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环境结构与治理机制
一、集群共享经济时空环境结构
产业聚合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钻石体系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依据这些解释范式,可以将影响集群企业战略的时空环境(如图2-1所示)划分为同质性产业集聚时空、产业集群时空、国家创新时空以及全球价值链体系四重结构层次,不同层次的时空范围中存在着不同的共享经济形式,可以为集群企业减少基础性投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协同生产和创新能力提供产业聚合优势。
为了更为系统地分析产业集群环境结构特征,可以将产业聚合时空界定为产业聚合体系形成和影响的地理和制度约束范围,其中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实体关系的治理与演进机制等要素,具有地理时空、网络时空以及制度时空三重含义。产业聚合时空具有同质性产业集聚时空、集群网络、钻石体系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等四个层面的时空结构,存在着多元利益相关者以及多维制度逻辑(社会福利逻辑、商务逻辑、公共部门逻辑和混合逻辑)以及动态社会选择机制。在不同的时空范围中存在着不同的共享经济形式。

图2-1 集群企业社会创业的多重时空结构
二、集群共享经济的存在形式
一般意义的共享经济存在三种类别:基于共享和租赁的产品服务、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动、基于资产和技能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在产业聚合时空中,除了这三种常见的共享经济形式之外,还存在与产业集聚、集群网络以及价值链治理相关的更为广泛的共享经济形式。
(一)同质性产业聚合时空中的共享产业经济
1.降低成本与防范机会主义
图2-1所示的同质性产业是产业聚合体系形成的中心。同质性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聚可以形成共享的规模经济、区域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降低基础性投入成本,还可以为集群企业提供共享专业的人才库、行业的非贸易输入、可以使用专门的信息和主意的传播最大化三大外在性,这些共享经济形式有利于降低集群企业的社会创业成本。
同质性聚合产业基本上由开放的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均愿意付出市场租金(Krugman, 1991)。共享的同质性系统中没有任何特殊的组织形式、内部机构的忠诚度以及明确的函数关系(Combes, 2005)。由于同质性产业聚合体系的每个联系与机会均可能被打破、替代或改变,伴随行业信息与价格变动的具有差异性的企业活动是互不关联的,因此可以预防机会主义(Mills, 1980)。
2.集体学习与不断增长的回报
相对稳定的同质性产业以集体知识、制度结构和社会习俗为基础,依附于生产系统的空间联系、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参与者、特殊的文化及其象征系统,由此产生了动态的集体学习过程(Roberta, 2013)。集体学习和学习曲线效应所带来的机会与不断增长的回报是解释产业集聚的重要机制,影响一般性的资源转化为专有资产的创造性过程(Micoael, 2010)。同质性产业相关活动集合倾向于在不同的地方集聚,导致空间的异质性与产业的专业化并存,并带来了专用性资产投资的溢出效应(Krugman, 1991)。在同质性产业中,这种集体学习和不断增长的回报有利于降低集群企业研发成本、增强社会创业的动机,活动的学习曲线效应、提高投入—产出比。
(二)产业集群时空中的共享网络经济
1.有利于机会识别的网络渠道
依照集群网络理论,弱联系在集群网络更为重要(Granovetter, 1973),更便于提高社会网络的信息沟通与知识管理效能(Watts, 1999; Uzzi, 2004)。经济关系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决策的产出,而是根植于规范、制度以及一系列共享的假设意识之中(Kougut, 2001)。企业通过集群网络获取规范化的系统知识、正式报告与缄默知识(Oliver, 1990),本土成员可以通过集群网络优先进入与其他国内或国际的网络联系(Amit, 1992)。
了解集群企业所在区域的多维利益相关者、识别共享机会、明确企业的共享动机与责任是实施共享经济模式的先决条件。在双边或多边治理机制的作用下,产业集群网络可以改善集群企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基本条件,降低信息成本,因此有利于集群企业更为充分地了解多维的利益相关者诉求,探求未满足的社会需求,识别并评估共享经济机会。
2.有利于协同生产与创新的社会资本
集群网络的优势在于结构关系历史的传承,依赖于信任的积累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性社会资本。集群网络实体的地理接近性形成了便于监督的环境、领导角色、公共利益意识的源头以及重要收益的期望,企业的自我认同和集群意识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Oliver, 1988)。如果从双边关系、组织自我中心以及组织间的网络三个层面来分析,组织间网络决定集群网络的基本属性、影响要素包括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强度以及动态博弈过程(Daniel, 2004)。
由于存在着历史传承与信任积累而形成的区域性社会资本,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活动嵌入其中获取相对于区域外企业的社会资本。嵌入区域网络中的集群企业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关系治理,利用区域网络中的规范、制度以及信任机制提高在共享经济网络中的中心性与相对地位,从而获取并不断提高体现区域竞争优势的社会资本。区域网络关系结构还有利于集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社会绩效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由于集群网络有利于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的机会识别、协同生产和创新,因此,存在可以共享的集群网络经济。
(三)国家创新时空中的共享创新创业机制
1.共享国家创新体制
钻石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催生产业集群(Porter, 1990),其中,大多数生产要素条件并非天生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提升与使用专业化生产要素的效率尤为重要。集群企业选择苛刻的顾客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国国内供应商、规则、诱因、激烈的本土化竞争等战略举措,可以通过塑造竞争态势改善钻石体系环境。在钻石体系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信息的获取、诠释以及投资和创新居于核心地位,信息会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创新速度和发展方向。
