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练兵(三)
他本来以为不过区区千余人的军营,以自己的本事应该十天之内就能处理完。没想到,光是进军营统计就花了七八天。这些蛮人以往散漫惯了,而汉军又是出了名的重军纪、规矩多。
这支蛮军一直没有将官,只是由荆狼暂时代理。听说这位年轻的公子是丞相的长子,又是我派去的,他已经尽量配合了。但他本领有限,自己手底下的人还好说,多少能听点,但其他部族根本真压不住。
尽管拖了十几天,但最终自己还是完成了任务完,一应军需物资都已经备齐。看到军营里乱糟糟的样子,诸葛乔不禁为王平担忧,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陛下为什么会把这支难管的军队交给他呢?
一边想着,一边准备出营回宫复命。没想到一出门就碰上了归来的王平,身后还跟着一支穿的破破烂烂但很有锐气的队伍。他吃惊道:“王将军这么快就回来了?”
王平回道:“幸亏陛下的快马、令牌,到巴西不过几日,得到阎太守的帮助就在山中找到了我的族人。我族人自幼长在深山与野兽为伍,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所以回来很快。刚从宫中向陛下复命完回营,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诸葛参军。看参军愁眉不展,是遇上了什么麻烦吗?”
诸葛乔见附近除了王平族人没有其他人,小声说道:“王将军,是我们遇上麻烦了。这支蛮兵无视纪律,不服教化,只怕以后有我们受的了。”
王平一听,说道:“还有这等事?诸葛参军不要慌,我们进去看看。”
进入军营,王平看到营内乱糟糟一片,对他身旁的亲兵说:“王进,擂鼓聚兵!”
三通鼓过后,王平的族人已经列队站好,其他人才稀稀拉拉地走过来,队伍也是凌乱不堪,有些人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平一脸寒光,下令清点人数,有近百人未到,又过了半刻,这些人才来到校场。
王平让这些迟到的人单独站到一起,大声呵斥道:“你们这群**,本是叛逆,幸亏陛下仁慈,既往不咎,念你们勇悍还给予你们大汉官军待遇。你们不思报效,反而藐视军纪,散漫无度。若在曹魏和东吴,你们只有当奴隶的命!”
“你算什么东西!”
“奶奶的,凭你也敢骂老子!”
...
蛮人素来不服管教,更何况王平骂的这么难听,当即就要暴动。
王平却是早就料到了,从亲兵手里接过大刀,指着台下喊道:“你们违反军纪,辱骂上官,按律当斩。但不教而杀谓之虐,本将第一天上任,给你们一个机会。军中以勇气为先,你们若觉得自己够胆的,就来跟本将决斗,赢了的这次可以免罪。败了和不敢的,自己去领十军棍!”
听到王平这话,这群憋坏了的蛮兵刺头们按耐不住,当先三个人扛着兵器走了出来,只是为出战顺序互不相让,吵了起来。王平喊了一声“你们尽管一起上”,就挥刀与他们战在了一处。
一时间,校场上叮叮当当兵器碰撞之声和喊打声此起彼伏。不过二十回合,三个人分别被王平打倒在地。
打倒三人,王平并不收手,上去朝每个人肋部补了两脚,边踹还边骂:“兔崽子,就这点本事以后还敢违背军纪吗?”
诸葛乔倍感意外,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王平手上功夫竟不在王猛之下。荆狼更是大惊失色,本以为之前生擒自己的那个汉人已经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没想到今天又遇上这么一个人物。怪不得陛下不用自己统领这只军队,亏自己开始还想看王平笑话呢,以后得小心点了。
他俩各怀心思的时候,又陆续有人上前挑战王平。王平未经喘歇,一连打倒七人,每次打完照例重重地踢两脚,剩下的人再也不敢上前挑战,乖乖的去领军棍。毕竟,乖乖挨上十军棍几天也就好了,看战败那几位只怕肋骨都被踢折了,还在众人面前丢了脸。
王平让人把几个战败的带下去医治,对剩下的人喊道:“明日一早,本将依然会擂鼓点兵,你们跟我一起尽心操练,将来杀敌报国。只要你们能立功,陛下绝对不会吝惜封侯拜将。本将也不是汉人,照样被陛下信任重用!”
