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与评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3 新课程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的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下一章学生将要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单个细胞同样可以构成生物体,并独立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本节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节课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作了铺垫。因此,本节课无论是从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了基础。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学生毕竟刚刚接触微观世界,观察力还需进一步锤炼,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描述草履虫的结构以及运动、呼吸和消化等生理功能;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尝试对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自主探究;

(2)运用草履虫取食、运动等视频资料,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渗透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草履虫的结构和运动、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二)教学难点

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续上表)

三 案例评析

(一)利用课件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镜头回放】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包括单细胞动植物和真菌等各种类群。

学生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教师:这些美丽的生物就悄悄地生活在我们周围。水里、土壤、空气中都有它们的身影,但是它们是如此之小——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它们。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兴趣。

【品析小结】

通过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生物的存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看视频,提出疑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镜头回放】

※自主探究草履虫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特征※

1.观察草履虫

教师播放草履虫的视频:

(1)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草履虫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特征;

(2)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教师: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它能像高等动物那样呼吸、消化和运动吗?

学生观看视频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联系人体各部分结构进行类比,总结草履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教师:(总结)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虽只是一个细胞,但能像高等动物那样完成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能正常生活,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2.列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你知道赤潮现象吗?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小组内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草履虫的取食、运动等各种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到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让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

【品析小结】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到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能较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类比学习法,让学生联系人体的各部分结构进行学习,加深印象;最后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渗透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达成情感目标。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实验探究没有体现出来,有点遗憾。

(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镜头回放】

※系统总结※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品析小结】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记忆。

四 教学反思与建议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展示各类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二部分“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视频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能较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与人体结构(学生自己最为熟悉的)相联系的类比学习法能够更好地巩固这部分内容,最后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渗透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达成情感目标。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实验探究没有体现出来。

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培养草履虫,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再总结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且能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达成技能目标。

五 课标在线

新课程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公民素养的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案例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

又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结束时,《标准》提出“活动完成以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这是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史上首次对实验动物提出保护的要求,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变化之一,是课程目标“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真正体现,蕴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探究酸雨的危害”、“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模拟血型鉴定”、“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等案例都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如关注自然环境的污染、关注我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和社会的绿化等情感。

六 活动与检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生物学因其与人本身的密切关系,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身的,比如认同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二是关于社会的,比如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三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包括如何对待生物、对待自然,如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等。

生物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最终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物教材涉及各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授遗传育种的相关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讲解生物的锐减,可以唤起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而在“输血和血型”一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让你来组织本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

七 课外阅读与拓展

1.钱俊瑞.注重情感态度教育培养良好的价值观[J].中学生物学,2009(1).

2.傅朝晖.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的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7(6).

3.滕春喜.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今日科苑,2008(6).

4.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

5.学科网.http://www.zxxk.com.

6.21世纪教育网.http://news.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