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反向社会化在中国
自古以来,社会化的过程基本上表现为年长一代将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父辈长者总是扮演着施化者的角色,年轻一代总是居于受化者的地位。这在中国这个讲究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社会中尤其突出。实际上,这也是保证上述中国人社会化的特征得以延续、保证政治道德化这种社会化模式得以生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不能忽视,上述这种由上对下进行社会化的法则及其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在今日的中国已经遭遇到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正向社会化,而出现了受化者反过来对施化者施加影响,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反向社会化。
一、反向社会化的表现
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反向社会化也可称为“文化反哺”。“文化反哺”着眼于文化传承——“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其实质是小辈的非主流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积极主动的作用影响。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文化反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今天,反向社会化已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器物和日常行为的文化表层一直纵深到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灵魂深处”。
首先,在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引领上,年轻一代垄断着话语权。他们天生就是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器物、新的生活方式的弄潮儿,对年长一辈的消费、休闲、社交等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对今日中国社会之“文化反哺”现象素有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者周晓虹曾指出:
消费行为领域是父母受到孩子影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研究发现,子女输送给父母的不仅包括有关于消费品的种类、款式、品牌、特性、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还往往涉及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
……
子代对亲代日常行为的影响还包括向后者不断提供各种生活常识。这在传统社会原本属于父母向子女传授经验的基本领域,但随着变迁的加剧,亲代能够提供给子代的越来越少,而子代能够“反哺”亲代的却越来越多。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子代现在向亲代提供的日常生活知识包括医学保健、家庭烹饪(尤其是各种新食品)、交通法规以及后面还要论及的电器使用方法,在移民家庭中还涉及道路信息、商业网点、差旅知识等。
其次,年轻一代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看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长一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尽管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新颖奇特的思想观念、力求摆脱约束的行为规范感到迷惑不解,甚而摇头叹气乃至指斥责难,但事实上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青年文化的冲击、影响和改造。周晓虹通过实证访谈,发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年长的一代几乎无例外地受到年轻一代程度不等的影响:(1)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2)对消费和金钱的看法。(3)对审美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二、反向社会化的驱动力
反向社会化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模式的“倒置”是我们这个物质生产高度繁荣、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时代特有的现象。因此,“它的产生一方面同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另一方面更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造就的”。
第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事物和新规则的层出不穷,是反向社会化出现的宏观背景。从世界范围看,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光通信技术、海洋工程、空间勘探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所有这些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新器物、新规则、新的价值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领域日益凸显,所有这些都冲击并改变着许多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传统“游戏”规则。
在中国,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在结束了动乱的十年“文革”之后,紧接着迎来了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伴随着经济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时代精神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甚至令人难以适应的变化。“以往奉若神明的东西,今天都被翻了个个儿;而以往视若洪水猛兽的东西,今天却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传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和脱节,由此所产生的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对立、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使年长一代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失去了传承价值而难以适应、茫然无措,而年轻一代却在这场由动乱走向开放的大迁徙中获得了其巨大的反哺能力。
第二,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在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构成了反向社会化的内在动因。对年长一代而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已经定型并倾向于保守和谨慎,对很多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同时,由于受制于旧有知识的掣肘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年长一代也缺乏接受和适应的能力,往往难以突破思维定式去认同一个与旧有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面对突如其来的时代剧变,年长一代犹如置身于一个陌生的新大陆,无法从容应对。周晓虹指出,对于老一代来说:
(1)就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都已经定型了,对新鲜事物的关注度降低了,对很多事情也不再会产生兴趣。
(2)对特定的这一代父母而言,1979年前的保守封闭的社会氛围以及不正规的教育,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文化基础和外语水平很低,无法吸收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和新文化。
(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谈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常常是使年长一代和新事物、新潮流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
而年轻一代由于没有旧有习惯、经验、观念的束缚,且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敏感性高,以及现今正规系统教育打下的牢固基础,都使得他们能够很快地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在时代变迁面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是年轻一代能够反哺长辈的内在基础。
第三,同伴群体和大众传媒是年轻一代获得反哺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同伴群体和大众传媒这两个社会化机构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同伴的亲密交往是个体了解社会、观察现实、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同伴们“相互间的算数级数式的交流使他们的知识和信息获得了一种几何倍数式的增长”。而大众传媒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信息网络更可谓是年轻者向年老者进行“文化反哺”的取之不尽的知识蓄水池。今日的中国,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甚至不可缺少的媒介,网络一方面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已成为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影响因子(详见第五节),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一代在掌握网络信息传播新技术方面较老一辈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与网络时代、全球信息共享时代同时来临的,是年轻一代凭借着新技术、新观念、新规则方面的领先优势而对老一辈进行文化反哺或者说是反向社会化的时代。
三、反向社会化的价值与意义
反向社会化作为现代社会特有的社会化形式和文化传承模式,其社会价值不容忽视。
1.反向社会化是缓和代际隔阂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社会急剧变迁,代与代之间由于成长环境、社会经历和心理特质的不同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产生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传统的单向社会教化和文化传承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现实的巨变,反向社会化的存在恰好能够缩小差异、增进共识,从而有效地弥合代际隔阂。
2.对年轻一代而言,反向社会化能够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激发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传统社会的单向社会化过分强调个人对长辈权威的服从,致使年轻一代缺乏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责任仅仅在于如何不走样地继承祖辈的传统,很少能想到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开创新生活。现代社会中反向社会化的大量存在,使年轻一代不只是从老一辈那里继承接受既存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将创新因子作用和影响年长一代。这大大增强了年轻一代的自信和力量,激发了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创新、主动承担起继承过去、开创未来的自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3.对年长一辈来说,来自子代的文化反哺则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年长一代由于受传统知识、经验、习惯和固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面对急速变迁的社会,他们不时有一种失落感、沮丧感和不适应感。而通过文化反哺,年长一代获得了大量关于新事物、新环境的知识,这不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提高了他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从容应对的胆量和能力,为他们能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当社会的中坚力量,引导历史潮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反向社会化在当代中国,发生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之时,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注定了反向社会化是促进文化变迁,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性力量,将带给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文化的反哺、社会的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