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投资报告(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B.1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在政策红利和经济发展双重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投资5年间实现了规模翻番,投资年均增幅达20%,同时文化产业境外投资也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前,产业发展、资本体系、技术革新、人力资源(创意资源)及商业模式与政策结合,逐步构成文化产业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经验积累仍不足,专业的文化产业投资人才缺乏;政策红利或产业发展的驱动使得资金集中于局部行业或领域,而忽视了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投资存在过快过热的问题。未来,必须对发展模式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以量带动增长向以质带动增长的方向迈进,增强投资成效,提高投资收益,推动文化产业提升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文化金融、公共财政文化投入

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遇,社会资本迅速响应大规模文化产业的投资,投资规模逐年上升,2008~2012年间平均投资增长率达20%。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总规模同比增长39.06%,境外投资在文化行业、投资区域和投资规模上持续扩大,各渠道的文化产业融资保持稳步增长,文化投资整体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以及文化无形资产得到充分的认识,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一 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环境

2005年4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了非公有资本可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及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项《决定》正式打开了社会资本投身文化产业领域的大门。国务院、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和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促进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上市融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第二,在相关条件的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第三,鼓励和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机构投资者,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积极进入新兴文化业态。第四,财政扶持。中央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部发起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都是为了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第五,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府对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了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

(一)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进一步提出要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文化部为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要求,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将文化产业划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四大类型,重点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演艺服务业、网络文化和动漫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科技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业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业中的某些细分领域。

2012年6月,文化部出台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作为对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肯定,提出国有文化单位与民营文化单位一视同仁的政府公共服务要求;明确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舆论氛围,同时明确将文化部管理的文化领域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09年3月,文化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文化部举行。根据文化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的《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在5年的合作期内,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向文化企业提供不低于200亿元或等值外汇的信贷资金。

2011年7月,财政部会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目标总规模为200亿元,这成为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之举,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

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为支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对外文化传播,未来将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并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具体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财政部称未来将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重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另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亦将继续受到政策鼓励。

(三)健全文化投融资政策,促进金融和文化产业实现全面对接

2010年3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近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其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金融和文化产业的正式对接,直指文化产业的资金“瓶颈”,有利于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011年1月,保监会、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鼓励保险公司投资文化企业发行的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投资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保险机构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2012年6月,文化部出台《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融资,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2012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将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并推动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促进文化产业投资,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设。此外,还将加强对文化产权交易的管理,并完善文化类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同时,鼓励各地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支持建设、改造剧院等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并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网络文化产品。

(四)实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文化资本投入重点文化领域

2009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中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

2012年2月,根据《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的陈述,对于政府扶持的十一个重点行业和九个重点项目或工程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行业,将会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文化科技行业,可能最后以软件业的税收标准来征收;比如动漫行业,对其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种实施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表1 2005~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主要投资政策

二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现状

(一)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概况

受文化投资政策红利和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影响,资本近几年加快进入文化产业。2012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总规模为21306.35亿元,同比增长39.0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15642.63亿元(含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性文化服务类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为5663.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75%、16.16%。剔除2012年文化产业分类引起的统计口径不一的影响,文化产业的投资资金规模从2008年的9390.73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9259.14亿元,5年间实现了产业投资规模翻番,投资规模年均增幅达20%。

图1 2008~2012年文化产业投资规模及增长率

注:已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二)文化产业投资结构状况

1.文化资本偏重固定资产投资,看轻无形资产投资

从历年文化投资趋势来看,公共财政资金实现了政府职能主导文化公共产品的投资,拉动了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以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文化地产、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文化产业投资的热点行业,促使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增大,增长速度较快。而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认可,并且无形资产投资与资本对接的渠道、手段比较缺乏,投资经验积累也较少,导致无形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幅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则较为迟滞,资本倾向于文化固定资产投资。

剔除2012年文化产业重新分类引起的统计口径不一的影响,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为25.9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36.28%,无形资产投资增幅为3.82%,二者投资比接近3∶1。无形资产的投资比重由2008年的54.81%下降至2012年的26.28%。