影响产业集群战略要素聚合的时空机制源于国家体系,体现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政府机构是产业集群要素聚合的促进者,市场机制则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集群企业投资与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促进产业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机制。由钻石系统界定的生产要素市场状况、本土化需求、支撑与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所在的产业结构与竞争态势是影响集群企业社会创业行为的基本要素。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公共政策有益于集群企业共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共享协同生产与创新机制
专业化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地理经济特征,出口导向性是区域经济长期繁荣与增长的源泉,因此,地理经济特征与运行质量是评价国家地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升级的控制要素,对提高生产力和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Thomas, 2014)。
从产业集群环境结构、治理机制以及企业活动的本质属性考察,企业共享经济活动具有社会创业即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的特征。企业社会创业虽然可以跨越国家整合资源、创造社会价值,但是本土化条件仍然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Benjamin, 2005; Scott, 2010; Saul, 2013)。在地理的接近性、文化的相似性以及制度的倾向性方面,集群共享经济活动具有显著的本土化优势。
在产业集群中,地理接近性有利于公共规范的形成,提高了互动的频率与影响力,便于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运行良好的产业集群超越了层级式的网络结构,转化为由个体、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具有无数重叠区和动态连接的点阵结构,这些连接是重复的、不断转换的,既有强联系又有弱联系,而且常常扩展到相关产业。产业集群中这种联系方式的适度变换对于生产力和创新的方向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集群企业动态调整企业共享经济的目标、过程与工具。
(四)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共享全球化经济
作为现代经济存在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集群治理与升级机制将本土企业嵌入到世界价值链系统之中(John, 2000)。全球价值链系统是集群企业赖以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全球产业背景。依据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本框架(Gary, 2011),可以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结构与制度环境、价值链的治理与升级机制两个方面来解读集群企业可以共享的全球化经济。
1.国际化产业链和制度环境
全球价值链的投入—产出结构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市场营销、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既涉及形成有形商品或无形商品或服务的基本价值链活动,又涉及相关产业的支持活动。制度是理解全球价值链体系结构与演进规律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度环境通过治理机制影响到价值链系统的空间分布、网络关系、升级路径以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而影响到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经济与社会产出。全球价值链活动嵌入在本土经济、社会与制度变迁之中,其经济与社会产出则依赖于本土化状况。
依据政策影响治理活动的范围,可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政策背景分为国际政策、区域或产业集群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政策。影响国际贸易以及跨国治理机制的贸易规则、税收、对外投资政策影响嵌入全球产业链治理机制的选择,产业集群与产业政策影响着本土化治理行为,公司政策则约束着企业主体的战略倾向,影响本土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性人力资源的取得与培训、替代品的出现、创业等活动的本土化政策,并影响全球价值链形成与演变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的国际政策与公司政策。
依据共享经济的价值体系模型,企业所处的管制、税收、社会文化、宏观经济、政治、人口统计等环境中的社会价值体系影响企业共享经济的机会形成、资本以及人员的获取等。产业集群社会价值体系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具体表现为商务逻辑、社会福利逻辑以及公共部门逻辑。从产业聚合区域治理的制度环境可以分析得出,产业聚合时空中区域、产业集群、国际贸易政策有利于形成企业共享经济机会以及共享经济模式的国际化。
2.区域和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
集群企业在国际化产业链结构和制度环境中的战略行为主要表现为价值链治理,即确定价值链中金融、物质与人力资源如何被分配和流动的权威与权力关系,利用区域和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国际化并谋求价值链地位的升级。在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发达国家通过价值链治理将价值链高端的市场信息、技术要求与治理模式传送给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本土化治理提高信息与知识的传播速度、创新与升级能力,本土化治理与全球价值链治理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各种类型的产业升级。
治理有助于提高创新速度、开拓新的市场,从而促进区域发展。区域治理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升级政策,可以总结为一种区域产业政策的新模型:强调治理与非治理机构的代表性,通过接近企业的机构实施治理,将企业家精神从私营扩展到公共部门,强调通过行业协会和生产者联盟自助。这表明产业集群内知识的产生与传播并不仅仅源于产业环境中偶然的协同,而是由公共或私营行动者所组成的政策网络塑造的。
发展中国家集群企业价值链升级是全球价值链系统动态演进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流程升级、产品升级、职能升级以及价值链或行业之间的升级四种形式。流程的升级是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或重新组织生产系统,以此提高价值链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产品的升级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线的复杂程度,增加价值创造环节;职能升级则是在价值链中从事新的价值链活动,链或跨行业的升级是企业转向新的相关产业。第一种形式的升级可以发生在企业组织的边界之内,后三种形式的升级则发生在产业集群与全球产业链之中,需要多种治理机制的交互作用,其中主要是产业集群的本土治理与全球价值链治理。
