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唐朝元宝

王晋也是佩服齐当同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风格,看起来,涉及到学问,这个中年人很严谨,那些谦虚的虚伪表现,他很是看不惯。

王晋索性就大大方方的开始说:“但是这银子放在里面,因为有玻璃的反光,所以我看不仔细,只能从形状上看出来是唐中期,应该是玄宗时候的银子。”

“哦?为什么说是唐中期,不是唐后期呢?”齐当同笑眯眯的看着王晋,似乎是有意考问。

娄元奇怪的问道:“这我都知道,上面开元两个字不是唐玄宗的么?”

齐当同给娄元一个白眼:“这不一定,整个唐朝,都是有一个习惯,前一代的年号是可以印在银子上,开元代表不了什么,如果是唐后期的,那这锭银子可以是封库存银,不作流通之用。”

娄元不敢反驳,实际上,齐当同的一句话里面,他只听懂了‘不一定’和‘流通之用’,其余的都没有听明白。

娄元低声向王晋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银子不做流通之用,放着干嘛?”

王晋笑道:“是这样的,其实在唐朝的时候,流通更多的是铜钱和布帛,银子可以作为一个价值衡量的东西,但是流通的体量两对于铜钱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这句话他们更不明白,娄元急得直挠头:“什么意思啊,越迷糊了。”

王晋想了想说道:“简单点说,就是和咱们现在的金本位一样,虽然流通的是纸币,但是黄金是价值本体,那个时候,你可以理解成银本位吧。”

所有人这才明白,就连后面的副馆长都悄悄的擦了额头的汗,要不是王晋说的出来,他还以为唐朝价值根本是黄金呢。

齐当同赞许的点点头,王晋显然是对这一块有相当深的了解,因为人大多都会用价值衡量一个价值体系,黄金的价值一直在银子的价值之上,想当然的会认为唐朝时候也是金本位,但谁也不会想到,其实唐朝时候是银本位制。

齐当同对副馆长使了个眼色,副馆长会意,连忙上前开了锁,齐当同小心翼翼的托出银子,递给王晋。

但是王晋没有接,在所有的钱币收藏这一块,大家都是有一个共识,如果是地下出来的东西,不戴手套是不会拿的,这也是他从伯父那里知道的。

齐当同笑道:“吆,规矩还不少嘛,小江,给他双手套吧。”

副馆长手套是随身携带,连忙递给王晋一双,从王晋戴手套的姿势都可以看的出来,专业!

银子握在手中,首先感受到沉甸,还有冰凉,看来这锭银子是从地下出土的无疑,因为上面坑洼里面还有少许的陈泥,这种泥除非是在专用的水里面浸泡,不然是除不掉的。

翻看了银子的底部,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很模糊,而上面也只有开元两个字比较明显,这才判定不会早于唐中期。

王晋端详了一阵,说道:“这银子怎么会这么多牙印?流通的?”

齐当同点头:“嗯,我也推测,这是官银外流的。”

所谓官银外流,实际上是说的好听,无非就是贪官得了银子,官银不会在市面上流通,即便是流通,也没有人敢接手。

寻常的情况下,市银经过税收等渠道,会上缴国库,然后统一的铸造、加上标记,然后入库封存,这样就成了所谓的国库。

每当哪里需要赈灾、或者需要军饷的时候,官银才会流出,在各地官员的手中流动的时候,在各地坊间需要铸成大小不一的市银,边料就成了碎银子。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流程,想现在许多电视剧里面动不动就是一锭亮晶晶的大银子,其实这个是不正确的,当时朝廷对于财产把控还是相当的严格,官银不外流这是基本的。而市银因为在市面上流通的广泛,所以上面都是牙印,看起来就像是狗啃的骨头一样,很脏,很难看。

但王晋手中这块是官银,这是可以确定的,而军饷所需都是加急的,没有人敢克扣。

所以,他认为,这很可能是赈灾用的银两,被官员层层的克扣,这锭银子的运气不好,每到一个官员的手中,他们都喜欢牙咬一下,但最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锭银子并没有熔铸。

齐当同又说道:“好了,说说你的见解,你为什么会认为是开元时候的银子?”

王晋点点头:“我看这上面的字体,略微有些颜体的痕迹,这很明显就是开元盛世时候官方最喜欢的字体了,而到了玄宗后期的时候,其实比较受欢迎的是柳体,这个没错吧?”

齐当同脸上肉一颤抖:“你就是这样发现的?”

“不对?”王晋疑惑的看着齐当同,难道自己这样的判断有些什么问题不成?

齐当同摇头:“不,你说的应该是对的,不过之前这银子的年份是一个争议,你可解决了不小的事情啊,这么简单,字体,是啊,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齐当同和副馆长相视一笑,似乎对自己的老学究心态有些自嘲。

齐当同显然是还要考较王晋,接着说道:“那你能看出来这银子是哪里来的?”

王晋无奈的笑道:“这个学生很难看的出来,不过可以略微的推测一下,应该是江南东道一代的产物。”

“哦?怎么说?”

王晋将银子托举在手中:“你看,这银子银色暗沉,可以判断是铸造时候受潮所致,而唐朝时候铸银都是有严格的时间,在夏冬两季,冬季不可能受潮,而夏季更不可能。”

齐当同哈哈大笑,拍手道:“所以,这银子是夏季铸造的。”

所有人都纳闷了,王晋刚才不是说银子是受潮了么?夏季怎么可能受潮呢,天干物燥的,就算是三斤湿草也能点火的季节,受潮?

王晋点点头:“是的,夏季在产生梅雨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在江南东道,江浙一代,但是,常州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齐当同一愣:“为什么?”

王晋接着道:“我看这银子受潮比较深一些,当时余杭一代的梅雨要比常州的更明显,所以受潮也会严重,这是其一。”

“其二呢?”

王晋手指弹弹银子,笑道:“其二,这银子银色很杂,很明显是各处杂银一同熔铸而成,说明什么问题?”

副馆长眼睛一亮,连忙抢答:“说明是物产丰富,贸易发达的地区铸造的?”

王晋点点头:“确实,之前我也没有想到,不过刚才借着光一看的时候,发现这银子的颜色分布很不均匀,这才想起来,当时,余杭郡的经济实力比常州发达的多,这银子的出处,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余杭郡。”

王晋小心翼翼的看向齐当同:“齐先生,我说的不知道对不对?”

齐当同叹了口气:“后生可畏,我研究明白这些,花费了几年才想明白,没想到你看一眼就能看出个究竟来,不一般啊,不一般。”

齐当同眼睛直直的看着王晋,直到看的王晋有些心里发怵,连忙躲开眼神:“我也是跟着我大伯,其实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这些古钱币,所以稍微知道一些,但是要说精通,那就差的远了,最多是初出茅庐而已。”

王晋这并不是谦虚的话,其实在他大伯收藏的许多钱币里面,他见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他连真假都看不出来,甚至,上面的年号都有些奇奇怪怪的,最后王晋只得出一个结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其实远远不止五千年,而且中间还有好多朝代,绝对是现在史书没有记载的,被忽略的,不然,那些年号也没法解释啊。

娄元的嘴巴基本已经长大了,不知道是崇拜还是吃惊,就这样看着王晋,基本从王晋和齐当同两人开始说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两个人在说什么,直到后来说起梅雨的时候,他才懂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