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国家网信工作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推动网络新媒体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应用创新层出不穷,迅速融入社会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新的形势,值得研究。

一、网络发展的新形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这样概括2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走过了以计算机为中心、以图形作为主要界面的PC时代,走过了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时代,走到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时代,走到了一个以应用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永无止境,互联网领域的新业态、新形势不一而足。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主要有以下新特点:

1.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深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而作为信息化最显著的标志,互联网已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新时代。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大国:网民数量突破6亿,居世界第一;网站达400万个,网站访问量仅次于美国;手机用户达12亿,移动网络用户超过8亿。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前段时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智慧城市被写入其中。这既是攸关国家未来城市命运的重大规划,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将在这个过程中加速创新并得到应用普及,为优化未来城镇布局提供强有力的带动支撑。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代表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在智慧城市中生活,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帮你选择最佳出行路线,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让你在家享受诊疗,智慧家居服务器能够根据温度、湿度、体温等指标给出最合理的健康建议……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离不开云计算,离不开物联网,可以说,智慧城市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示范点工作,到2025年,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将迅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及企业的飞速成长,催生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

大数据不等同于“大量的数据”,而是跨行业、综合性、动态的、有意义的数据。有人说大数据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企业通过物联网,追踪用户的“数据脚印”,进而整合、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庞大的用户群就意味着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近两年,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传统销售模式外,大力拓展网络渠道,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购物习惯,热衷于网络购物,足不出户,享受海淘的乐趣。去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万亿元。自2010年起,互联网服务商以各种在线手段,与商业对手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性商业活动越来越激烈,不仅影响业内生态,更辐射了数以亿计的网民。去年,余额宝以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做宣传,三个月时间,就积累了1600万的开户数。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余额宝、“活期通”(腾讯、财付通、华夏基金及华夏现金共同推出)、“百发理财”(百度旗下)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面世,电商金融领域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可以想见,互联网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经济和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

2.可穿戴终端设备崛起,移动互联网发展深远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是近两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直观感受到手机网民的数量。在地铁上、公交车上、咖啡馆里,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听音乐、看电影、购物、聊天、阅读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朋友聚会、家人聚餐,也都要把手机放在桌上,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天涯你在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玩手机”。

移动终端不仅仅只有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将掀起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更壮丽的篇章。今年两会期间,人民网记者佩戴谷歌眼镜采访的照片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谷歌眼镜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开销售,但类似的可穿戴终端无疑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些终端设备的进化、更新,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也作用于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乃至影响社会发展的形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新闻业年度报告(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3)显示,近三分之一(31%)的美国成年人已经抛弃了一家媒体(包括停止阅读一份纸质媒体,或不再收看某一电视频道),抛弃的理由是这些媒体不再能够提供他们想要的新闻。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成为美国第一大新闻阅读网络,64%的美国成年人每月访问该网站。

中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而随着3G、4G网络的普及,一些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新疆阿克苏苹果的生产和销售就采用了手机二维码溯源技术,对苹果生产、流通、消费过程进行监控。这个小小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20%—30%的品牌溢价,降低了仿冒损失,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联网业务移动化的拓展迁移已经全面展开,资金、技术、人才迅速聚拢,成为当下发展最迅猛、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3.中央网信领导小组成立,意味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去年,斯诺登和“棱镜”计划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摆在了全世界面前。给每个人每个国家提了醒: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平台和神经中枢,如果遭到破坏,会给整个国家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国防军事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核心利益的方方面面带来严重后果。网络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国界线,是国家的一种“新边疆”,世界主要国家对网络空间的价值认识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安全被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加以筹划指导。美、英、法、德、俄等主要国家都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多个国家发布了网络安全战略,40多个国家组建了网战部队。可以说,下一个十年的全球竞争,最重要的战场就在互联网。