表2 文化产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规模比重状况

注:①已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②统计范围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共六个行业。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行业平均水平等数据进行的合理推算。

2.文化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近两年,国家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从新闻媒体建设、新兴媒体建设、文化传播渠道建设三方面加以推进,把渠道与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国家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统一广播影视监管平台的建设都在有序开展。随着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等文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渠道近两年建设较快,投资比重最大,约占产业总投资规模的四成以上。2012年文化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03.96亿元,增幅达到33.60%。

表3 2012年文化产业投资结构状况

注:已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三)我国文化产业投资行业分布概况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标准,2012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的投资增幅迅速,出现翻倍增长,增长率分别超过330%、133%;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出现投资增幅轻微下滑迹象,下滑幅度达到4.41%。但剔除2012年文化产业重新分类引起的统计口径不一的影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的投资增幅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现象,下滑幅度分别为20.13%和62.85%。整体而言,文化产业各行业的投资比重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资金逐步趋向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用品的生产行业。

表4 2012年分类调整前后文化产业各行业投资状况对比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1.新闻出版发行行业投资状况

2008~2012年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投资格局和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与无形资产投资的比重维持在1∶10以内。

2012年新闻出版发行行业投资规模为1265.78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69.35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32.94亿元,无形资产投资1163.49亿元。与2011年相比,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1.83亿元;由于个别报纸期刊在2012年被撤销或停办,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出现小幅度下滑,行业投资总规模轻微下降4.41%。

表5 新闻出版发行行业投资状况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进入门槛虽然在逐步放宽,但是其承担意识形态传播主要途径的职能,使除了音像制品、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外,社会资本的进入依然存在不少的阻力,包括进入渠道、进入方式等,进而投资规模的增幅相对缓慢。同时行业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领域收入的增加,行业发展模式并未根本转变,行业的利润率也一直处于10%以下。

从投资角度看,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关键要理顺行业产业和事业之间的关系,转变行业的管理监督模式,包括报纸领域的“采编和经营业务相分离模式”、图书期刊领域的书号控制、出版社数量控制等,从而进一步释放行业的生产力;适度加快行业改制变革的步伐,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在理顺行业管理监督模式的基础上,加快行业体制改革,降低相关领域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吸收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行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本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改变行业发展和增长模式,提高行业整体利润。

表6 新闻出版发行行业投资收益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2.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投资状况

2010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电影业以/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利用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基金、重组上市等手段进行融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和培育战略投资者;引导和鼓励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这有力地促进了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投资的稳步增长。

2012年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投资规模为2806.94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54.60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188.22亿元,无形资产投资2564.12亿元。

表7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投资状况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虽然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收入维持着每年17%以上的增幅,优于投资的增幅,但是行业的总投资均高于行业的总收入(即投资收益比低于1),进入产业内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未能通过运营转化成为收入,从而造成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甚至浪费,行业总体投资收益不明显。

表8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投资收益概况

注:①统计范围为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②投资收益比=行业投资/行业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电总局研究中心。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投入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及投资收益不明显集中体现在电影和影视录音服务领域。一是电影院票房平均收入下滑,增长模式单一。目前电影院和电影银幕的增长,只是粗放式的以量换收入的增长模式,并未使影院票房增长出现质的突破。二是国产电影制作放映率低,每年均有超过一半的投资可能打水漂。2008~2012年电影的制作数量出现跨越式的增长,但是竞争态势也甚为激烈。一方面虽然能上映的国产电影数量越来越多,但每年仍只有不到一半的国产电影能在国内电影院放映,同时历年来单部国产电影平均票房收入基本持平;另一方面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比重在逐渐下降,并让位于进口电影,国产电影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三是广播电视领域无形资产投资不足,节目供应量少,复播率偏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次重复播放(广告除外)意味着领域的投资出现短缺。某些广播电视节目时段不能出现空白,运营方不得不重复播放同一种节目内容,因而课题组用广播电视内容的重复播放情况用来衡量行业投资是否充足。从领域上看,电视内容的复播率比广播内容的复播率高出三倍;复播率高并非由于广告的重复播放,而是其他类型节目的重复播放拉高了行业复播率。

