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逍遥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会试之忧

有的没的又闲聊了几句后,二人间的“请教”结束了。

按理说接下来就轮到兵部郎中罗青和户部郎中潘余请教,不过他们暂时好像没有这个打算了。

最后,罗青他们没问到自己想要的,而小陈大人他们同样没听到自己想知道的。

杨起倒没觉得什么,照常回到了座位上休息了起来,就是章学习和邹飞他们热切的眼神看的他有些不适应。

“没想到杨兄你居然是李大人的师叔!”章学习道。

只是比起之前,他的语气似乎多了一丝敬畏和略微的疏远。

“要不是李大人提起,我倒是不知道这件事,不过李大人既然都这样说了,想来应该如此了!”杨起点了点头道。

“那……”章学习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可是却欲言又止。

杨起猜到了章学习想说些什么,章学习想说的是他和李昊的关系。

要知道李昊可是此次乡试的三位主考官之一,谁曾想他居然说杨起的师侄。

负责批改乡试卷子的考官为什么是从外地调来的,就是为了防止作弊还有避嫌,因此往往每个地方的学子和前来批卷的考官一般都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相识。

而现在他和这位李大人有了这么一层关系,难免会让其他人多想,比如说在改卷的时候是不是徇私了什么的。

“你们刚才应该也都听到了看到了,我也是在刚才才知道我和李大人之间的这层关系的。就算你们还是怀疑,也要考虑一下另一个方面。要知道徐神医可是刚正不阿的人,难道你觉得身为徐神医弟子的李大人他会是那种徇私枉法的人吗?”杨起道。

“再说了,卷子可都是糊名的,此前李大人也未曾见过我的笔迹,改卷最后也是由三位主考官共同进行,难道我的卷子这么巧出现在了他的手上,他也正好认出了这张卷子是我的吗?”

“杨兄说的是,是我等孟浪了!”章学习额上满是汗水,满是惭愧道。

今日的烧尾宴虽然前期发生了不少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接下来倒是一切照常了,不再有其他任何意外,也就完好的结束了。

烧尾宴上发生的事情基本不会保密,也没有人会保密,而是作为一段佳话被宣传开了来。

于是乎,无论是举人们和陈国使臣小陈大人的争锋而不敌,还是杨解元横空而出力压小陈大人,挽回了所有举人的面子,这些事情都被传了出去。

虽然因为策论改制一事使得不少举人们非常埋怨杨起,但是自此之后,他们的这份怨气倒是消散了许多,毕竟这次杨起可是他们的救世主。

最让他们所有人震惊的,还要当属杨起和李昊之间的这么一层师侄关系,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一个是普通的丰州学子,一个是京畿极有名望的太医,二者怎么就有联系呢。

杨起本人呢,对于此次烧尾宴还算是比较庆幸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一开始还想过这个烧尾宴会不会成为他的鸿门宴,因此还特地苦练了一身拳脚功夫,以便随时御敌。

还好最后没有朝着这个结局发展,众举人对他还算比较友好。虽然他最后还是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似乎倒不是什么坏事,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加显赫,在朝着好的那一面发展。

……

深夜,中安县内陈国使臣下榻的驿馆内,中年男子正和小陈大人在说着什么。

“可惜了,听说那位杨解元的策论里写了不少治理蝗灾的治根之法,可惜我们无法知晓其间的内容,不然我陈国每年至少可以省下百万两费用。”中年男子有些惋惜道。

“还有那叫什么马镫马蹄铁的神器,听说不仅可以大量减少战马的损耗,而且还能训练出更为精锐的骑兵。”

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重磅的消息,不可忽视。

虽然罗青潘余他们刻意隐瞒此事,不过在中年男子的旁敲侧击上,还是了解到可这些信息。

“这倒没什么可惜的!”小陈大人脸上露出一丝有些异样笑容。

“距离正式朝贡的日期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大不了在丰州多停留一段时间,总有机会知道些什么的。不管怎么样,那位杨解元始终还是在丰州,他是跑不掉的!”