互联网大国不等于互联网强国。我国现在网站数量400万个,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宽带接入量最多,网站访问量仅次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是,有几个指标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比如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还不足50%。另一方面,我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5年之后创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至今仍未在国内上市板块中出现。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因制度不健全、手段不丰富、技术不过硬,使得网络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仅2013年,我国就有2430个政府网站被篡改,同比增长34.9%。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到应用,从产品到服务,同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同韩国、印度比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82%的服务器、73.9%的存储设备、95.6%的操作系统、91.7%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我国年进口芯片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这高于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渗透到我国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节点,覆盖了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与此同时,网络生活中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个人隐私屡遭侵害,网络病毒、人肉搜索、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现象频发。

福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活动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我国互联网企业创新不足,新兴互联网企业实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网络实力的提升,虽然我们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但仍然难以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市场的优势。因此,国家网络空间的战略设计刻不容缓,网络安全迫在眉睫。今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央网信领导小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担任组长、李克强总理担任第一副组长的第三个跨党政军的重要机构。这个机构不单是信息化领导小组,而且把网络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与国家信息化整体战略一并考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可以预见,我国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网络舆论传播的新特点

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所有人的信息消费方式。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来说,能够适应信息网络化传播的趋势就是机遇,不能适应或者跟不上这个趋势就是危机。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一些传统纸媒、广播、电视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同步发布报纸上、广播里、节目中的内容。这个时候,网络其实是传统媒体产品的新载体,工具色彩浓厚。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互联网的属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你不仅可以浏览网站内容,也可以在网站上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从单纯的“读”向“写”甚至“共同建设”转变。网络催生的各种新技术平台,使得专业化媒体演变为普通人能够共同参与的公共舆论空间,尤其是在博客、微博普及后,内容发布和传播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模式被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平等交流互动传播、更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需求的即时传播所替代,舆论传播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1.网络媒体的社交化,使个性化信息筛选成为常态、信息传播链条更动态

中国网络媒体最近十年变化的核心,是从重视人与内容的关系转变为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QQ、微博、微信、易信,还是YY、陌陌,这些产品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流、沟通的距离和空间,不再只是简单锁定人与内容的关系。社交化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是对信息筛选后再进行二次传播。这个选择的过程使信息逐渐从“公用”转为“私享”,比如在微信平台上,你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时订阅、放弃各种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认可的信息进行转发给特定的人,为这些信息找到真正的受众。

这个自主、动态的传播过程正是社交关系链传播的明显特征。人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会推动内容生产模式的改变,内容生产主体会更加多元,为人们打造的“定制化”的信息“小灶”也会更加个性化。不过,社交媒体上的这些个性化内容并不能取代大众传媒,甚至可以说,报纸、电视等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和内容生产者。日本在2012年曾对东京都和另外8个县(都和县均为日本的一级行政区)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投稿或发布信息的人,其发布内容约30%来源于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报道。虽然来源于大众传媒的信息数量远少于发布者自己创作的,但从可信赖程度看,经常发布信息者中有58.3%的人认为报纸内容值得信赖,认为电视和企业、团体等的主页内容值得信赖的分别为45.9%和38.2%。源于社交媒体的信息被认为不怎么令人信得过,上述受访人群中只有10.2%的人信赖源于社交媒体的信息。

在我国的新媒体平台上,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同样是吸引用户的决定性因素。这正是主流媒体之所长,政治的权威性、内容的专业性、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的占有率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现在,主流传媒在想方设法维持内容优势的同时,也注意活用社交媒体的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3000万,成为深具影响力的媒体微博。新华社开通新媒体专线,以多媒体方式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服务,中央电视台“电视影音”客户端用户数超过2.1亿,用户遍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有103家网站提供微博客服务,微博客账号总量已突破13亿;媒体微博快速发展,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就有3.7万个媒体机构账号。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等媒体开通和入驻新闻客户端,一次采集多次传播,凭借“新闻+订阅”的模式,新闻客户端初步实现了移动全媒体平台的目标,这些都是突破传统传播方式、有益的媒体融合尝试。可以说,新形势下,主流媒体新媒体化转型发展已经从生产模式、内容模式、渠道模式、用户模式等全产业链条上进行协同突破和创新,新型舆论格局正在形成。

