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急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灾难处理程序与组织协调

第一节 灾难救援的组织指挥系统建立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大规模灾难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及时建立较完善的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系统。

一、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概念、分类与意义

(一)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概念

灾难救援组织指挥在卫生应急救援领域,通常又称为灾难伤病员救护组织指挥,是指大规模灾难事件发生时,国家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既定卫生救援计划和任务的要求,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组织和指挥医疗卫生机构对灾区群众和(或)救援部队实施卫生应急救援和(或)卫勤保障的管理活动,是整体灾难救援行动组织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情况分析与判定、人员与物资储备、卫生应急力量部署、任务分工、组织协同和各阶段卫生应急救援和保障行动的指挥等。

(二)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分类

灾难救援组织指挥,按照卫生应急救援实施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救灾准备阶段的组织指挥和救灾实施阶段的组织指挥;按照伤病员救护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灾难现场救护的组织指挥、救治机构内的组织指挥和伤员转送的组织指挥。

(三)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意义

灾难伤病员救护与平时的医疗工作相比有显著不同,其突出的特点是灾难发生的突然性、救治任务的艰巨性及时间的紧迫性。高效的组织指挥活动在灾难伤病员救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灾难现场,伤病员被埋在废墟里,挣扎在洪水中,围困在火场内,封闭在飞机残骸、车厢里,抛掷到公路、原野、山峦间……,通常死者与伤者混在一起,人心恐慌,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指挥者在现场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调配,确定抢救重点,分配抢救人员,搞好抢救与转送的衔接,维护现场秩序,排除各种困难,以提高现场抢救的成功率。大量伤病员急救效果与有无组织指挥及指挥的好坏关系极大。

在救治机构内,医疗救护人员一到灾难事件现场,就会有大量伤病员拥来,轻重混杂,急缓难辨。大量急需救治的伤病员与救护力量人手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此,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组织指挥者,从事灾前制订预案,落实人员编组,装备配备,组织训练;灾难发生后,带领队伍迅速奔赴灾区,选好场地,指挥救治工作展开,灵活调配人员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救治机构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系统的建设

灾难事件发生后,伤病员的脱险、抢救、医疗、转运等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为了使整个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建立高效的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系统。

(一)明确目标与任务

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灾害救援组织系统首先应明确目标及任务。通过组织,按能级原理和责权对等的要求合理分解目标,使各级组织和每个人都有较合理的任务和工作量,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和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以期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设计组织结构

灾害救援组织指挥系统职能发挥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根据救援计划和任务的要求,确立与调整救援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把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救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优化配置,最大化地发挥资源效能。设计组织结构,首先要确定建立的原则;其次要合理安排管理层次,因为管理层次的多少,决定了组织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应当使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相对应,确保组织结构的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再次,应当采用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势,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指挥机构通常应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常见的组织结构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组织

直线组织是最早最简单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一切指挥和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负责人自己执行;或者只有部分职能人员协助其进行。这种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简单,责任与权限明确,指挥统一。但是,同时要求负责人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业务能力,这往往很难达到。

2.直线职能组织

直线职能组织是把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另一类是职能部门和人员。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拥有对下级实行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该组织的工作负全部责任;职能部门和人员只对负责人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对下级机构只能进行业务指导,而不能对其直接进行指挥和命令。这种形式可以保证一个机构内由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又可以保证由一套职能机构协助直线指挥人员的工作。但是,这种形式也存在不足,比如职能机构之间会有专业分工的差异,这必然带来协作的问题,假如协调配合不佳,势必会妨碍正常工作的推进。而且,各职能部门对各业务机构虽然不能直接指挥,却可以在专业范围内对下级机构进行工作部署,提出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一致,就会使下级机构无所适从,甚至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这种形式下,引入会议制度来协调统一各部门间的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3.矩阵组织

矩阵组织的特点是在保留直线职能组织的基础上,又兼顾了按计划和目标划分的横向领导机构,使得组织指挥在横向上可以沟通,联系密切,增加了组织指挥的灵活性。

(三)明确职权范围和工作关系

灾害救援组织指挥的建立关键在于创设一个适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并且有效发挥各自职能的良好环境,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或职能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使机构中每名成员为针对目标和要求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明确规范各层级、各部门及机构成员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四)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各自承担的任务,通过组织指挥系统,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确保救援目标的实现,也是灾害救援组织指挥的重要任务。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卫生资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由于短时间内极易造成大量伤亡,受灾的局部地区卫生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当地需求。这就要充分发挥组织指挥系统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按不同任务和专业,对卫生资源特别是技术力量进行最佳组合,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尽最大努力,保质保量完成救援任务。

