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书的中国形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翻译教科书”的中国形象

在日本教科书的历史上,明治时代头十年是日本的“翻译教科书时代”,大体从明治维新开始到明治十二年(1879)《教学圣旨》颁布为止。在这一段时间里,教育内容全面倾向于摄取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以及道德伦理,西方文明成为全民追逐的榜样。正如当时的一首打油诗所唱的那样,“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响起来”,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甚至连敲脑袋的声音都像是在叫喊着“文明开化”。而此时的中国,作为东方道德体系的发源地和样板国家,却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威胁之下,日益显露出颓败、没落的景象。中国的现实令那些曾无数次地在幻想中描画她的日本人深深失望。面对这样一个曾经比自己强大的“他者”的衰败,日本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开始暗暗在为自己走上文明开化的道路而沾沾自喜,并按照西方殖民者的标准来改造自己对中国、中国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