一个健康、繁荣的信息社会,必然是个性信息与共性化内容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的,个性信息尊重群体需求的差异化,而共性化内容则是社会的“黏合剂”。全面的碎片化信息和高度的同质化信息都有其负面影响。前者可能意味着一盘散沙,没有任何声音可以主导,发言群体之间、受众之间都缺乏信任感,网络空间充斥着未加证实的缺乏责任感的言论。后者则意味着群体之间毫无交流,自说自话,形成严重的群体极化。

2.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细微化,是当前网络传播的另一大显著特点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更加多元、节奏更加快捷,信息的需求也更加多样。与此相适应的新兴网络媒体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微传播”,信息更加碎片化,内容生产更加强调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微博只有140个字,微视频只有3分钟,微电影只有不到半小时。各种微内容、微信息高速流动、跨平台流动,用户随时随地可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

“微传播”使信息流通越来越倚重互联网新技术。“两会”期间,人民网首次开设移动直播室,微视频、微博、微信、微闻天下等四“微”结合,在WAP站和移动端对“两会”进行图文直播或实时报道。新华网在官方微博平台开设“两会微现场”、“两会智囊圈:我为改革献智”、“两会粉丝团”等栏目,使两会报道向社交圈子延伸。中国网络电视台通过IPTV、手机电视、手机央视网、互联网电视、央视新闻客户端、Cbox央视影音客户端等多终端,同步推荐两会报道,形成了传播合力。中国经济网推出“代表委员时间去哪儿了”等多个系列信息集纳稿,既保证了两会报道的系统性、整体性,又实现了信息传播的“短、平、快”。中国网、中国广播网和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等网站,在移动客户端和微博、微信平台上推出“微播报”、“微视频”、“微直播”等系列栏目,通过移动端第一时间将两会信息送达网民。

数字经济开启发展“大时代”

与传统媒体动辄就拉开架势,长篇大论,强推硬灌的传输模式被网络传播方式不同,微传播正大兴其道。去年在网上大受热捧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以5分钟网络动漫的形式在网上推出。短短几天之内,各大网站的点击量就超过1000万次,位居同类视频前列。网民一片叫好声,都认为视频接地气,亲民、顺民、“很萌”,拉近了中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政治话题,是宣传工作的一大突破。

3.可视化、图解新闻、动漫动画等越来越成为受青睐的网上传播新形式

浅阅读已经成为信息碎片化和微传播的一个显著标志。浅阅读不是“浅薄”,其实质是快速、跳越,不断更新,有时候更意味着“精准化”,意味着信息要具备“眼球效应”。搜索引擎使“定制”浅阅读成为可能,不同的关键词带来的全是“碎片化”信息,事件的细节先于整体风貌出现,人们的信息摄入过程呈现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特点。一些网站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析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新闻价值,拓宽新闻来源,丰富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今年春节期间,央视与百度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报道春节期间的人口迁徙流动,不仅精准可视可信,而且让人耳目一新。可视化、图解、动漫动画等信息传播形式,大大提高了人们阅读的愉悦感和跳跃度,使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既保证了趣味性,又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信息量。

4.网络舆论传播不仅要重视新闻信息源头的生产,还要高度重视信息传播流通过程的引导和维护

如果不重视信息传播流通过程,信息就难免中途变样。不少正面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一些大V的别有用心的歪评,一些公关公司雇佣水军的加入和跟风网民的灌水跟帖,最后网上传播的却是负能量。因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就必须更加重视传播过程的引导和维护,更加重视传播过程的网评引导和跟帖管理,更加重视网评员队伍建设和网站编辑的教育培训管理,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队伍。

