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脱颖而出的13个行为习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掌握主动权

一名穿着一身黑的舞台工作人员站在我旁边,手里摆弄着耳麦,对我说:“莉迪娅,2分钟后上台。”

我深吸了一口气,低头看了看我准备的那堆提示卡,右手来回摆弄着拍卖槌。台上播放着一则介绍这次拍卖会的精心制作而成的视频,台下1000名观众正抬着头观看视频。当我从漆黑的后台看向台下这些观众的脸时,我瞬间感觉自己体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升高,整个人紧张、兴奋起来。

“莉迪娅,30秒后上台。”

那位舞台工作人员把麦克风递给我。我闭上眼睛,我的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演绎出完美的开场白。拍卖会最开始的5秒至关重要。如果我不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那么几秒之内,整个房间都会淹没在这1000名观众的噪声里,我可能也只好坐下喝杯饮料了,因为届时没人会听我在说些什么。

“莉迪娅,注意聆听‘上帝的声音’,”他说的是舞台幕布后面宣布下一个讲话者的幕后音,“倒数5,4……”

我迅速地从侧台走向舞台中央,一边让自己的眼睛适应舞台的强光,一边用余光扫视观众。我为此次拍卖会精心挑选的服装是一款深红色的裙子,这件裙子不仅颜色足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显得比较正式。我的棕色长发烫了卷,表明我很用心地准备了这次拍卖,但是因为在家的时候我一直被三个孩子围着转,忙忙叨叨的,所以我几乎没时间在晚上上台之前做一个干烫发型。

“3,2,1……”

“让我们掌声有请佳士得拍卖行的总经理兼首席慈善拍卖师莉迪娅·芬内特女士。”

我大步径直走向拍卖主持台,花了几秒钟把提示卡铺开放在台面上,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目的是让观众抬头看我为什么不说话。

砰!砰!砰!我敲木槌的声音极大,有一半观众因此吓了一跳。

我称之为“敲击法”。

“敲击”是我的标志性动作。我在每一场拍卖会开场时都会做这一动作。有几次我忘记带拍卖槌,我就只能临场发挥,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有时候是一个空盐瓶,有时候是我椅子上放的科颜氏做推销的免费礼品袋里面的面霜罐子,有时候是一管罗拉玛斯亚牌的口红。有的时候组织方没有准备拍卖台,我就不得不用其他东西——楼梯扶手、钢琴上的盖子、从后台找的木块等充当拍卖台。一个经常参加拍卖会的竞买者曾经跟我说,我应该给我的“拍卖槌敲击法”申请专利——只要竞买者听到木槌反复敲打拍卖台的声音,他们自然就会知道是由谁来主持这场拍卖会了。不管我当时是用什么敲打拍卖台,我总是喜欢用“敲击法”开场。而且,一旦木槌敲到了台子上,我就再也不会退却了。

其实,在我成为拍卖师之前几年,当我申请佳士得拍卖行实习岗位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无意识地使用“敲击法”了。

上大二的时候,我申请了一个欧洲学习的项目:大三上学期可以去牛津大学学习,之后可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的艺术学习之旅。在那个学期之前,我对艺术的认识可能和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对艺术的了解差不多。我看过教科书里凡·高的《星月夜》的图片;我在大学书店买过一幅莫奈的《睡莲》的海报;一到假期,我就被父母拉着去参观博物馆,但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不喜欢看艺术展览,于是就跟父母软磨硬泡,最后跑到冰激凌摊去了。

我们在和父母逛博物馆的时候只觉得百无聊赖,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每件艺术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多数作品背后的故事不止一个)。墙上这些静止的艺术品在被赋予这些故事之后,就会变得栩栩如生,别有趣味。当我长大后在牛津大学上学时,我们和教授一起参观博物馆,她会给我们讲作品创作者的故事,或者这幅画作如何在当时因为主题的选择而被认为是败坏风俗的不雅之作,如何落到某个人或者另外一个人的手里,如何最终被收藏在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一家又一家博物馆,我在那一整个学期都对博物馆很着迷,了解了很多名作,拿着笔记本和铅笔时刻做着笔记,试图记录下关于那些作品的每一个细节。这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也尝遍了意大利街头各式各样的意大利面。在那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艺术史作为我的第二专业。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我在我的课程表里尽可能多地安排了艺术史方面的课程。

在我的国外之旅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在拍卖行工作的女性。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艺术世界可以被注入如此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商业因素。我以前的认知是,人们走进画廊参观,然后看上哪件作品就把它买下。实际上,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挂在博物馆墙上的作品才叫艺术品,挂在自己家墙上的不算是艺术品。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拍卖界工作的无限魅力——在追踪一件先前被认为丢失或者被盗的作品时的孤注一掷的风险和压力;去纽约和伦敦见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客户参加的大型拍卖会盛况的机会;参加国际旅行的机会;遇到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机会;每天看到博物馆馆藏级别的高质量艺术品的机会。看到这些,我对这个行业彻底地着迷了。假设有这么个地方:这周墙上挂着的是一幅新被发现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下一周可能挂的就是德加的作品——在这样的地方工作,简直就跟做梦似的。我在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之后了解到,很明显,世界上的两大顶级拍卖行是佳士得拍卖行和苏富比拍卖行。因此,我设定了目标,我要去这两家拍卖行中的任意一家做实习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坐下来认真制订了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都在研究拍卖行业的知识。此外,只要别人肯听我说,我就会跟我遇到的任何人说我正在寻求在拍卖行业做实习生的机会。对我来说,把我的人生目标告诉所有人,就跟做自由贸易是一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一路上谁可能会帮到你,所以永远不要害怕把你的想法说出去。同样,这也有另外一个好处:它能让你在追求目标时坚持到底。你告诉了别人,他们就会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监督你是否取得了进步。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喋喋不休地跟别人谈论你的事,然后听天由命,但是尽可能多地让别人参与到你的计划中来总归没有坏处。当我告诉了全世界我对拍卖行业感兴趣之后,我的好运接踵而来。那一年圣诞节之后,我的父亲在一个鸡尾酒会上结识了一位年轻而时尚的女性,她恰恰在佳士得拍卖行工作。我愿意把这个看成上帝的安排。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在佳士得拍卖行工作的女性应该有的特质——优雅时尚、谈吐得体、着装美丽——她全部具备。尽管我知道我接下来可能有添油加醋之嫌,但是我真的记得她那天系了一条爱马仕的丝巾。一杯酒过后,她爽快地递给了我一张如黄金般珍贵的名片,上面写着玛丽·莉比的联系方式。玛丽·莉比是佳士得拍卖行的女负责人,已负责实习生项目三十余年。

如果你是Y代人或Z代人[1],或是千禧年左右出生的一代,或者不管怎么命名的,你就是所谓的“下一代人”,那么你可能对这部分故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曾经有一段时间,电话没有来电显示功能(那时人们沟通起来比较不容易)。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人们不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所以打进来的每个电话他们都得接听。我打电话的那天,可怜的玛丽·莉比接电话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打的,然后她和蔼地(但是坚定地)解释说实习生项目已经招满了——她最后给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言归正传,接下来进入“敲击法”的话题。


[1]Y代人一般指1981—1995年出生的人,Z代人一般指1996—2009年出生的人。不过不同的人对这两个时期起止年份的划分可能会略有不同。——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