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金榜题名的故事,禹锡已经听说过许多了。因为家住在“嘉禾驿”附近,禹锡经常到驿站中去看那些南来北往的官员,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有过金榜题名的荣耀的。
这天傍晚,有位三十岁光景的青年朝官前来驿站投宿,驿站的役吏前趋后奉,对他恭敬有加。相形之下,对官阶要高于他的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朝官,则显得有些怠慢了。奇怪的是,这位中年朝官似乎并不在乎役吏的“厚此薄彼”。
禹锡大感困惑,便拉过一位相熟的役吏,问是怎么回事。
“告诉你吧,那个年纪小的是‘进士’出身,年纪大的却是‘明经’出身。出身不同,接待规格当然也要有所区别啰!”役吏倒是坦直相告。
“那么,‘进士’与‘明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禹锡想问个究竟。
“这就说来话长了。好,我看你这孩子挺爱琢磨的,将来没准有大出息,我就先给你开开窍吧!”役吏乐得卖弄一下自己的见识,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我朝继承隋朝的做法,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英才,比起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实在要公正开明得多。科举项目五花八门,但最常见的就是明经科和进士科。你数数,当今朝中的名绅显宦有多少不是由明经科和进士科释褐入仕的?”
“但明经科与进士科相比,又是进士科更为光彩了。考取进士,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不光可以参加皇上主持的曲江游宴,还能够探花于名园、题名于雁塔呢!真是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即使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那也是憾事。你听说过高宗朝的名相薛元超吗?这个老儿一辈子够风光的了。但他曾经对手下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生平有三恨。’这其中的第一恨,你猜猜是什么?噢,对了,就是‘始不以进士擢第’。你瞧瞧,这‘进士’竟让他挠心到这般地步?”
“既然进士科这般为人所看重,竞争不激烈才怪呢!有句俗话叫‘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说到这里,满脸得意的役吏故意卖个关子,想吊起禹锡的胃口。不等禹锡回答,他便又兴奋地说下去:
“这话的意思是,五十岁考取了进士科还算年轻的,三十岁考取了明经科就该算是年老的了。你想想,这进士科该有多么难考啊!”
禹锡完全明白了:原来驿站的役吏是依据“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流行说法,对前来投宿的官员分出了厚薄。
这时,他还不知道,被世人炒热的“进士”科,到后来身价益高,乃致发生了这样一件令文坛为之悚然的事情——
明经科出身的元稹当上宰相后,为了表示自己的礼贤下士,不惜屈尊赶往郊外去拜访还是布衣之士的李贺。他满以为李贺会受宠若惊。谁知他预想中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并没有出现。李贺竟干脆把他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明经及第,何来谒我?”元稹差点被气得个半死。但事情的经过却被世人传为美谈,而且,舆论并没有怪罪李贺无礼或无知的意思。
李贺自己并没有进士及第,却可以傲视明经及第而身为宰相的元稹。这种极端的例子不可能是经常发生的,但只要发生一次也就够了,士人的价值取向不是可以从中看得一清二楚吗?
与元稹活动于同一时期的禹锡并不知道这一“前车之鉴”,但驿站役吏所说的与所做的,已足以使他了解到科场的时尚了。他虽然反感役吏的势利,却在心田里种植下一个信念,那就是:将来我一定要进士及第!不为别的,光为看看那些势利的役吏将来对自己胁肩谄笑的媚态,好痛痛快快地把他们嘲弄一番,也要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