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让中医融入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医历来对自身起源的客观认识

现存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和流传至今的远古神话,都可以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古老的中医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比如元代的王好古(约1200—1264)在《汤液本草》中提到,在远古没有刀具的时代,医者是如何“切碎”药材以便于使用的:“ 咀,古之制也。古者无铁刃,以口咬细,令如麻豆为粗药”。还有,自古流传至今的,上古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体现了远古采集时期古人的智慧。
从远古的采集时期开始,我们的医学发展经历了完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结绳记事时期;在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以后,又经过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理论升华,以及其后的蓬勃发展时期。
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1522—1619)在其著作《万病回春》中,作了一首名为上调西江月《医学源流》的词,极其简明扼要地述说了源自远古的中医发展主线。其词曰:“炎黄发源医祖,轩辕岐伯绳书;雷公炮制别精粗,扁鹊神应桓主。于懿治溺神效,仲景《伤寒》谁如;华佗秘授当时无,又得叔和《脉》助。皇甫仕安《甲乙》,葛洪《肘后》非殊;真人思邈圣神途,慈藏药主恍悟。”
词中提到的绳书,是上古文字发明以前的记事方法,《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桓,原是指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所设立的标志性的柱子,后来泛指墓、桥、寺等标示性柱状物,如桓表。
“神应”是扁鹊的封谥。“扁鹊神应桓主”是指宋朝的时候,擅长针灸的名医许希在景祐元年(1034)为生病的仁宗皇帝针刺“心下包络之间”,三次即愈。病愈后的仁宗听从许希的请求,将古代的名医扁鹊封为“神应侯”,立桓建庙大力彰表的故事。
“于懿治溺神效”是指汉高后时,即吕后(公元前241?—前180)执政时期,名医淳于懿(意)为齐郎中令(官职名称)治疗大小便三日不下的故事。
“慈藏药主恍悟”是指心肠慈悲的药王孙思邈恍然悟出了医学的真谛。慈是慈爱;藏是脏腑;药主与药王同义。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值得称颂的是,药王不仅对人,对动物的生命亦是非常爱惜,甚可堪称为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古代倡导者。比如他指出“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而且他还说:“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故他所用的医方,极少使用动物药。
参考以上的查证,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首上调西江月极其精确简练地浓缩了中医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历程。
套用现代的通俗语言,便是最新的、现代版的《医学源流》:
炎黄是中医发源的远祖,轩辕岐伯曾用绳书记录;雷公炮制区别了药材的精与粗,扁鹊因其流传下来的医术获得了神应侯的称呼;淳于懿(意)医治尿闭神效,张仲景的《伤寒论》谁能与之比如;华佗秘授的医籍当时就已无,幸而又得王叔和的《脉经》对医学的推助;皇甫仕安写成了《针灸甲乙经》,丹石家葛洪的《肘后方》也不是非常的特殊;真人孙思邈一生走的是执着求索的圣神之路,医药学的真谛终被心肠慈悲的药王恍然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