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升级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壤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是连接东欧与西欧的重要枢纽,也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战略通道。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曾精确评价:乌克兰是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之轴国家。正是由于地缘位置的特殊性,加之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失败,独立后的乌克兰多次遭受国家发展危机。其中最严重、最受世人瞩目的除了2004年底的橙色革命外,非本次危机莫属。乌克兰危机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乌克兰暂停加入欧盟,危机爆发。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和“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转而寻求与俄罗斯更加紧密地合作。乌克兰国内支持早日加入欧盟的亲欧民众随即开始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占领了基辅市政府和独立广场,并与警方展开对峙,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危机随之爆发。
第二阶段,乌克兰政局突变,危机升级。
危机初期,亚努科维奇政权在面临国内、国际多重压力下,并未应对好此次民众的示威抗议。一些西方政客为达到推翻“亲俄”政府之目的,纷纷赶到示威现场为抗议活动加油打气。与此同时,以右翼成分为代表的激进势力在此次抗议中影响力突升。2014年2月18日至20日,抗议示威最终演变成导致82人丧生、810人受伤的骚乱。俄美欧等外部势力开始大幅加强对危机的干预。随后,亚努科维奇阵营开始分化,不仅地区党骨干开始反叛,寡头势力也逐渐转向与反对派合作。
迫于国内紧张形势与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亚努科维奇只好全面让步。2014年2月21日,在法国、德国、波兰外长及俄罗斯特使斡旋下,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导人签订了《乌克兰危机调解协议》。其主要内容是:恢复2004年宪法修正案,即从“总统议会制”转向“议会总统制”;成立过渡政府,9月之前完成宪法改革,12月之前举行总统大选。但是反对派违反该协议,在协议签署的当天强行执掌乌克兰议会领导权,深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亚努科维奇逃离基辅。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宣布亚努科维奇“放弃总统职责”,决定于5月25日前举行总统大选,同时通过了乌克兰反对派组成的过渡政权。季莫申科的幕僚图尔奇诺夫担任了临时总统,祖国党领导人亚采纽克担任过渡政府总理。2月21日的调解协议成为一纸空文。至此,乌克兰反对派终于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
第三阶段,克里米亚入俄,危机热点转移。
政变之后,乌克兰局势并没有得到平息。就在乌克兰过渡政府成立的当天,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亲俄民众开始集会抗议基辅新政权并要求脱乌入俄。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关于在3月16日举行克里米亚全民公决的决议。3月16日,克里米亚如期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96.7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3月18日,普京总统在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做了令俄罗斯精英士气大振的演讲之后,当场与克里米亚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市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接受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和建立两个新的联邦主体的条约》。3月20日和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分别批准与该条约有关的法案。3月21日,普京总统签署法案,从而旋风般地单方面完成了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的法律程序。3月24日,乌克兰过渡政府开始撤出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军队,标志着克里米亚入俄成功。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亲俄的市民欢迎俄军进入该地区
克里米亚公投结束后,美欧等西方国家反应强烈,拒不承认公投结果,认为克里米亚公投是在俄罗斯军事干预的胁迫下举行的,决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3月17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政府7位策划及实施了克里米亚公投的高级官员实施签证禁令和冻结海外账户等制裁措施,欧盟也对数名俄罗斯高官实施了限制旅游、冻结在欧盟资产等制裁措施。但上述措施并没有触及俄罗斯的重大经济利益,收效甚微。西方八国集团还宣布开除俄罗斯,俄罗斯对此也满不在乎。至此,各大国从危机幕后直接走到冲突台前,乌克兰危机演变成欧美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世界性危机。
第四阶段,东南部地区持续战乱,危机扩散。
克里米亚公投的示范效应很快在亲俄民众也较多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各州扩散开来。4月6日,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三州爆发亲俄民众的抗议活动,武装分子占领政府大楼,要求就本地区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抗议民众组建顿涅茨克人民委员会,该委员会随即宣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成立,将于5月11日在当地举行全民公决。4月14日,在通过对话不能与亲俄武装分子达成和解的情况下,乌克兰过渡政府开始在顿涅茨克州展开“反恐行动”,乌克兰局势激化。
4月17日,美欧俄和乌克兰四方在日内瓦达成一项协议,同意采取切实步骤缓和乌克兰紧张局势。根据该协议,乌克兰的所有非法武装组织必须解除武装,撤出占领的建筑物。乌克兰进行宪法改革,特赦东部地区的所有抗议者。但是,协议内容没有得到遵守。4月底,乌克兰政府恢复了对顿涅茨克州亲俄武装分子的“反恐行动”。在东部民间武装与政府对峙期间,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于5月11日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顿涅茨克赞成独立的选票为89.07%,卢甘斯克则有96.2%的选票支持独立。[1]5月12日,两州宣布成为“主权国家”。乌克兰走到了国家分裂和内战的边缘。
第五阶段,明斯克停火协议签署,危机僵持。
自2014年4月中旬东部亲俄武装分子与政府对峙以来,武装冲突和暴力事件频发,给乌克兰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截至2014年10月23日,近4000人在这场冲突中失去生命,82.4万人逃离家园,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2]
乌克兰政权更迭后美欧扶持基辅新政权,俄罗斯坚定支持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俄美欧之间围绕这场危机大打舆论战、心理战、经济战,甚至彼此进行军事威慑。美欧认定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东部动荡离不开俄罗斯的操纵,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人员、金融、能源、军工及敏感技术制裁,一轮比一轮击中俄罗斯经济要害。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对美欧进行报复性反制裁措施,宣布暂停进口多个西方国家的肉类、奶制品和果蔬等食品。制裁与反制裁战使双方两败俱伤,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来说,经济制裁使其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
7月17日,一架马航客机坠毁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界地区。该事件令乌克兰危机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对危机进程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原本对危机采取观望态度的国家也发声敦促有关各方加快危机的解决。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7点建议。9月5日,乌克兰官方代表同东部民间武装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停火协议,决定从当地时间5日18时起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实现停火。随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表示,政府将对所有宣称独立的民间武装施行特赦。乌克兰议会通过了赋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3年有限自治权的法案,法案内容包括在成为乌克兰一部分的前提下,保护两地区的俄罗斯语言,允许两地区自行选择法官,建立自己的警察部队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普京就解决乌克兰问题发表意见
但是明斯克停火协议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真正的和平。停火协议签订后不到48小时,乌克兰东部战火重起。11月7日,乌克兰东部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政府军声称击毙200名民间武装分子。冲突的爆发宣告明斯克停火协议名存实亡。而乌克兰外部,大国博弈仍在持续。在诸多因素的纠结之中,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
注释
[1]注释:参见《乌克兰卢甘斯克称绝大多数投票者赞成该州独立》,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12/c_126491845.htm,2014-05-12。
[2]注释:参见《联合国难民署:乌克兰危机致82.4万人流离失所》,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0/24/c_127138732.htm,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