重与轻灵,都是自身松净过后的一种感觉。果能松净了,则全身都有沉重的感觉(是自然的重,不是用力)。自身微微转动与空气接触,犹如水中动作,逐处俱与水相争而感到不易然。能够如实知道自身的重量,说明心里有天平,自身之重量能知,外来增加之重则更能知。如自身之天然重量尚不能感觉,又怎么能知道外来之力量而走化呢?你说重了就麻木不灵,那就只能有意用力去压迫对方了,在真正的太极功夫推手找劲中,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你说随着盘架子的功夫日久,内劲(松沉劲)自然会日渐增加,但推手则总是该求轻灵的。松沉劲何故能增长?我看只不过架子盘久,身愈松软,就愈是感到身手沉重,也愈是感到空气阻力增大,也就愈是增加了听劲力,也就愈是能够舍己从人,不顶复不丢。如自己一有做作,则感应不灵,不能把舍己从人做好,故只有以清醒的神经灵感相应走化,才能恰到好处。因此求轻灵是必然的,倒不是该不该的问题。但此轻灵则恰是由沉重中得来。由于功夫有浅深,轻灵程度有高低,那倒是必然的。总之,轻灵与沉重是自然的感觉,不是做作,并且相反相成,譬之天平衡物,一端愈重,则另一端愈轻,是成正比例的。此与柔软之于坚刚相同。太极拳由缓致速,也是一理。吾弟之于轻重不能调和者,乃是被字面的矛盾所限制,而未求其实质。若依我的看法,则可一以贯之矣。你本来提了三个问题,我看只此已可完全解决了吧!
以上皆是就个人的感觉而言的,也是就最后目的而说的。此外,重与轻的感觉,有敌我两面,一般都没有分开说,这也当是你含混不清的原因之一。例如雅轩老师早年推手与某某之现在推手,令对方感到沉重难受,这只是初步推手阶段。教者有意给对方以一定重量,可以锻炼筋骨肌肉之柔扭力的。雅轩老师认为这是必经的阶段。太极拳有形、气、神之三阶段,此是练形的初级,以后则向气与神转化了。噫!说时容易要做到则更难,除了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而又有条件(有明师的指点、充分的时间、与多种性质的推手伴侣)外,空想是不成的。我之不能大成,主要就是条件把我限制了。你现在的条件比我好得多,望你加倍努力。至于某某之始终推重手,不知向气、神转化,这当然是和他的思想水平分不开的。话就说到这里吧。
(摘自1977年7月28日信)
(原载张义敬著《太极拳理传真》,原题为《家兄义尚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