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集群企业可以共享国际产业链结构和制度环境、共享区域和全球治理的价值链升级机制,因此,存在共享的全球化经济。
三、集群共享经济与集群价值共创
(一)集群共享经济的共享价值
集群共享经济是吸引集群企业协同定位的主要原因,体现了集群企业管理者关于共享产业聚合优势的共识,因此,形成和促进共享经济是产业聚合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集群企业既是集群共享经济的受益者,也是形成、维系和促进集群共享经济的核心组织,是塑造产业竞争态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业集群创新和升级的动力所在,因此,集群企业管理者所和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共享价值形式及其影响下的战略路径选择是解读产业集群环境规制集群企业战略导向的关键所在。
波特(2011)指出,企业共享价值存在于企业致力于增强竞争力以及,改善其所在生态群落的经济或社会状况的公司政策或运营活动之中,创造共享价值需要识别和拓展价值链活动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共享价值中的价值仍然等于收益减去成本,但是这里的收益和成本除了经济含义外,还包含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运用这一概念分析,集群企业共享价值体现在增强集群企业竞争力以及改善产业集群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公司政策和营运活动之中。从影响产业聚合体系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改善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共享经济。改善和发展共享的产业聚合经济不仅是集群企业的共享价值之所在,也是产业集群聚合体系中影响集群企业战略选择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诉求。
依据钻石体系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中关于集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结构和集群企业的角色作用分析,集群企业共享价值主要包括对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度、协同生产与创新的主动性以及竞争的积极性。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是共享经济得以延续的自然基础,协同生产和创新是产生共享经济的经济和社会保障,竞争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和钻石体系演进的体系动力,创造共享价值侧是集群实施共享经济模式的理性战略导向。
(二)集群价值共创的界定
假如把集群企业的共享价值界定为改善和发展产业集群共享经济,那么,集群企业的共享经济环境将存在市场失灵空间、集群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目标,竞争与合作成为整合社会资源、治理利益关系的主要方式,利益相关者依据社会绩效而不仅仅是经济绩效评价集群企业的合法性、声誉和地位。
按照James(2016)提出的市场失灵、使命、资源调动、绩效考评四个维度,集群企业具有社会创业型企业的特点。
在一般意义的社会创业理论中,社会创业就是“识别和追求创造社会价值的新机会,致力于创新和改进,不接受现有资源的限制而采取的无畏的行动”(Dees, 1988),就是“创造更好社会价值的高尚使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方案,识别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好社会价值机会的能力,在制定决策时承担风险、积极主动而且创新的行为倾向”(Mort, 2003)。
将社会创业行为放在产业集群的共享经济环境中测试,那么,集群的企业社会创业含义是:识别创造共享经济的新机会,致力于创新和改进,不接受组织边界内资源的限制而采取的无畏的行动;或者是创造共享经济的高尚使命,在复杂的集群网络中具有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方案,识别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的能力,在制定决策时承担风险、积极主动和创新的行为倾向。
通过概念置换得到的集群企业社会创业的定义,与波特(2011)提出的创造共享价值理念的内涵和战略路径基本一致,波特主张,企业管理者应扮演起社会企业家的角色,打破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界限,通过社会创业方式满足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而不是社会利益的需要,社会创业就是创造共享价值,因此,在产业集群时空中,集群企业为共享经济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的行为可以等同于社会创业,波特提出的创造共享价值的三条路径也适用于集群企业的社会创业。
Ilze Kileniece(2012)指出,私有利益、公共的或社会利益以及政治利益构成了一个平衡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三角治理结构。Heiko(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集群企业可以通过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波特所说的共享价值提高竞争优势。因此,可以将集群企业社会创业界定为在产业聚合体系时空中的共享经济制度约束下获取产业集群时空中社会产权的集群企业,通过多维时空路径,整合共享经济优势,满足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需求的公司政策和营运活动。集群企业社会创业路径主要有: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资源消耗维护区域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动寻求协同生产与创新机会致力于扩大共享经济规模,改善共享经济结构;积极投资和创新,通过企业家精神塑造产业竞争态势,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依据集群企业时空战略的价值取向,可以将集群企业分成商业型集群企业和社会创业型集群企业两种类型,可以用集群价值共创来评价产业聚合体系影响集群企业共享价值取向以及集群企业满足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中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的程度。集群价值共创是指集群企业在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中利益相关者主导的环境规制作用下,通过创造共享价值满足多元利益相关利益诉求提高集群共享经济可持续能力的战略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