3.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文化艺术服务行业主要包括艺术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等领域,承担着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职能,行业营利性色彩较弱。2012年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投资规模为2038.07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86.09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为1912.59亿元,无形资产投资为39.39亿元。近年来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投资规模在持续大幅度增长,投资年均增幅近40%。

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投资和占行业投资的比重在逐步增加,意味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我国文化艺术服务行业的投资经营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行业投资规模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效果目前暂无公认的方式予以量化衡量,公共文化产品投入规模的多寡,缺少判定的标准和依据,可能造成部门产品的重复提供,导致投资的浪费。

表9 2008~2012年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2008~2012年期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投资整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投资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但各年投资增幅波动较为明显。2012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投资规模为583.23亿元,其中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450.05亿元,无形资产投资133.18亿元;与2011年相比,总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表10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各领域投资规模及增长率

注:带∗表示该领域属文化产业范畴才纳入统计口径。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按照行业特性来划分,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可以划分为两大领域,即广播电视提供配套支持的广电传输服务(含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新兴技术为载体的互联网信息传输领域(含2012年重新分类后的其他电信服务文化部分)。在投资、技术及新兴商业模式等多种因素推动下,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增幅出现逐步放缓的迹象。尤其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信息传输领域本身的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新事物、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使得该领域生机蓬勃,投资规模和营业收入均居行业主要地位;同时也较大程度影响了文化产业其他行业的发展,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创意和设计(即行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的核心。

表11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营业收入状况

注:①为减少对比影响,增值电信服务带∗暂不纳入统计口径;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含卫星传输服务∗; ③带∗表示该领域属文化产业范畴才纳入统计口径。

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互联网领域研究报告。

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2012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的投资规模为1228.63亿元,其中生产性文化服务领域固定资产投资461.76亿元,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95.25亿元,无形资产投资571.62亿元。

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仅剩广告业。2012年广告业投资规模为82.80亿元,其中生产性文化服务领域固定资产投资56.71亿元,无形资产投资26.09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6.10%、-5.53%和44.85%。无论各年的投资波动如何,广告渠道依然是行业投资的重点。

表12 2008~2012年广告业投资状况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进入2000年后,各地积极推进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并吸引了大批优质广告企业入驻,但是行业企业小而散的特点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投资规模的增加基本上被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所摊薄,单个经营单位的平均投资规模依然较小,投资的增加在单个经营单位的平均收入中并未有明显的体现。未来应更为注重通过资本注入合理调整行业经营主体的结构,提高单个企业经营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应通过资本撬动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表13 2008~2012年广告业营业收入状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行业研究报告。

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2012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投资规模为6049.59亿元,其中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4850.33亿元,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无形资产投资1191.91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8.24%、14.93%、-51.51%和35.27%。剔除2012年行业重新分类的影响,2012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投资总规模、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与2011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8.89%、15.70%、-51.51%和35.27%。

表14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投资状况

注:未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随着人们休闲娱乐类文化享受需求的增加、休闲娱乐特别是旅游景区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增幅出现逐年提高的良好趋势。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着景点、动物园、植物园等以观赏游览为主的旅游景区的发展,在景区建设和娱乐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出现了质的提升,进一步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但是近年来各地以文化旅游为噱头的旅游景点的大量推出,景点同质性建设明显,旅游娱乐项目缺乏创意,可能造成投资的浪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也将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投资要面对的首要命题。

表15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主要领域营业收入状况

注:①景点、动物园、植物园等收入,以A级旅游景区为统计口径;②休闲娱乐业指歌舞厅娱乐活动、电子游艺厅娱乐活动、网吧活动、其他室内娱乐活动。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共资料、行业研究报告合理推算。

7.工艺美术品生产行业投资状况

2012年工艺美术品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710.44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561.22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149.22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29.48%、8.81%和353.69%。

目前,工艺美术品生产行业投资占文化产业的比重较低,行业主要由数量多且零散的手工个体组成,行业规模企业较少,并且行业商业模式定位不清晰,工业化生产支持力度较低。工艺美术品生产的主要资产价值并未依附于工艺美术品本身,而依赖于制作的工艺,但目前会计制度无法对生产工艺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投资价值缺乏科学根据,导致工艺美术品的资产评估难以界定,给行业的投资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表16 工艺美术品生产行业投资状况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8.文化产品辅助生产行业投资概况

