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问题解决

教育的变革需要寻找新的基石,并以此建立新的教育框架。那么,可能的基石与框架是什么呢?

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从人的成长意义上看,问题及问题解决构成了人的成长的基本元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态度,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这就是成长。教育所能做的,就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仅此而已。

为了表述起见,为了与知识传授性教育比较起见,我们把这种基于人本主义哲学、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教育框架的教育称为问题解决式教育,或人本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的起点不是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而是学生要遇到和解决哪些问题。问题解决成为教育哲学的第一概念。教育的所有任务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以下的比较性分析力图说明这种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问题解决过程天然地将知识、能力、态度培养等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存在三者孰轻孰重或顾此失彼的问题。面对问题,学生要辨析问题的实质,要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诸种方案中要做出最后的选择,要组织一个团队,要在团队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色,要为解决问题而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要与团队成员或团队以外的其他相关人员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以报告、设计等多种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等等。这是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分析、判断、选择、制作、讨论、合作等能力的过程。人生所需要的责任感、义务感、理解、感恩、公正等基本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体验和不断强化。问题的性质、类别及其解决过程自然地调节了知识、能力、态度等各种教育任务的关系,不存在外在地强调谁为首或谁重要的问题。

第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或者说学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学习知识。这是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因为此时此刻的活动需要而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因为未来有用而去储存知识。这种学习首先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问题。教师不需要诱导或强迫学生学习。只要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状态,寻求知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次,学生不仅力图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建立了感情。知识解决了学生当下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所成就,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功能。学生因而把知识看成是自己的知识。学生像热爱自己的财富一样热爱知识。再次,因为应用的原因,学生不仅记住,而且能真正领悟知识。人们熟知教育的一种规律:听到的可能忘记,看到的可能记住,只有用过的才能领悟。问题解决式教育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水平。

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轨迹不是学科知识的体系,而是问题解决的需求。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网络性和开放性特点。知识传授性教育具有高度的计划性特点:学生学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学多宽、学多深等等都是他人计划和规定好的。当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而习得知识时,他或她是依据兴趣、需要和智力水平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可能根据某个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需要而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某个知识点有更广更深的了解。同时,学生的知识由问题解决的需要而横向辐射。比如,由对某一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延伸至历史,由知识的应用而延伸至技术,由技术的应用而延伸至环保、经济,等等。这种知识结构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知识,从而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生涯志向。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认识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作为非职业训练的基础教育,这种特点尤为重要。

第四,问题解决式教育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从知识传授性教育走向问题解决式教育,如同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能够极大地释放学生的潜力,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而满足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追求。以人为本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由个别到一般的文明。这种文明把每一个人视为一颗种子,并且力图促进和保障每一个人充分地发展。只有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就像市场经济的无可怀疑的生命力一样,问题解决式教育将带来人的一次解放。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人才的培养,更在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质量的改善。教育的功能性追求是培养优秀人才。而人本主义教育更关注的是每个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幸福。

第五,问题解决式教育有助于整合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只是校园内的教材、教师。问题是基本的教育单元,而问题可能来源于校园、社区、家庭,或某一个学术性学科。教育的舞台无疑要远远超越教室。只要需要和允许,学习场所可能是校园、植物园、博物馆、酒店、田间、图书馆、教室或其他任何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地方。学习活动是一个没有空间限制的概念,许多学习活动是在校园之外进行的。显然,一旦横亘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看不见的围墙被拆除,教育的可用资源将是无限的。而且,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教育文化,社会的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会承担起帮助学生成长的教育责任。

第六,学习是在团队中展开的。学习的某些环节也许是以个人行为完成的,但是,从整体上讲,问题解决式教育坚持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学习小组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随着问题的变化而不断重新组织。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小组的活动是按社会运转的真实规则展开的。这里有组织者,有不同角色的成员,有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行动目标,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等等。尽管这一切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学生有机会最大可能地感受团队生活的真谛,学生是在团队生活中成长的。

学会在团队中生活,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社会越是进步,社会的组织程度就越高,人就越是在组织中成长和生活的。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教育学生如何在团队、组织中生活。比如,学生应该知道,在一个合作体中,每个成员享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在合作过程中怎样让步,怎样坚持,怎样感恩,怎样关心;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是怎样确定的,如何合作才能完成目标,实现愿景,等等。其实,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些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在各种教育文献、课程标准中都对此有不同程度的表述与要求。但是,一旦把这些内容再编成教科书,列入考试内容而让学生去背,去理解,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在知识传授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教育培养社会人的任务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