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火无情人有情
我刚出生时,家有三间三架樑草屋,大门朝西,于1956年请刘高的刘荣发木匠师傅找人将朝西的草屋抬朝南(用木棍、毛竹绑扎一个整体,十多个人抬的)。当时曾祖母在世,她住的老祖产与大房的大祖父共有同住。后来曾祖母去世,老兄弟分开,我家将分到的一间半冷摊瓦房整体翻建成五架樑两间草脊瓦屋,前面的草屋东边安排煮饭和养猪养羊,西边做我祖母、母亲的房间。其实那时我祖母和母亲同时也在暗中谋划安排我的婚房。
事情果然如此。1960年9月30日的傍晚,当时我正在蒋华区公所上班,我年近古稀的祖母拐着小脚,从家中步行八九里,直接跑到蒋华桥找到当时的公社马志德书记,要我回家结婚。我那时21岁,虽已与爱人曹冬英有了媒约,但未到法定年龄,无结婚打算。马书记考虑到我祖母的迫切心情和良苦用心,竟然批准并规劝我听从祖母的安排。我当晚陪同祖母回家,于第二天国庆节结婚。我爱人曹冬英,是本乡五圩西曹家大女儿,她家中兄妹较多,家境也比较贫寒。她为人真诚、朴素大方,勤劳能干,我们相亲相爱,虽算不上郎才女貌、珠联璧合,但也的确心心相印、和和美美。我结婚那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两家都很贫困,谈不上有多少彩礼、嫁妆。没有鲜花,没有婚纱,没有“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及收音机),更没有项链、戒指之类的金银首饰,只是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国庆当天,我们请至亲好友和队上生产队长、会计共两桌人喝了杯喜酒,当时在家门前的河里捉了几条鱼,杀了几只鸡和鸭,简简单单的菜肴,就算结婚了。这不仅完成了我们小两口的一件人生大事,也了却了我祖母和母亲半辈子含辛茹苦的最大心愿。
可是命运对人往往是无情的。就在我们小两口打算为孝敬老人,走出家庭困境努力奋进的时刻,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在我们婚后第二年(1961年)正月廿四傍晚,我家“失火了”(遭遇火灾)。那天人们都在大田里忙于春耕,我家东隔壁大祖母在家烧晚饭,不慎引燃灶下乱草,大火迅速窜过房顶。那时全是木结构草屋,深冬季节,天干地冻,火借风势,扑救的人无法招架,顷刻间,熊熊大火吞没了联排六户人家的房屋。我当时在分工村队工作,晚上回到公社食堂准备吃晚饭,听人说西江边有人家“失火”,可能在土桥一角(当时通讯落后,没有准确信息)。我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丢下饭碗,跨上自行车,拼命往家赶。未到庄头,远远看到庄中间焦黑的一片,闻到浓浓的焦味,听到女人、小孩的哭喊,我家的房子没了!到了庄上,展现在眼前的是焦土一片,我祖母、母亲哭成泪人,爱人曹冬英强忍悲痛和赶来施救的亲戚、邻居在火灰中翻拣着烧焦的衣物。这次火灾,共烧掉六户人家,我大祖父活活被大火烧死,烧成了焦木桩似的。我家只抢出一顶蚊帐和一张竹席。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全身都软了。我们家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忙下的家产,包括我们新婚不久的简单嫁妆,顷刻间化为灰烬,真是惨不忍睹。
大火无情人有情。按当地风俗,遭火灾后,三天内不得开伙,不得进入人家主屋。这时远近听到消息的亲戚,左右未遭火灾的邻居,虽然都处于困难时期,但都纷纷伸出援助的手,分别送来了棉衣、棉被和吃的。特别令我难忘的是本队朱进堂和三圩西胥明甫等老人,当晚问长问短,送这送那。隔壁徐怀山父母把家中的厢房腾空(原养猪场,那时刚过年猪已宰杀),给我安顿年迈的祖母、二祖母(我二祖父早年去世,父亲承祠,二祖母也由我们赡养)及我母亲三位长辈。我的大舅舅郭士银、小舅舅郭士中、堂舅舅郭士俊、郭士杰,岳父曹仁本、叔岳父曹仁和等连夜弄来稻草、芦柴,用过火的木头为我们在河边搭起了草棚,让我和曹冬英有了遮风避雨的安身之地。我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就住在这个草棚里有两个月之久。现在那些在我极度困难时帮助我的老人多已去世,但我每每想起,总是无限怀念和感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成长的磨刀石、必修课,也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和宝贵财富。对此,我深有同感,正是我人生初始阶段的那些苦难经历,时时提醒我:要不忘根本,刻苦上进;疾恶扬善,以德报恩;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要行稳致远,历久弥坚。这也许就是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比较稳妥和扎实的重要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