2012年文化产品辅助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2346.72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102.76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1243.96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48.64%、39.88%和57.39%。剔除2012年行业重新分类的影响,2012年文化产品辅助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2217.44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977.81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1239.63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40.46%、24.03%和56.84%。

表17 文化产品辅助生产行业投资状况

注:未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9.文化用品生产行业投资概况

2012年文化用品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3246.98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3159.57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87.41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86.28%、99.05%和-43.89%。剔除2012年行业重新分类的影响,2012年文化用品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3246.01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3159.57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86.44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86.22%、99.05%和-44.51%。

表18 文化用品生产行业投资概况

注:未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10.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投资概况

2012年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521.89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443.91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77.98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33.32%、106.56%和789.17%。剔除2012年行业重新分类的影响,2012年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投资规模为466.41亿元,其中产品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443.91亿元,传播渠道固定资产投资22.50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08.52%、106.56%和156.56%。

表19 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投资状况

注:未剔除2012年重新分类的影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理推算。

三 我国文化产业对外投资与并购状况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主要包括兼并重组和直接投资两种方式。2003年至2013年7月约十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发起海外投资事件77起(并购44起,直接投资33起),平均每年有7.7起的投资事件,文化产业海外投资增长迅速。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投资行业以网络游戏、电影电视、互联网为主,投资重心以渠道为主,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正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文化产业海外投资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对海外投资成本的控制,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一)文化产业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文化产业海外业务扩展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全球产业布局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受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文化产业海外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投资下滑,但2010年以后,文化企业海外投资仍表现出增长趋势,已公布并购金额事件中,2010年并购金额15.56亿元,2011年并购金额20.3亿元,2012年并购金额190.95亿元,文化产业海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单个并购事件的金额规模也在不断增长,2009~2012年连续三年的平均并购规模呈现2.5倍以上的增长速度,排除万达26亿美元并购AMC提高了2012年并购规模的因素,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规模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表20 不同年份文化产业海外并购金额对比

数据来源:新元文智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文化产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文化传播渠道领域

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主要以渠道投资为主,2008年蓝海电视台建立,2009年西京集团有限公司收购PROPELLER电视台,松联国际传媒和天星传媒联合购得美国洛杉矶天下卫视华语电视台,2010年俏佳人并购美国ICN国际卫视,凤凰卫视设立欧洲、美洲分公司,东方卫视在日本、澳洲、北美、亚洲、欧洲设立分台,俏佳人在德法设立办事处,以及阿里巴巴设立欧洲办事处,201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完成了13个整频率落地项目,海外整频率落地电台达到83家,由此可见我国广播电视电影海外投资主要以渠道投资为主。

其他领域的投资也以渠道投资为主,如昆明新知集团在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投资书局,建立海外图书销售渠道,阿里巴巴等企业先后建立分支机构,天创国际并购白宫剧院,77起投资事件中有41起涉及渠道建设,这些都表明我国文化企业海外投资仍以渠道投资为主。

(三)中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区域主要分布于美国和韩国,但随着海外投资进程的加快,投资地区范围逐渐向欧洲、日本、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扩张。

美国对网络游戏、互联网、广播电影电视服务领域的文化投资最具吸引力。由于美国经济、文化产业发达,国际投资环境好,我国42%的投资事件集中在美国,投资重点集中在游戏、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领域。其中广播电影电视服务领域投资占总投资的39%,网络游戏占总投资的22%,互联网占总投资的29%,其他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0%,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游戏、影视和互联网产业发达,需求市场辐射范围广,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该地区投资。2008年蓝海电视台建立,俏佳人并购美国ICN国际卫视,以及2012年万达并购AMC主要是为了获得该企业的电影院线播放渠道,阿里巴巴、腾讯、盛大、完美等企业也在不断增加美国市场的投资,通过并购和直接投资快速获得市场渠道、技术等资源,快速布局文化“走出去”的美国市场。

