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是对成本会计事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学界对成本会计的职能表述不一,但是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伴随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主要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项职能。
(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成本的有关数据及其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结合企业的发展前景即应采取的各种措施,通过一定程序、方法和模型,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估计。成本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从事后核算、事中控制走向事前干预的重要体现。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企业不仅应该在成本决策之前进行成本预测,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还应该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成本预测,以便及时掌握成本变化趋势,为进行成本事中控制提供帮助,从而保证企业完成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有助于企业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并可以提高企业降低成本的自觉性。
企业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测本企业的目标成本水平及其实现目标成本的可能性;二是预测企业改变经营方向后不同品种结构的产品成本水平及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预测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对成本水平的影响;四是预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企业成本水平的影响。
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既需要成本预测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又需要掌握一定的预测方法。只有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从总体上看,成本预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成本的定性预测是成本预测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成本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达到的成本水平所进行的分析和推断。成本的定量预测是利用历史的成本资料,找出影响成本的诸多因素,确定成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推测计算未来成本的可能结果。一般来说,成本预测人员应当在定量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定性预测方法开展成本预测,以对定量预测的结果进行合理地修正,弥补定量预测方法的缺陷,使预测结果尽可能与成本的未来发展趋势相一致。
(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目标要求,运用专门方法,对有关生产经营的成本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其他方面的要求,通过成本预策,确定生产经营的几个备选方案。对这些备选方案,必须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通过从技术上、经济上的分析论证,可以确定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可以进行成本决策,确定最优方案,制定目标成本。做好成本决策对于企业正确制定成本计划,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成本决策是决策理论与方法在成本会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以成本预测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方案运行成本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具体而言,成本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成本决策是在既定的目标下,在若干可选方案中,选择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案。广义的成本决策是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将成本指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大小联系起来考虑,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经营方案,如薄利多销决策、最有生产批量决策、设备更新决策等。广义的成本决策实际上强调的是在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要考虑的成本因素,而不是单纯地将成本指标作为方案取舍的唯一标准。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成本决策居于主导地位,同成本会计的其他内容联系密切。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的结果又是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指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和目标,具体规定预算期内各种生产耗费水平和各种产品成本水平,并提出实现成本规定水平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成本计划执行的过程,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成本预算是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基础,对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会计期末,当企业计算出实际消耗的各种生产费用后,可以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以分析企业成本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成本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产品的品种编制,反映计划期企业生产计划所列各种产品的预计成本水平,它又可以分为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另一类是按照生产经营费用要素各项目编制,反映计划期各费用项目支出水平的费用计划,如材料费用计划、薪酬费用计划、制造费用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等。
(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预先制定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随时揭示和及时反馈实际费用和限额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要系统分析成本差异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消除生产中的损失和浪费。
成本控制是企业在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内,分别制定有关成本标准,包括原材料、燃料、工资等的费用消耗标准和数量消耗标准,并根据制定的标准控制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以保证完成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水平。从广义的角度讲,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是指控制标准的制定,事中控制是指控制标准的执行,而事后控制是指对控制结果的反馈。从狭义的角度看,成本控制仅仅指事中控制,因为事前控制可以理解为计划,事后控制可以理解为分析与考核。因此,在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属于成本的事前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费用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为成本的事中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事后分析都属于成本的事后控制。进行成本控制,有利于实现预测的成本目标和不断降低成本。
加强成本控制是近现代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而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完成此项工作,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成本控制标准,比如制定各种物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和费用定额,并根据制定的各种标准严格控制日常成本费用的发生。同时,还应该采用先进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如定额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等,以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另外,还需关注成本控制中心的转移。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等的变化,成本控制重心前移趋势明显,事前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核,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应负担的成本费用,以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反映,也是对成本控制结果的反映。开展成本核算,既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对生产耗费进行归集、分配的过程,也是对生产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制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实际成本资料,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存货计价、定价决策和计算盈亏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将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实际成本资料与成本计划资料进行比较,可以分析成本计划完成的情况,并对有关责任中心进行考核,同时为未来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为编制下期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指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全面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分析包括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广义的成本分析包括成本发生前的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成本形成中的事中分析及成本发生后的成本事后分析。狭义的成本分析仅仅指事后分析。加强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工作。不进行成本分析,就无法评价成本管理工作做的好坏,不能发现过去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并寻求改进方法,进而不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创造出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具体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将实际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明确影响成本升降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将报告期的成本、成本效益的各项实际完成指标同计划指标、定额指标和预算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企业成本管理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的一项工作。
在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将成本、成本效益的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进行比较,可以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考核一般是以部门、单位或个人作为可考核的对象,以其负责的可控成本为前提,以责任的归属来分析其成本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其成本管理业绩。需要强调的是,成本考核要与一定的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成本考核,用经济、行政手段进行激励,可以调动各成本责任单位与全体员工更好地完成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放松或削弱任何一种职能,都不利于加强成本会计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中心地位,其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提供企业成本管理所需信息资料,是发挥成本管理职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成本计划能否得到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原因,制定、执行改进与完善企业管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成本。通过正确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才能调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控制,为切实执行成本计划,实现企业既定目标提供动力。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具体说来,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
企业应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中加强预见性和计划性。也就是说,面对市场,企业应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周密地对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就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仅靠财会部门和成本会计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但成本会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价值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在成本的计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和对费用开支有效地控制,成本会计工作应在企业各有关方面的配合下,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市场调查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如生产、技术、财务等)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拟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案,进而进行成本决策,选出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再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作为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开展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支出的基础。
(二)制定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贯彻增产节约的原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客观要求。成本会计在此方面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为此,成本会计必须以国家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定额等为依据,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并积极探求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正确核算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这是因为,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成本管理中,对各项费用的监督与控制主要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利用有关核算资料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考核、分析等也是以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为基本依据。
(四)开展成本分析,进行成本考核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其能够反映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业绩,所以成本会计需要按照成本计划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必须认真、全面地开展成本分析工作。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正确评价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业绩和揭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有鉴于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地阐述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考虑到生产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的需要,简要地介绍新兴的成本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