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庄子及其弟子 《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层出不穷,《庄子》虽不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但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一部。《庄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及其弟子。相传,庄子曾在南华山隐居,唐玄宗在位时下诏封他为“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也叫《南华经》。

庄子,名周,很多人称其为庄周,他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他的代表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庄子》共计五十二篇,而根据司马迁所言,《庄子》原书有“十万余言”。但现存的《庄子》只剩了三十三篇,六万五千余字,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失传。现存的《庄子》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篇是全书的精华之所在,由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通常认为是其弟子所作。

庄子的文章风格极其鲜明,经常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奇谲,富于幽默讽刺的意味。清朝刘熙载曾在自己的文艺理论专著《艺概》中评价其“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种风格在《庄子》内篇最有名的《逍遥游》一篇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不过,此处的“逍遥”跟我们平时所说并不完全一致,是指人超越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达到的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游”主要是指精神之游,所谓“逍遥游”就是超脱于世俗以外,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浮游于世间的至高精神境界。

为了揭示“逍遥游”的内涵,庄子在文章中罗列了很多寓言,展现世俗中的“有待”,即有所凭借。如大船要在深水之中才能航行,大鹏鸟要借着风力才能展翅高飞,所以都是“有待”的。而要实现“逍遥游”,必须要“无待”,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中,“至人”“神人”和“圣人”都是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所谓“无己”便是顺应客观,追求绝对的自由、通达,忘掉自己,是庄子感悟到的最高人格境界;所谓“无功”,便是顺应大道,不仕功名,表达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所谓“无名”,便是不求名望,表达了庄子扬弃功名,摆脱外物束缚的人生追求。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豪放不羁的态度追求绝对自由的人,庄子表达自由思想的《逍遥游》影响了此后无数文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现代哲学家李泽厚曾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而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这种人生态度同样颇具参考价值。

除了《逍遥游》,《庄子》中的名篇还有内篇的《齐物论》和《养生主》两篇。其中,“齐物论”包含两个意思:齐物和齐论。“齐物”是指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在内,表面看来都是千差万别的,但归根结底又是齐一的。“齐论”是指世人的言论表面看来是千差万别的,但既然世间万物是齐一的,那人的言论归根到底也应该是齐一的。《齐物论》通篇思想丰富,内涵精妙,是全书最难把握的一篇。而“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谈的是养生之道。庄子的观点是,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以上三篇是《庄子》全书的精髓,阅读时要格外留意。除此之外,《庄子》中内篇的其余篇目也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必要仔细研读。外篇和杂篇的文学与思想价值都逊色于内篇,阅读时可以粗略一些,留出更多精力更好地理解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