(五)沟通信息

组织指挥系统的建立,为机构内部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沟通,可以使各层次间相互协调,各级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指挥、组织、协调功能。这里涉及的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以及同级之间的横向沟通。

三、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流程

灾难救援组织指挥的目的是确保各级应急救援方案的正确实施,圆满完成紧急、突然、复杂的自然灾害、工业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实现“拉得出、上得去、展得开、救得下”的目标,形成有效的搜索和救治能力,确保救援行动的准确高效。卫生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工作进程划分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救援结束四个阶段。

(一)应急准备阶段

在平时的应急准备准备阶段,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收集灾难医疗救援地域医疗资源信息 根据本救援队的主要卫生应急救援方向、可能赋予的救援和历史上曾经担负的救援任务,收集本救援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可能去执行灾难医疗救援任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医疗资源信息。

(1)机构信息:卫生行政部门的地址,主要相关官员(联指、应急办)的姓名、联系方式,各种救援队的地址、联系方式,疾控中心的地址、联系方式,与救援队相关的业务科室和科室负责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血站、医药公司、生物制品研究所、医药仓库、医疗器材供应公司的情况等。

(2)技术信息:救援地卫生应急队伍和卫生机构的技术力量,特色科室,主要专家的姓名、民族、党派、业务特点、专家毕业院校、政治态度。

(3)药材设备信息:救援地各种药材设备的供应链,供应方式,特需药、毒麻药、疫苗、生物制剂、各种药材设备的储备与销售情况。

2.建立伤病员联合救治机制 根据卫生应急救援事发地负责的原则,结合平时就地医疗和灾难救援信息收集情况,按照救援地联合指挥部和救援预案的指定,未明确指定时自行选择三级以上当地救援队、解放军救援队和特色技术科室(颅脑外科、显微外科、传染病救援队、职业病防治院、核工业公司研究所和工厂下设的救援队、门诊部或相关科室),在地方联指和政府机构的协助下,建立应急救援伤病员救治“绿色通道”。一旦救援行动中找到或新发生伤病员,可直接按照预案或救援体系后送伤病员,既节省协调的时间,又可使伤病员尽快得到专科治疗。

3.了解灾难医疗救援地域地理学信息 了解救援地的地域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各种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野外可食用的菌类、野果和动物资源;医学动物、医学昆虫的品种、数量、密度、毒性和救治用药物;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病、传染病情况;当地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社会健康水平等;主要道路、河流及汛期情况等地质、水文资料。

4.在紧急事态潜伏期和事发前期,对紧急事态征兆所组织的信息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重大灾害性事件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发生的,它必然有其发生的根源,也有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三个阶段。救援队和卫生人员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只要留心,是可以发现一些灾害或紧急事态的蛛丝马迹,结合救援队的形势分析、情况通报,一般可以对事态的发生与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上级机关也有各种情况通报和形势分析报告下发,从而使各级机关提前着手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5.应急预案建设救援队必须在平时加强理论研究,根据传统的灾难救援理论,结合国内和本地区的情况,深入分析重大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预案建设,编制各种各类重大灾害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形成预案体系。并在平时利用年度灾难救援战备训练的机会不断演练,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改进,使预案更加完善,更适应救援行动的真实情况。事件发生时,一旦接到命令,可立即按图索骥,启动相应预案。

(二)应急响应阶段

在灾难救援的应急响应阶段,主要活动内容是对事件性质和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按事态类型、严重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预案,准确理解受领救援任务,定下灾难救援保障决心,确定灾难救援力量组成、救援区分和部署,根据情况对预案进行相应修改,形成本次行动的灾难救援保障计划,下达卫生应急救援指示,督促检查救援队各项准备和措施的落实,做好临战动员和出队的准备。

1.受领任务

(1)受领任务的方式:

上级利用通信工具或派人员传送文件,赋予任务;上级机关派人员到灾难救援机构面授任务,帮助指导工作;本级领导参加上级扩大会议受领任务。

(2)受领任务时应明确的内容:

本次救援任务行动的对象、预定地区、事件类型;联指和上级灾难救援机关的指示、要求;救治力量及保障力量的程度,上下级救治机构的配置地点;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的时限。

受领任务后,应及时传达,明确分工,统筹安排,抓紧落实。受领任务可能是一次完成或多次完成,所以要不间断地了解情况,灵活安排各项工作。

2.启动预案

救援队队长接到命令后,准确理解上级指示、命令,根据事件的类型、规模和严重程度,迅速启动平时编制完备的各种灾害性事件救援应急预案。机关层面,保持高度警惕,坚守工作岗位,启动通讯联络机制,准确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紧急收拢人员,依据方案分头组织落实人员调整补充、留守工作安排、设备物资准备、交通工具协调、伤病员接收等工作。

3.了解、判断灾情

救援指挥人员在受领任务后,积极收集资料,对灾区和受灾群众的伤亡情况进行预计,对致伤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形成较明确的救援行动决心,提出救援行动的建议。

(1)灾害严重程度情况或事件的态势:

①了解灾害情况:了解事件类型、样式;灾害发生地域基本情况,联合指挥部人员组成;救援队参战人员、部署、防护能力;当地道路、桥梁、机场等交通毁坏情况,当地传染病、有毒有害物质等情况;完成准备的时限。②灾害的态势: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伤亡情况;地方卫生资源、军队救援队、友邻救援队情况。

(2)了解保障情况:

救援队保障人员了解行动中保障部署形式、各保障分队的配置位置、展开时间、预备位置、保障救援的区分;物资储备规定;保障协同的内容、方式;前后送道路使用规定以及通信、保障等。

(3)掌握灾难救援情况:

上级救援队的配置位置;灾难救援人力物力加强数量和到达时间;上级灾难救援机关要求昼夜伤病员通过量;救援队人员思想情况,现有伤病员的数量及保障能力;地区灾难救援机关、救援队的展开地点、技术状况,预计卫生减员的数量和救援队分布情况,救援队卫生流行病学情况和自救互救、卫生防护水平等。地方受伤害群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4)掌握地理情况:

救援地区的地形、道路、水源和社会情况;地方卫生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当地的气象、水文、潮汐和卫生流行病学情况。

上述情况主要应来源于平时的灾难救援侦查与信息准备,少部分是上级的通报。这些情况对灾难救援保障的影响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把上述诸情况联系起来,分析其中对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找出主观和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和解决办法,从而得出判断情况的结论。

判断情况结论包括伤病员发生的数量,救援队人力物力需要量的预计、筹措、分配和使用方案,对灾难救援力量部署的建议和工作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灾难救援保障决心。

4.修改预案形成灾难救援保障建议

救援队领导在了解判断情况初步形成灾难救援保障决心的基础上,应及时向上级提出灾难救援保障建议。灾难救援保障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卫生应急救援有关情况:

预计地方群众伤亡人数,受伤种类和分布,计算出灾难救援人力、物力的需求量及本级灾难救援技术、工作现状等。

(2)救援主要措施:

包括灾难救援力量的分配和使用,本级和下级的救治范围,地方和救援队伤病员后送方式、道路,药材储备与补充,灾难救援协同方案,卫生防疫与卫生防护的主要措施,临战灾难救援训练工作安排等。

(3)请求上级解决的问题:

包括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有关具体问题,请求加强人力、物力,药品器材的补充方式方法,经费补偿机制和标准,以及需要列入救援命令和后方指示的内容。

(4)必要的医学救援建议:

救援队领导可根据灾难地域的地形、气候、季节等情况,向上级提出医学救援建议。例如,山区救援应换穿高腰救援鞋,以避免扭伤;地震救援必须建立观察哨,注意余震来临时预警和提醒大家转移,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灾难救援保障建议通常在联指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也可口头或书面单独汇报,目的是求得联指领导的指示和对灾难救援情况的了解。之后,根据联指领导的指示,制订救援保障计划。救援保障建议的有关内容,还应同时向上级救援机关汇报。

5.现地勘察灾难救援

现地勘察的主要内容是:查看救治机构配置地点的地形、地幅、水源;灾难救援机构的转移地点;伤病员后送道路的质量;了解地方医疗、防疫机构的布局、人员技术状况、床位数量、救治能力及可收治伤病员的数量;查明当地水质及卫生流行病学状况等。