韩国成为国内网络游戏投资的首选区域。文化产业在韩国的投资事件约占总投资的18%。由于韩国游戏产业发达,游戏企业众多,中国代理韩国游戏众多,熟悉韩国市场,导致我国网络游戏企业投资主要集中于韩国,10起投资事件全部涉及游戏产业。

(四)文化产业海外投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互联网三大领域,其中网络游戏领域投资事件约占总量的32.5%,广播电影电视服务领域事件约占总投资的26%,互联网领域投资事件约占总投资的18%,其他领域的投资也出现一定的发展,投资领域不断增加。

1.中国网络游戏企业通过兼并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加快海外市场争夺

2000年以来,文化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事件中,网络游戏领域达到25件(并购21件,投资4件),占整个文化产业并购、投资总量的32.5%。网络游戏海外投资主要以并购为主,企业通过并购获得被并购方资源(技术、渠道等)和游戏代理权等。

韩国的游戏产业发达,游戏企业众多,中国代理游戏多来自韩国,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对韩国游戏产业很熟悉,这就导致中国网络游戏海外投资事件的40%集中在韩国,2010年腾讯先后并购韩国StudioHon、Reloaded-Studios、Toppig、Nextplay、EyedentityGames、GH HopeIsland 6家游戏企业,腾讯、盛大、九城等中国网络游戏公司先后在韩国建立子公司,引领大批中国网络游戏企业进入,推进网游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美国网络游戏投资事件约占总投资的36%,美国网络游戏行业成为休闲娱乐领域的龙头,行业发展环境优良。中国游戏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主要是为了获得股权、游戏代理权和营销渠道。2008年腾讯并购Riot Games获得股份和《英雄联盟》中国代理权;而2010年盛大并购Mochi Media公司就是看重其全球游戏分销平台和大量的合作伙伴,推进盛大游戏海外渠道建设。

2.我国影视行业注重于在渠道建设和内容制作等领域的文化投资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的投资以建立分支机构为主。近几年,东方卫视、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纷纷开设海外分台,扩大电视传输渠道。2006年,温州商人王伟胜并购阿联酋的电视台——阿拉迪尔电视台,2008年蓝海电视台建立,2009年西京集团有限公司收购PROPELLER电视台,松联国际传媒和天星传媒联合购得美国洛杉矶天下卫视华语电视台。2010年俏佳人并购美国ICN国际卫视,我国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台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2012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完成了13个整频率落地项目,海外整频率落地电台达到83家。这些都说明我国广播电视电影海外投资以渠道投资为主,通过渠道来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布局全球市场。

直接投资逐渐渗透到电影电视制作领域。我国电影电视企业主要是通过成立新电视台、新公司或合作加入某个影视项目,逐渐渗透到影视制作领域。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狂怒》,中博传媒与韩国SBS、KBS、MBC电视台共同投资制作的《北京我的爱》、《飞天舞》、Remember,华谊兄弟投资成立的传奇东方公司,中博传媒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ZON-BO-BALCON公司,以及蓝海电视台都是通过投资成立新的企业,进入该地区影视节目制作领域,不断提高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步伐的加速,影视制作领域的投资不断增长。

3.我国互联网以并购为主,快速占领海外市场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为获得客户、渠道、技术等现有资源,不断加快该领域“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海外并购、投资事件14起,达到并购和投资事件总数的18%,该领域的海外市场以并购为主要途径,互联网并购是为了获得被并购方企业的客户、渠道、技术等现有资源,快速进入目标市场。2010年7月阿里巴巴收购VendioServices的目的是获得8万美国中小企业客户,而收购Auctiva公司以及子公司Vendio及收购SingleFeed则是为了获得渠道和技术等资源。

4.新闻报刊出版和演艺服务等文化行业的海外投资影响不断扩大

我国文化企业其他行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新闻报刊出版和演艺服务等其他领域投资对行业的影响不断扩大。昆明新知集团在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国家投资书局,新闻出版领域改变了单纯产品输出的形式;天创国际并购白宫剧院,打破了我国演艺领域服务的输出方式,这些都代表未来我国整个文化产业海外投资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海外投资由网络游戏、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领域向新闻书刊出版、演出服务等其他领域扩张,文化产业海外投资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

