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诸葛家的龙虎狗

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终于轮到诸葛亮出场了。

乾隆皇帝《题琅邪五贤祠》诗碑拓片。五贤祠建于诸葛故里,供奉琅邪的五位先贤:诸葛亮、王祥、王览、颜杲卿、颜真卿。其中尤以诸葛亮为世人推重。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徐州琅邪阳都县,也就是今天山东临沂的沂南县——诸葛亮是一个山东大汉。诸葛亮的命运非常坎坷,他两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官,在他八岁那年也去世了。所以,诸葛亮是一个孤儿。三国时代的很多英雄豪杰都是孤儿,像刘备、孙权,都是很早就没了父亲。但是像诸葛亮这样从小父母双亡的孤儿,还是很少见的。

这还不算惨,更惨的还在后面。诸葛亮上面有个哥哥叫诸葛瑾,下面有个弟弟叫诸葛均,还有个堂弟叫诸葛诞。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这哥儿仨,在三国时代非常了不起。东汉灭亡以后,天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诸葛亮在蜀国做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瑾在吴国做大将军,军界的一号首长;诸葛诞在魏国做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扬州军区的司令员,一方封疆大吏。《世说新语》记载,当时人有个评价,说诸葛氏一家出了龙虎狗三个人物,蜀得其龙,就是诸葛亮;吴得其虎,就是诸葛瑾;魏得其狗,就是诸葛诞。“一门三方为冠盖”,一个家族在三个国家同时做到了省部级以上的高官,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诸葛家三兄弟混得这么好,为什么说他们坎坷呢?我们读历史,不仅要读到光鲜亮丽的纸面,还要力透纸背,从没有文字的地方读出信息。

首先,诸葛兄弟生活在东汉末年,是乱世,从小父母双亡,是孤儿——他们是乱世孤儿。俗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宁可做太平盛世的一条狗,也不要做乱世的一个人,更何况是乱世的孤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诸葛兄弟作为孤儿,能在乱世成为人中龙凤,背后有着多少辛酸苦楚,付出了多少异于常人的艰苦努力,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其次,诸葛兄弟在魏、蜀、吴三国都做到了大官,那么请问:兄弟三人为什么不在一起?他们为什么要到三个互相敌对的国家去?明明诸葛兄弟都是山东人,结果诸葛瑾跑到了江苏南京找工作,诸葛诞跑到了河南洛阳讨生活,诸葛亮更悲剧,穿越大半个中国跑到四川成都,连语言都不通。原因何在呢?

有个很有趣的传说,说这是诸葛家三兄弟商量的结果。因为当时天下三分,分成魏、蜀、吴三个国家,三兄弟就关起门来坐一桌商量,说:看谁最有潜力,将来谁能统一天下,我们就去投奔谁吧!讨论了半天,搞不清楚谁能统一天下,怎么办呢?最后诸葛亮就说:老大,你去吴国;老三,你去魏国;我呢,去蜀国。将来不管谁统一天下,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翻了就全完了。我们要把鸡蛋放在三个篮子里,不管谁统一天下,都有咱们诸葛家的份儿,到时候统一的这一家要照顾另外两家。这种传说,听听笑笑就算了。

诸葛家三兄弟会流落到三个不同的国家去做官,不是事先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被动的,是时势使然。“一门三方为冠盖”,听起来很牛,实际上是兄弟三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天各一方,反映的是渺小的个人在乱世的旋涡之中的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