6.筹措药材和卫生运力

药材和运力是完成救援时伤病员救治、医疗后送、卫生防疫的物质基础。救援队领导应根据救援和预计的伤亡人数,预算出药材和运力的需求量,根据本级携带的药材品种、数量,及时请领和补充,采取逐级供应为主,就地筹措为辅的方法进行保障,特别要保障血液、氧气、液体等需要量的供应。卫生运力应以专用运力为主,如运力不足,主要依靠上级解决,也可积极主动地与军内外有关救援队协商,采取专用运力与回程运力相结合、军队运力与地方运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救援地区的地形特点、具体条件及伤病员的伤势、伤类情况灵活使用。

7.制订灾难救援保障计划

根据相应的预案,结合本次救援情况和领导的指示,制订本次救援的灾难救援保障计划。

8.传达灾难救援保障任务

灾难救援保障计划经上级批准后,应迅速向所属救治机构传达,动员救援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完成灾难救援保障任务。传达任务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若时间允许,应召开会议具体布置,统一认识;若时间紧急,可采取分别交代或在开进中交代等方式进行。

9.组织灾难救援协同

灾难救援协同是灾难救援部门之间、灾难救援部门与有关救援队之间、救援队与其他救援队之间所进行的协调配合活动。组织好灾难救援协同,发挥整体灾难救援力量的优势,是完成灾难救援保障救援的重要措施。灾难救援协同应包括协同的救援队、内容、方法、组织者等。

10.检查准备情况

为了使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进行反复检查。检查的内容一般为:救援队的人员、装备是否落实;救援队自救互救训练的效果如何;救援队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及各种卫生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各级救治机构的人员编组、药品器材、医疗装备是否齐装满员,专业训练是否达到要求;检查本级及下级灾难救援保障计划是否完善、周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准备工作后,应主动向上级救援部门汇报。

(三)应急处置阶段

在应急处置阶段,主要活动内容是组织卫生应急救援队机动到达指定地域并立即展开救援,救援时实施全程控制,全面掌握救援行动和事态的发展变化,控制救援活动进程,适时调整保障和救援的重点措施、重点内容和救援力量,密切组织救援协同,组织实施持续的救援保障。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和进入不同保障重点时期时,调整救援保障和救援力量,组织新的协同,保持对救援力量的不间断指挥,保证救援任务的完成。

1.机动阶段

救援队由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的行动叫机动。从救援集结地域到达指定的救援地域的行动叫开进。行进途中车队联络通畅,统一组织指挥,控制车辆行进速度、保持车距。及时处置车辆故障,灵活处理道路情况,保证行车安全。及时向前指报告机动情况,提前协调进驻事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到达配置地域。

2.展开阶段

救援队到达指定的救援地域后,先派出抢救分类组,其余各组迅速组织车辆就位,卸载应急物资设备,架设帐篷或展开方舱,布设供电、照明设施,开设临时救护所(站),合理布局组室内部,实现“展得开”目标,并根据现场救治需要和现地条件,充分利用既有设施,做好接收伤病员准备。各救护所(站)处于工作状态并及时报告展开进展。

3.救治阶段

(1)准确了解现场情况:

了解的内容主要是灾情的发展变化;联指决心;救援力量部署的改变;伤病员发生的数量、伤类、伤部、伤势;伤病员后送情况;药材消耗;下级救治机构位置的变更;卫生人员工作中的困难等。根据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上级提出建议,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组织伤病员后送:

应急处置行动中组织好伤病员的前接后送,是开展灾难救援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务必抓紧抓好。一是及时调整卫生运力,救援阶段必须准备充足的运力,并将部分运力合理地分配到下级各救治机构,使受灾群众尽快后送;二是根据灾情和救治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后送方式,实现“救得下”的目标。

(3)调整救援力量:

集中主要救援力量,保障现场是实施灾难救援的重要原则。当下级救治机构伤病员过多、救治力量不足、完成本级救治救援困难时,可缩小救治范围,加速伤病员后送。当后送道路受阻,伤病员后送困难时,应尽量发挥现有技术力量,扩大救治范围。

(4)组织药材补给:

及时补充下级救治机构所消耗的救援药材,以保障救治的需要。药材补充的时机和方法可根据伤病员发生情况按原计划主动给予补充,或根据下级申请及时补充,特殊情况也可组织友邻救援队之间调剂补充。

