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13.20)
【译文】
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坚决。
【解读】
这一则与上一则同属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士。孔子回答:能用知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代表国君出使,能不辱国君重托,就可以被称为士了。子贡问:次一等的呢?孔子回答:是让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同乡的人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回答:是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坚决果断。可见,在孔子看来,讲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纵观中国历史,有太多以诚信立身的故事,如季札挂剑、商鞅立木、季布一诺千金、曹操割发代首,等等;也有因丧失信誉而导致亡国者,如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北齐文学家刘昼更是说:一朝违背诚信,终身都要受其害。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的士说成是“小人”,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言而有信”,而是不提倡“必”。比如,一个人答应要去做伪证,随后意识到所行不义,断然中止,这虽违背了“信”,却是符合道义的;相反,如果不辨是非真的去做了伪证,虽然从诚信角度看他还是一个士,但在行为上说,他却是一个小人。“必”这个字违背了一个原则:知错能改。因此,孔子强调的诚信和做事坚决首先是基于道义的。孟子则直接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