她把主意打到了杨起身上。

“不过那位杨解元似乎是住在苍安县,这倒是有些麻烦,到时我们还需要找理由去一趟那边!”小陈大人道。

她并不知道杨起具体住哪,但是既然是和杨起在苍安县相逢的,那么杨起应该是住在苍安县的,更何况和杨起关系密切的女子也在那苍安县。

“只能如此了,这件事也只能交给小陈大人了,届时可以借着请教交流的名义,看看能不能从那位杨解元口中套出些什么!实在不行的话——”

说到这时,中年男子眼神闪过一丝凶光,做了个抹脖子的姿势。

“这个不可行,毕竟这里是周国,若是杨解元出事了,想必我们很快就会被列入怀疑,那时反而麻烦。”小陈大人摇了摇头道。

“若是连那位杨解元口风都很紧,我们也只能派人多留意周国的举动,治蝗灾终究还是要在室外完成,他们相瞒也是瞒不住的。至于马镫马蹄铁,到时候再说吧!”

“全听小陈大人安排!”中年男子有些恭敬地点了点头。

若是让李儒他们那些官员看到这一幕,定是震惊不已,没想到这位小陈大人不仅年纪轻轻就能出行使团,而且似乎还是这个使团里做主的人。

如此看来,这位小陈大人的身份一定非同一般。

……

烧尾宴的结束,意味着乡试彻底结束了。

会试的考试时间是在明年的三月份,因为是在春天举行,因此又唤作春闱。

现在连十月都还未到,距离明年三月更是还有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说还没得很。

虽是如此,不过大多考生一般会提前出发,出发去哪呢,去京畿,因为会试不比乡试是在当地举行,会试是在京畿一同举行的,各州的新晋举人们都要一齐赶赴京畿参加会试。

距离京畿近的还好,比如说丰州,就在京畿边上,因此杨起出发的时候只要提前一个月时间也就是二月份出发就够了。

其实路上所花的时间也用不着一个月,差不多二十天左右就够了,多出来的十天左右时间要么熟络京畿环境,要么和他州举人共同交流,要么就是在京畿看书继续准备会试。

至于会试的考试内容,倒是和乡试没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说题目和乡试一样,而是说考试的类型。

第一场是考各方面综合的试题,要答出至少六成,第二场是一诗一词,根据内容写诗,第三场是三道策论题,写出三篇策论。

由于第一场考试考的范围还是圈定不变,第一场考试杨起不需要担忧,第二场的话看情况,看诗词的主题自己脑海中有没有相匹配的诗词。

杨起要真正担忧的,还是第三场的策论题。

他知道在乡试上自己的策论之所以能取得第一,主要还是自己的实策确实不错,满足了考官们的需求之类的。

不然的话就他这么一手烂文章,不被淘汰就真的有黑幕了。

虽然说是说策论改制重策不会一味重文章,但是这不代表着文章好坏就真的无关紧要了。

尤其是他还无法保证自己之后还能写出与策论主题相符合的实策,这个有点致命。

就算他运气好还是写出来了,他不相信就自己能写出相应的策论,毕竟到时候可都是周国举国上下通过乡试的精英人士,文章写得好又有实策的人定不在少数。

若是自己不能脱颖而出,那么他就无缘之后的殿试,也就和最终目标状元擦肩而过了,那么缪梓烟答应自己的那个要求也就彻底泡汤了。

想要写出好文章,并没有什么捷径,他也只能多做多问,通过勤加苦练来找到写好文章的感觉和方法了。

因此,接下来的时间,他立誓每天要写上一篇策论,然后给缪梓烟看一下。

虽然缪梓烟对策论接触的少,不怎么了解,但是对于文章好坏的把握上,她还是深知的,可以帮他指出其间不足的地方。

反正距离会试还有五个月时间,去掉路程也还有四个月时间,他不信自己在四个月时间内自己的文章会毫无进步。

就算无法写出如花团锦簇般的文章,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应该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