四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资金外部来源分析

2009年国家开始大举振兴文化产业以来和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明显加大了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力度。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十家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文化产业信贷一体化合作机制,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保险业先后推出了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试点险种。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方便。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6年时间内多达35支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总募资金额目标高达1187.5亿元。同时,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的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逐步成熟。

(一)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状况

1.银行信贷产品逐步成熟,信贷融资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文化产业信贷融资上,随着“创意贷”“文创贷”“展业通”等成熟型文化信贷产品的价值开始凸显,包含无形资产与收益权等(抵)质押方式的扶持创新开始应用,从2009年起,文化产业贷款就已经开始成为文化产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高达1291亿元,同比增长35.1%,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的24.9%,有效地支撑了产业的发展。

2.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文化企业债券融资的核心市场

文化企业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两大领域开展债券融资。截至2013年7月,约有80多家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180多次各类债券融资工具交易,融资规模累计达1820亿元左右,约占文化企业债务融资总量的95%。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含旅游业)、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新闻出版服务占据融资总额的前三名,融资数额和比例分别为:1350亿元,75%; 226.82亿元,13%; 200.25亿元,11%。

图2 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规模及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新元文智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文化产业私募债融资方面,2004年到2013年1~7月数据显示,约有21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称为“两交所”)进行债券融资,融资总金额达96.2亿元,约占文化企业总债务融资额的5%,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文化企业债券融资为58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为38.2亿元。

图3 文化企业发行私募债情况

数据来源:新元文智据公开资料整理。

3.文化企业信托融资实现高速增长,2012年创造历史新高

在国家政策带动下,依托信托融资方式本身的产品灵活多样(有贷款融资产品、权益性融资产品、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股权信托等),信托财产独立性强(既独立于委托人的财产,也独立于信托担保公司的财产),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从2011年起信托融资逐渐成为文化企业融资的新手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7月,文化产业通过发行信托产品进行124次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了198.56亿元。

统计显示,2004年到2010年参与主体数量少,融资金额少。2011年发展较为迅速,增长率达244.39%,发行次数增长到11次,金额达到18.01亿元。2012年文化产业信托产品发行64次,融资规模达到116.28亿元,同比增长545.57%。2013年1~7月发行次数为33次,融资额度达到55.84亿元。

图4 文化产业信托市场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新元文智据公开资料整理。

4.私募股权融资近两年实现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规模双向快速增长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延展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能力,行业间融合、互动、整合能力强,边界更加模糊,给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空间,促使私募股权机构纷纷投资文化产业,寄希望于文化企业在股市上的变现能力,以此获取高溢价收益。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就发生私募股权融资事件711起,其中公布规模的投融资事件有464起,投融资涉及金额规模折合1026.9亿元。有迹象表明,2011年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出现拐点,表现为融资事件猛增、融资规模变大,融资领域重点以互联网文化信息与软件服务、数字化内容生产与制作等创新性业务为主。

图5 2006~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各年度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数

数据来源:新元文智据公开资料整理。

5.上市融资成为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的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100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IPO上市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规模达到1057.85亿元。2012年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共有17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11家IPO上市的企业中,上市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103.44亿元。同时,2013年8月,国务院、证监会明确提出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正式扩容,此举将极大地提高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传媒企业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概率。

(二)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基本状况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广播电视“村村通”到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再到农家书屋工程,基层文化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

1.公共财政文化投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近九成属于地方文化投入

据国家财政部数据显示,2010~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文化投入总额度达4430.6亿元,由2010年的1150.0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814.08亿元,年度平均增长率为13.37%。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占比为10.53%,累计投入金额达466.66亿元,年均投入金额为155.5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98%,远低于地方财政投入19.49%的增幅水平。但中央资金充分发挥了其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致使地方财政将有限资金投向了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图6 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财政部。

2.中央财政重点投入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地方财政则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主