(四)救援结束阶段

有序组织救援队撤收,是整个应急救援行动成功的重要体现。在救援结束阶段,主要活动内容是清理现场,撤收灾难救援力量,进行休整,组织实施回顾性调查、评估和总结。其中,及时总结灾难卫生应急救援经验,对于救援队做好平时灾难卫生应急准备和灾难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侯世科 于宝国 武周炜 张在其)

第二节 灾难救援的前接与后送

灾难发生时常常引起大量人员的伤亡,由于灾难救援现场的环境、条件、设备及技术等条件限制,重度伤病员的救治颇为困难,大批伤病员不可能停留在灾区内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伤病员的前接与后送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伤病员后送的意义与时机

(一)伤病员后送的意义

1.可以减轻灾区的医疗负担。

2.消除伤病员的精神创伤。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都能引起人强烈的心理效应,使生命现象的节律性发生紊乱,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难的强烈刺激使人精神难以适应,往往表现出许多明显奇特的分裂和退缩行为,如恐惧、颤抖、缄默、木僵、过度兴奋等。对伤病员的救治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及时后送伤病员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可能减轻这种精神上的创伤。

3.尽快进行专科治疗。

(二)伤病员后送的指征

1.下列情况之一的伤病员应该后送

(1)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2)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3)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做完者。

(4)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5)骨折已固定确实者。

(6)体温在38.5℃以下者。

2.下列情况之一的伤病员应该暂缓后送

(1)休克症状未纠正,病情不稳定者。

(2)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3)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4)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5)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

二、伤病员后送的原则与任务

(一)伤病员后送的原则

把伤病员尽快地送到上一级救治机构是获得及时救护治疗的前提。除了尽可能使用速度快、运量大、运程远的运输工具外,主要应靠加强组织措施,解决各种迟延后送因素,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不因等待运输工具而耽误时间

要求有足够的运输力量和适时调动使用。运输力量不足常是后送不及时的主要原因。因此,必要时可及时请求上级运输部门给予支援。

2.不因等待伤病员而耽误时间

车辆一到,应使伤病员迅速上车或下车,缩短车辆等待时间。使用回程车时,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伤病员救治机构配置地点靠近主要道路,便于车辆出入,修筑上下车的土台,或制作简单的车梯;熟练掌握搬运和安置伤病员的方法,各级救治机构事先要做好后送准备工作,安排一些搬运人员。使用空运,要事先选好飞机降落场地,规定联络信号。

3.改善运输的组织方法,提高运输效率

根据地形和运输工具情况,组织车辆、船只和人力的接运。担架后送时,采用短程接力的方法,既能节省人力,又能提高后送效率。

4.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采取空运和越级后送

地震、爆炸等大批伤病员的后送或者岛屿伤病员的后送,特别是其中的危急伤病员,应尽量使用空运,或者越级后送。

(二)伤病员后送的任务

当大批伤病员发生,经灾区医疗救治机构适当处置后,为了得到进一步的确定性专科治疗,需要及时、安全后送,这时建立健全医疗后送组织机构是确保后送工作的关键。这种医疗后送组织一般由后送医疗队或后送医疗组来具体实施,完成伤病员的后送任务。其人员编制原则根据运输工具及伤病员数量等情况而定,具体任务包括六个方面。

1.经常和有关运输部门取得联系,如陆路交通、水运、航空等部门,负责联络和组织伤病员上、下车。

2.保证后送途中的安全,监督途中行车速度等。

3.严格执行复查制,发现不符合后送指征的拒绝后送。

4.确定后送伤病员的体位和运输工具。

5.进行后送途中的检诊,紧急治疗与护理。

6.办理接、交手续、移交后送名册和后送文件,并重点交代病情,办完手续立即返回接受新的任务。后送手续的办理有如下七个方面。

(1)在运输工具到达之前,主动了解到达的时间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好车站码头和机场,使用和注意事项及安全,交通指挥等问题。

