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古人云“盖棺论定”,但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许多历史人物盖棺难定论,而是随着时空形势的变化,历史人物忠奸是非评价也出现分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张自忠生前死后的评价就是如此。1940年5月,张自忠战死疆场,为抗日救国捐躯,当时在全国引起了震动,全国上下都视其为民族英雄。可是近几十年,对其评论又有所反复,主要是围绕第二十九军主政平津时期,尤其是“七七事变”前后,宋哲元、张自忠为首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对日和战问题,不战而失去北平,谁负主要责任,最后集中于宋、张二人,其后人和亲属,某些研究者和经历者也参与其中,互相批评和辩驳,在史学界里曾引起波澜,对宋哲元、张自忠的民族英雄地位评价也出现了疑义。考察其言论评述,多是对有关历史资料记述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已经70余年,其英雄业绩也已广为人知,但对其某些行为至今仍争讼不已。尤其是事关民族英雄在历史关键时期的志节和行为盖棺不能定论,随着时代的演进,各种档案资料不断面世,我们对各种资料的梳理,考辨后得出的结论能否得到广大读者和关心此问题的专家学者认可,敬请评判。
[1] 邓广铭:《怀念我的恩师傅斯年先生》,《台大历史学报》1996年第20期,第14页。
[2] 秦德纯:《秦德纯回忆录》,(台)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3] 张雪飞:《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页。
[4] 林治波:《张自忠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4页。
[5]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回忆张自忠》,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220页。
[6] 郭自友主编:《军人之魂——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湖北宜城张自忠纪念馆2003年,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