据调查显示,近三年中央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两大领域,投入额分别为176.1亿元和129.65亿元。二者占中央本级总体支出的65.52%。可见,中央财政更加倾向于加强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公共文化服务支出额最高,达1569.9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体支出的39.61%,其次是广播影视领域,支出额为1007.27亿元,占地方总体支出的25.41%。可见,地方财政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及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为首重。

图7 2010~2012年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各文化领域投入规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及地方财政支出年度决算。

3.科学技术投入总额逐年上升,项目支出年度总额增幅较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文化部、广播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三部门科学技术支出总计119785.33万元,其中2010年科学技术支出额累计达28363.40万元,2011年科学技术支出额为43120.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2.03%; 2012年科学技术支出48301.03万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12.01%,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12年文化部、广播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科学技术方面基本经费支出总计16190.23万元,项目支出额达32110.80万元,其增长率分别为6.75%和14.87%。总体来看科学技术方面项目支出的年度增长水平远高于基本支出的年度增长水平,且项目支出额都高于基本支出额。

图8 2010~2012年三部门科学技术支出的情况

数据来源:文化部、广播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五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一)投资政策将会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个别行业投资增幅将放缓

随着产业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大而泛的政策可能在操作层面难以执行。“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也已定调,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出台落实补充文件或年度计划予以执行,因而文化产业的投资政策将会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具体化和针对性的特点将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以行业为分类对象,细分行业主管部门将针对其辖行业出台相应政策。例如新闻出版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电影产业振兴规划等。

第二,以所管辖的事项为分类对象,涉及的多个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例如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第三,以支持配套行业为主体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例如银监会、证监会、广电总局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部、保监会出台的《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

第四,政策的内容将更细化。例如《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传输、集成和电影放映等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在日后的政策中,细化的条款将陆续出现。

文化产业各个细分行业或领域商业模式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有健全的与其匹配的金融配套设施,但是现阶段处于文化资本发展的起步阶段,系列的资本配套政策和设施仍在探索和完善中,例如网络版权保护、影视作品的完片担保、版权预售、夹层资本等。受制于配套设施的未完善,个别行业例如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投资增幅将有所放缓。

(二)多重因素结合将构成文化产业投资的驱动力

文化产业投资将会随着政策的支持鼓励、产业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技术的革新应用而持续增长。政策红利不是文化产业投资的唯一或首要驱动力,产业发展、资本体系、技术革新、人力资源(创意资源)及商业模式将与政策红利结合,逐步构成文化产业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需继续优化,增强投资成效

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创意、技术、资源、资本和消费等六个方面。虽然在投资的作用下文化产业出现明显的发展,但是仍较为依赖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加并由此带动行业收入的增长(例如在电影行业,较为依赖增加电影银幕数量和电影院数量以增加票房收入,但是单个影院和银幕的平均票房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产业必须对发展模式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以量带动增长向以质带动增长的方向迈进,提高投资的成效。

(四)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投资冷热不均将持续

投资资金将随着文化产业内各行业准入门槛、发展特点、投资收益、金融配套措施的差异而出现投资规模的非均衡分布。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经验积累仍不足,专业的文化产业投资人才缺乏;政策红利或产业发展的驱动使得资金集中于局部行业或领域,而忽视了行业发展特点和规律,投资过快过热的趋势在某些细分领域内,例如电影制作、电影放映、手游等领域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另一方面,资本和产业发展模式仍在改革和完善,例如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资金的供给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相对不足。

(五)自发性的风险平衡机制将对文化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文化产业的金融配套措施仍在完善,投资者为平衡投资风险,将根据投资项目本身自发形成风险平衡机制,而这种机制将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例如在电影拍摄制作领域,由于夹层资本和完片担保等措施未到位,外部投资者要求制作方(往往是个人)对完片或者是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予以担保。类似于这种自发性的风险平衡机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金融配套措施的不足,但是却左右着投资者的策略;并且在配套措施未完全建成时,自发性的风险平衡机制将长时期在文化产业投资中予以运用。

(六)“商业模式+创意”将成为投资者衡量文化产业投资的价值基准

无形资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盈利的首要驱动力,而这种无法单纯以传统会计准则和数理方式量化来体现和衡量的资产,价值的判断基准是投资者投资的重大难题。