(2)提前30min将伤病员运到车站、码头或机场。

(3)送出医院要向医疗队交清伤员数、病员数、伤情分类、使用担架的伤病员数和各伤病员情况。

(4)轻伤病员的医疗文件或伤票可由自己携带,重伤病员可装入上衣左口袋。

(5)医疗队要复核伤病员数,并进行分类,区分轻、重伤病员,并复查伤病员的伤病情是否与医疗文件相符。

(6)严格掌握后送指征,对不符合后送条件者与送出医院协商暂缓后送,对疑有传染病的伤病员拒绝后送。

(7)复核无误后向当地卫生部门汇报验收后送伤病员情况,以便及时通知接收医院做好伤病员接收准备工作。

(三)伤病员后送的基本要求

伤病员后送的基本要求是迅速、安全。只有迅速地把伤病员送到上级救治机构,才能使他们尽快得到完善的治疗。因此,伤病员后送必须遵循安全和迅速这两个基本要求。

1.掌握后送指征,做好后送准备

后送前要仔细检查伤病员的全身和局部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后送指征。昏迷、窒息和其他后送途中有危险的伤病员都不宜立即后送。休克伤病员原则上禁止后送,必须后送时应尽量利用飞机,途中要继续采取抗休克措施。对确定后送的伤病员要做好后送前的医疗处置。医疗后送文书(Document for Medical Evacuation,DME)要齐全,对一般伤病员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包扎、强心、止疼、输血、输液等措施,大的软组织损伤、骨折的伤病员要进行输送固定。血管损伤的伤病员要严格止血,对可能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呼吸器官伤、颅脑伤伤员,应做好预防性气管切开或做牵舌固定。

2.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和后送体位

对后送工具选择的原则是尽量选用快速、安全的工具。重伤病员一般应使用担架、救护车和直升机后送。用汽车运输骨折伤员时,应将伤员安置在底层,并将担架固定好,以减少震动。脑部伤病员后送应采取卧位和侧卧位,有呼吸困难者,可在吸氧条件下,用半卧位后送。其余重伤病员一般采取卧位,如全身情况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3.做好途中的医疗护理工作

灾难事故现场救援队及灾区附近救护所大批伤病员或危重伤病员后送时,要指派卫生人员护送,注意随时观察伤病员情况,特别注意有无休克、窒息和大出血的发生,及时予以急救。扎止血带者,要按时观察,定时松扎,防止肢体坏死。

4.注意途中安全防护

为了防止伤病员在后送途中发生机械性损伤或引起继发性出血、休克等情况,在后送前应采取防震措施。运送途中车速不宜太快,一般道路时,汽车时速应限制在20km左右,道路不好时,应再降低些。空运伤病员时应限制飞行高度,无密封舱的直升机飞行高度不应超过200m。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冬天注意防寒保暖。

三、伤病员后送的方式与工具

(一)伤病员后送的方式

1.前接

指后方救援医疗机构派出运输工具,接回前方现场救援队的伤病员。这种方式优点是由后方救援医疗机构统一掌握卫生运输力量,便于掌握伤病员后送的全局工作,根据所属各现场救援队伤病员的发生情况,合理安排运输力量。缺点是当通信联络不畅时,不能及时转运伤病员。

2.后送

指前方现场救援队利用自己掌握的运输工具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援医疗机构。其优点是各现场救援队自己掌握运输工具,便于安排和使用运输力量,掌握局部伤病员后送的主动权。缺点是运力使用分散,应对意外情况比较困难,不便机动使用。

后送方式不只是运力由谁掌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明确上下级救治机构对伤病员后送的责任。

(二)伤病员后送的工具

合理地组织、安排后送转院方式与途中救护直接影响伤病员的预后。伤病员后送转院的方式常受地理、环境、灾情、受伤人数、伤情及运输工具等多因素影响。一般近距离伤病员后送多采用担架、背扶、步行、汽车等工具来完成。远距离后送一般采用火车、卫生船、飞机等大型运输工具。后送运输工具种类很多,了解它们的性能和特点,可以更妥善的组织后送工作。

1.后送工具的分类

按使用空间可将伤病员后送工具分为以下三类。

(1)地面后送工具:

主要有长、中、短距离的后送工具。短距离后送工具包括制式担架、折叠担架,雪橇担架、水陆两用担架、驮式担架、舰船担架、网状担架及装甲救护车等;中距离后送工具包括轻型救护车、中型救护车、安装附加装置的伤病员运输汽车等;长距离后送工具包括经改装的伤病员运输车辆和卫生列车等。

(2)水上后送工具:

主要有橡皮艇、卫生救护艇、卫生汽垫船、卫生运输船等。必要时,卫生救护艇、医院船也可作为后送工具使用。

(3)空运后送工具:

有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和运输机。

上述后送工具,除担架外,均同时备有急救用药品、器械和医用氧等,供途中抢救伤病员用。战时或灾难救援时,为弥补后送运力不足,在运输工具上安装伤病员后送附加装置后送伤病员,或利用回程空车,作为后送工具的补充。

2.后送工具的功能

(1)担架:

是搬运卧姿伤病员的常用工具,分通用担架和特种担架两种。通用担架,按统一规格制作,适于伤病员躺卧、换乘各种运输工具。特种担架,用于海军舰艇、山地、沼泽地、雪地和水上运送伤病员。根据使用条件和性能特点,特种担架有多种结构形式,如折叠担架、罗宾逊担架、舰船担架、马驮担架、雪橇担架、铲式担架、气垫担架、篮式钢性担架等,主要用于战场或现场抢救和短途运送伤病员。

(2)救护车:

是运送伤病员并能在途中实施急救处置的专用车辆。救护车包括普通救护车和装甲救护车两类。普通救护车通常配备专用担架及减震固定支撑装置、急救复苏器材与医疗用品,以及通风、取暖、降温、照明、通信等设备。小型救护车可载运卧姿伤病员1~3名,或坐姿伤病员4~6名,大型救护车可载运卧姿伤病员8~12名,或坐姿伤病员30名左右。

(3)卫生列车:

是后送伤病员并能在运行途中施行救治和生活保障的专用铁道列车。具有载运量大、速度快、行驶平稳、能在短时间内转运大批伤病员等特点。通常用于战时向战役、战略后方后送伤病员和平时抢险救灾使用。卫生列车的各种车厢按一定顺序排列编组,配备相应的卫生人员、救治药材、护理用品及通信联络器材,以利途中救治。

(4)救护直升机:

用于救护和后送伤病员。分为专用救护直升机和兼用救护直升机。专用救护直升机是经过改装专门用于伤病员空运救护的直升机;兼用救护直升机则是在救护工作需要时,机内临时装上担架及便携式医疗卫生装备,用于伤病员空运救护的直升机。救护直升机主要用于平战时各类伤病员的空运后送、自然灾害伤病员的医学救援和重大交通事故(航空、航海、铁路、公路)伤病员的救护,也可用于海上、丛林、沙漠、寒区等条件下遇险人员的营救。机上配有卫生人员,负责伤病员的现场抢救和后送途中机上的医疗护理。

(5)卫生飞机:

运送伤病员,并能在飞行中进行医疗护理的专用飞机。卫生飞机平时可用于抢险救灾、边远地区和其他情况下伤病员的运送和救治,战时或灾难救援时可用于伤病员的快速医疗后送。机上配有卫生人员,负责空运途中伤病员的医疗护理。

(6)后送船舶:

用于后送伤病员并能在后送途中进行医疗护理的勤务船只。其中卫生运输船的医疗装备比较简单,卫生人员配备少,主要用于保证伤病员的安全运送。战时或灾难救援时主要动员地方民船作为卫生运输船使用。卫生救护艇,主要配备内外科急救医疗装备和精干的卫生人员,多用于近岸伤病员救护与后送。根据伤病员发生的数量、类型、海区距离等,卫生运输船和卫生救护艇可以配合使用,也可单独完成伤病员的救护和后送任务。为适应未来海战或海难事故伤病员救治的需要,后送船舶可与救护直升机、水上救护机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海空结合的海上救护后送体系。

(7)后送器具:

主要有伤病员后送附加装置和伤病员换乘工具。①伤病员后送附加装置:是安装在运输工具上可拆卸、用于伤病员后送的担架固定装置。可安装在运输汽车、直升机、运输机和舰船中。②伤病员换乘工具:是伤病员在转乘不同类型后送工具时的传送装置和载运用具。传送装置根据空间途径分为垂直传送装置和水平传送装置,主要包括海上传送装置和陆空传送装置。前者用于海上伤病员舰船之间的垂直换乘和水平换乘,主要有索道、滑轮、吊运设备等。后者用于直升机与陆地之间的换乘,主要有空吊设备及其配套设备。载运用具有吊篮、吊架、吊兜、海军担架和充气橡皮艇等。

3.不同后送工具的特点与后送途中护理

(1)担架:

担架转运伤病员的优点是舒适平稳,简单灵活,不受地形、道路限制;缺点是速度慢,占用人力多,消耗体力大,受气候影响。伤病员在担架的体位:一般伤病员在担架上平卧位;有恶心、呕吐的病人应侧卧位;颅脑损伤病人头应转向一侧,以防舌根后缩或分泌物阻塞咽喉与气道;胸肺部损伤伤病员常有呼吸困难,半卧位。行进中,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便随时观察病情。

(2)汽车:

汽车转运伤病员的优点是快速、机动、受气候影响小。缺点是颠簸严重,易晕车。伤病员在汽车里的体位:重伤病员一般为仰卧位。

(3)列车:

列车转运伤病员的优点是平稳舒适快速,能配制医疗设备,药品器材。缺点是目标大,受道路条件限制。

(4)飞机:

飞机转运伤病员的优点是速度快,舒适。缺点是随高度的上升,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氧分压下降,伤病情易产生变化。如心肺功能不全者会加重病情;开放性气胸伤病员加重呼吸困难;腹部手术伤病员加重腹部涨气,易引起伤口开裂;脑脊液漏者,因气压低会增加漏出量,要用多层无菌纱布加以保护,严防逆行感染;头面部伤波及中耳及鼻窦时,空气可能由此进入颅腔,引起颅内高压。可在鼻道内滴入麻黄素(Ephedrina)、肾上腺素(Adrenaline)等血管收缩药,以保持中耳腔及鼻窦与外界畅通。

(5)轮船:

轮船运送伤病员的优点是平稳舒适,载员多。缺点是遇风浪容易颠簸,引起伤病员晕船,需提前服药。

(三)后送工具需求量的计算

后送伤员需要的后送工具数量,是根据预计后送伤员的数量、往返距离、后送工具的时速、容量及要求完成后送工作的时间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

1.后送工具数=(后送伤病员数/后送工具乘载人数)×(往返一次时间/要求完成后送工作总时间)

2.后送工具数=(后送伤病员数/后送工具乘载人数)×(往返一次距离/要求完成后送工作总距离)

例如:某救护所现有156名危重伤病员需要后送,要求在2h以内完成任务,往返一次距离4km,计算需要多少后送工具?

解:需卫生汽车数

卫生汽车载重伤员4名,每小时行驶20km,往返一次距离4km,则往返一次时间4/20 = 0.2h。

按公式 1 计算:(156/4)×(0.2/2)≈ 4。

即需卫生汽车数为4辆。

四、伤病员后送的衔接

当后送伤病员的车辆、船只或飞机在到达预定的车站、码头或机场前,上级卫生部门、后送医疗队应提前通知有关接收医院,以便使接收医院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接收医院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搞好收容分类

后方医院成立前接分类组,一般由8~10人组成,当医院接到上级关于接收伤病员的通知后,派出前接分类组,到距离医院3~6h行程的中途站(码头)上车,首先向列车(船)医疗队了解情况,然后分成2个小组,由后送医疗队派人协助,分头对各车厢进行伤病员分类工作。分类方法可按专科进行分类,每个伤病员分类完毕,挂上分类标志确定担架、自行、扶行等下车方式,并告诉伤病员本人。分类人员也可带上床头卡片,将伤病员直接分到病房、病床,这样可加快伤病员进入病房的速度。分类完毕,分类人员到指定的地点或车厢集中汇总统计伤病员总数、轻重伤病员数、各有关科预分配数、需要担架数等,与后送医疗队认真核对后向接收医院报告。

(二)做好伤病员的接收工作

后方医院提前做好接收伤病员的准备工作,计划要尽量周密,组织好车辆、人力、担架、急救器材及药品,所需的汽车数量尽量一次将伤病员运完,担架最好每个重伤病员一副。当伤病员到达预定地点,后送医疗队与前接分类组组织指挥伤病员有条不紊地下车,需要急救的伤病员优先下车,迅速用救护车送往医院,然后组织其他伤病员下车,下车完毕后由分别后送医疗队与接收医院清点伤病员数,并进行核对,接收医院接收的伤病员人数应与后送伤病员总数相符,若有不符应查找原因。后送医疗队应重点向接收医院交待重症伤病员和特殊伤病员情况,以便接收医院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救治。当伤病员交接完毕,接收单位有秩序地组织伤病员上车,安全抵达收治医院。

(侯世科 于宝国 武周炜 张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