三、网络管理的新探索

国际社会尽管对如何管理互联网有分歧,但对于“互联网需要加强治理”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互联网变成“法外之地”。中央决定组建更高层级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就是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大顶层设计力度,理顺和整合网络治理体制,切实提升新媒体的应用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

1.构建互联网法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

这是维持网络空间秩序、保障网络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网络话语权的必备条件。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立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今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网络立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法律法规,可以直接适用于网络,或者修订、解释后适用于网络,另一部分是针对网络的专门立法。总的看,这些网络立法多是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制定,存在及时性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强,规范层级较低等问题。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立法已不能适应网络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亟须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积极开展立、改、废、释工作。

2.网络信息自由安全流动,有赖于规范的秩序

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了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等网络禁载内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深化拓展整治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工作。在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秩序方面,2013年5月9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新闻来源标注不规范、编发虚假失实报道、恶意篡改新闻标题、冒用新闻机构名义编发新闻等违规行为。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2013年8月,全国公安机关针对网络谣言展开的专项治理行动,高法和高检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批网络名人相继落网。同时,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上线,快速整合传播辟谣信息。在自媒体规范方面,2013年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与十多位网络名人座谈,指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并提出应遵守的“七条底线”。同时,对迅速发展起来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以及境外团体、机构和外国政要开设的微博账号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清理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方面,今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对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同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的渠道,以实际行动配合专项行动开展。文明的国度必然是拥有良好的互联网秩序、健康使用互联网内容的国度。只有政府、媒体、网民等多元化主体联动,形成协同治理机制,才能强化网络治理、确保网络媒介生态秩序。

3.行业自律是互联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加强管理、行业加强自律”是世界各国互联网管理的普遍做法。20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行业自律成为我国互联网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互联网行业自律组织,紧跟互联网发展前沿开展探索研究,积极配合政府加强行业管理,为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和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成立的首都互联网协会,主要通过“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网站自律专员”、“妈妈评审团”三种机制对互联网企业形成约束。今年年初,腾讯公司发出《向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宣战》倡议书,向整个社会和业界发出倡议,吹响向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宣战的号角。作为网络营销者,腾讯公司倡议的行业自律规范具有制定程序较简便以及适用灵活度较大的优势。在现阶段,这不但能发挥其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中的规制作用,填补正式法律出台前的功能障碍,还能为相关法律制定颁行积累经验。4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这个国家级协会成员中涵盖了银行、基金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机构,旨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自律管理,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今,互联网大发展、大融合、大变革已成定势,自律组织探索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些行业组织将充分发挥自律建设的带头作用、服务作用、纽带作用,完善自律规范,健全自律架构,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公众评议、文明网站评选等活动,引导业界依法、诚信、文明办网,推动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4.提高公民个人网络素养是管好用好互联网的基础

互联网、移动设备及社交媒体使用的增多,使得人们驾驭可用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规范互联网的发展,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业界自律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网民的自觉维护。这就需要网民强化舆论公约意识,培养客观对待新闻事件、坚持维护公共利益的理性思维,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互联网信息传播。

从我国网民的构成来看,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2.35亿,占网民总数的41.6%。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和新媒体在方便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不少负面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开放,很容易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造成信息甄别的难度,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些低俗信息和网络谣言等虚假信息的泛滥,也会误导社会认知,使部分青少年接受的主流思想道德教育被稀释、替代,价值观发生扭曲或偏差。

近年来,政府各个部门在大力倡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2013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指导全国百家网站开展“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活动。其中,互联网法律法规宣讲普及活动就是面向青少年群体,宣传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上网健康用网常识,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社区“文明上网微课堂”

培养网络文明素养非一日之功。相关部门要把网络文化法治和道德教育纳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提高公民自觉维护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意愿。既要实施“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行动,也要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互联网专业课等主渠道作用,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努力实现未成年人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