商业模式是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来源,而创意则是文化产业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核心,虽然在理性量化方面投资者无法给予精确的估值,但“商业模式+创意”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理性分析和文化产业本身的感性魅力这一双重要求,此判断组合将成为投资者衡量文化产业投资价值的基准。

(七)技术革新促进文化产业新兴领域的投资热潮

技术革新使得文化产业与技术相结合,诞生更多的新兴领域,甚至改变行业结构,同时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例如无线网络技术、智能手机和广告的结合,诞生了手机广告领域;又如数字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出版领域,等等。技术革新将在推动产业更新换代的同时,拉动产业的资金需求,促进投资的增长,包括技术革新本身需求的投资,新技术应用所需的投资,新技术应用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所需的投资等。

(八)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文化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模式和较大的规模优势,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没有统一的产业对外投资布局。文化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缺乏懂文化、会经营、懂法律、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导致文化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规避不足,同时企业投资前期费用高、综合运作成本大,银行、基金等领域的融资渠道有限,这都已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瓶颈。

(九)文化企业融资能力较弱,文化金融产品多元化不足

我国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盈利方式不确定等特点。现有金融产品主要服务于传统产业,重视企业规模和有形资产,对人力资源、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没有统一标准,致使文化企业受文化产业轻资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限制,仍不善于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目前,大多数文化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局限于银行信贷,且较多采用固定资产抵押的担保方式。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文化企业来说很难达到银行对抵押物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同时满足条件的文化企业面临贷款审批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等问题。

六 文化投资未来发展几点建议

(一)以改革发展为核心,创造宽松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环境

文化产业仍处于事业体制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阶段,需要以改革发展为核心,以行业体制改革为手段,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政策环境,更为完善的投资政策体系。

第一,理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关系和结构,适度加快放宽产业投资的行政门槛。

第二,文化产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市场化调控,弱化行政化调控,避免“一刀切”的简单行政手段。

第三,改革行业管控措施,例如新闻发行行业的书号控制、电影发行放映的审核,降低资金的投资政策风险。

第四,通过综合运用相关政策措施,例如实施允许、禁止、鼓励、支持等措施,引导资金在文化产业内的流向,减少资金不合理分布,调整局部领域投资过热过快。

第五,促进和维护行业的有序竞争,特别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大限度地降低盗版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二)加快文化金融体系建设,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创新

随着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实践创新,未来要深化文化金融体系建设理论研究,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夹层资本、完片担保等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完善文化产业配套的金融产品体系,以理论支撑、产品创新等方式促进资本和文化的融合。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与研究机构,加强文化境外投资服务

基于对中国文化国际化的长远规划,建议成立专门的境外文化投资的管理与研究机构,并对海外投资进行协调、规划,支持在国内市场表现优秀的企业率先“走出去”。重点加强对世界各国相关法律、行政程序、资源状况、市场行情特色及投资行为进行研究论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完善海外投资企业的风险监管机制。建立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估体系;引导鼓励风投、基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等资金参与文化海外投资,扩大文化企业筹资渠道。

在我国投资、援外重点区域,在中国文化渗透较好的地区,在组织开展文化自贸区谈判及互惠关系的地区(如东盟),建立文化产业境外投资基地,吸引文化企业海外投资。

(四)加强资本与创意、技术对接,构建多重因素结合投资驱动力架构

随着政策的支持鼓励、产业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技术的革新应用的持续,政策红利不是文化产业投资的唯一或首要驱动力,未来需要加强引导资本与文化创意、文化技术的对接,协调平衡文化投资作用,即通过投资扩大现有的产能,拉动产业的增长,同时也通过协调投资革新现有技术和文化创意,推动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投资的吸引点,从而逐步构成产业发展、资本体系、技术革新、人力资源(创意资源)及商业模式与政策结合的文化产业投资驱动力架构。

(五)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投资人才和文化金融人才

当前,专业的文化投资人才和文化金融人才奇缺,国家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开发培训课程或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从而满足产业提升投资效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