全军肃然,个个挺直了腰板听着王平训话。
这一番恩威并施,让诸葛乔内心忍不住一阵赞叹。
王平讲完,让众人解散回去打扫营地,整理衣甲,而自己则同诸葛乔去了主将营帐。
大帐内,诸葛乔佩服地对王平说:“以往不知将军如此大才,乔还对陛下的安排颇有不解。今天大开眼界,才明白陛下慧眼识英才,将军本领出众,反倒是我无知了。”
诸葛乔身为丞相长子,又与皇帝亲近,如无意外一二十年后必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但是他却从不恃宠而骄,反而是像诸葛亮一样谦虚谨慎,待人有礼。以他的身份这样跟王平主动示好,绝对是折节下交了。王平想不到他会这么坦诚,意外之余不由得对他大生好感,当即道:“诸葛参军言重了,王平一介武夫,除了这些也实在不会别的。反倒是这粮草军需,乃军中大事,以后还要参军多费心了。另外,私下的时候,参军称呼我子均即可。”
诸葛乔也回道:“好,私下里子均兄也叫小弟伯松即可。”
两人相识一笑。
诸葛乔突然想起来自己本来是要回去复命的,当即向王平说:“小弟今天刚把军需备好,还要回宫向陛下复命。父亲和陛下一直都担忧我身子弱,明日一早小弟就回军营跟随大军一起训练,还望子均兄多多指点。”
这话一出,更是让王平对他另眼相看。他还没见过像诸葛乔这样出身高贵的公子愿意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更别说参军是文职,并不需要参与训练。事实上,另一个历史中的诸葛乔就是北伐时冲在前线跟士兵一起运送粮草活生生累死的。
王平当即答应。
诸葛乔从宫中回到丞相府,对诸葛亮提起这件事,诸葛亮也是颇为惊异。
诸葛乔说:“子均木讷不善言辞,若不是陛下眼光独到,真要错过这个人才了。”
诸葛亮欣慰地说:“是啊,我本以为夷陵之战后我军人才凋零,每日为此忧心忡忡。现在看来,我大汉还是不乏贤才的。幼常(马谡字)、公炎(蒋琬字)、文伟(费祎字)、德信(马忠字)、绍先(霍弋字)皆是青年才俊,我儿好好努力,日后也不会比他们差。更何况,哈哈...”
诸葛亮却卖了个关子,摇了摇羽扇大笑,把诸葛乔急得连忙问:“父亲您倒是说啊!“
诸葛亮笑道:“更何况以陛下之能,以后人才会怕是会源源不绝了。先是柳隐,再是王平,都颇有韬略,谁知道日后陛下还能发现多少将才?”
只是,此时诸葛亮心中排第一顺位的接班人,还是马谡。
第二天寅时刚过,城门一开诸葛乔就匆匆赶往军营,跟随大军一起操练。王平除了按诸葛亮要求训练士卒长途奔袭、排阵近战以及射术之外,还额外训练山地作战能力。怎样攀爬险峻,怎么在山中布置和躲避陷阱,哪里适合埋伏,怎样在山中悄无声息地传递消息,这些都是我特意授意王平的训练方向。蜀地多山,南中到处是山林,如果将来北伐陇右也有很多山地,山地将会是我们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主战场。王平的族人本就善于攀爬和行走山路,是山中的精灵,再着重操练,将来在山中作战可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希望这支军队翻山越岭也能够健步如飞,特意给他们取名“飞军”。
一个月后,杨仪、马忠等人自三巴征兵归来,共征得近两万大军。
诸葛亮带人从中挑选精壮,共组建三万人的中军。
中军以什为最小单位,共十人,设正负什长各一人,其他八人按八阵站位,正负什长居中指挥,并及时支援、补充战损的位置。以百人人为一屯,设屯长一名,也叫百人将。五屯为一曲,设正负曲长各一名。以五曲为为一营,设都尉、参军各一人。以两都为一营,设校尉、参军、护军各一人,每营五千人。
中军共设六营,分别以关兴、张苞、马忠、廖化、张翼、高翔为校尉,赵云为中军大将,马谡为中军参军。我的两千飞军和两千骑兵单独成军,由诸葛亮或我直接指挥。此外由原成都守军和太子亲兵补充人员之后组成五千宿卫军,由中部督向宠统领,负责守卫成都安全,不在中军之列。
中军组建之后,诸葛亮亲自操练八阵的演练。除了每什组成一个小的八阵之外,交战时组成一个大的八阵,大阵套小阵。共有八个基本的阵法: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保证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分为八八六十四种变化,根据不同地形、不同天气和敌我兵力灵活使用。
为保证大军指挥起来信息通畅,诸葛亮还制定了严格的军令系统,旗语、口令、鸣金、击鼓分别代表不同的命令,各底层军官要对所有的军令烂熟于心,定期考察,不合格者淘汰,能胜任者上位。这么一来,即便是数万大军列阵,诸葛亮在中军账内也能做到如臂使指,运用自如。
练兵进行的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远在东吴的邓芝出使却不是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