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为了能够实现构建合理的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目标,本研究从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出发,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经验,提出在政府主导下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应适时引入市场机制、优化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对公共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解,结合高校开展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实际,将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界定为:高校以自身为主导,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借助一定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途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基本体育需求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论文的具体框架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框架结构图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本研究的绪论部分,该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其中相关研究综述包括国内外相关公共服务研究、国内外相关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关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涵盖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内涵、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体育公共服务的绩效与满意度评价、体育公共服务的改革路径与对策研究。

第二章: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部分包括论文的理论依据和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的耦合系统两部分。理论依据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理论。

第三章: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部分。该部分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及高校体育公共资源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弊端以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构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实践依据。

第四章:为国外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介绍及对我国高校开展公共服务的借鉴意义。该部分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几个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这些国家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特点,总结出其成功经验,得出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启示及借鉴。

第五章:为构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架构。该部分包括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可行性分析、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及其体系的概念内涵、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外部性,这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六章: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该部分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奠定基础。

第七章: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展望部分。该部分提出完善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以便推进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改革,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将呈现市场化、多元化、法治化等发展趋势。

①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①赵素卿.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概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 (6):62-64.

②淮海军,刘新梅.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7, (7):96-99.

①卢映川,万鹏飞.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②马庆钰.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 (2):78-82.

③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 9(1):58-64.

①陈心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与范围的厘定[J].科教文汇,2008, (9):195.

②迟福林.以公共服务建设为中心的政府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 (1):59-62.

①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个问题(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 (4):8-12.

②齐立斌.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的架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25(2):4-9.

③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①滕世华.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 (6):34-37.

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M].周立群,韩亮,余文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①张桢、刘荣愫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J].华东经济管理.2005, 19(10):71-73.

②宋世明.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理论学刊.1999, (3):106-108.

③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①叶益民.试论教育产品的性质及其供给——兼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与扶持[J].当代教育论.2003, (11):96-97.

②崔玉平.英美教育产业制度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3):156-161.

③李秩.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教育行政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04, (5):28-32.

④张伟燕,李士雪.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5, (3):243-245.

⑤温传富.论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理论学刊.2005, (9):80-82.

①王丽娅.关于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转型的若干概念性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6):117-122.

②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③赵素卿.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概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 (6):62-64.

④李军鹏.公共服务学——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①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②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之现状研究[J].行政与法,2004, (11):3-6.

①马力宏.公共服务:挑战和创新——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热点问题评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 (5):69-72.

②王乐夫,陈干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以公共性为研究视角[J].学术研究,2004, (3):69-73.

①李艳波.关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4, (7):24-26.

②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

③盛荣.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32-35.

④李彬.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①王国华,李克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 2003, (1):46-49.

②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③Brademas, D. J. (1988). Public leisure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in Greece. World Leisure & Recreation Summer, Vol. 30 Issue 2:11-15.

①Clemow, Brian(1992). Privatization and the Public Good. Labor Law Journal, Vol. 43 Issue 6, p344 6p.

②Berrett, T., Slack, T. et al(1993).Economics and the pricing of sport and leis-ur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Vol. 7 Issue 3: p. 199-215 17p.

③Nakao, K., Yatsushiro, T. et al(1994). A study on the source of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port policy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Bulletin of Institute of Health &Sport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sukuba, Vol. 17: p. 97-106.

④Glover, T.D.(1999). Propositions addressing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eisure services: implications for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Journal of Park&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Vol. 17 Issue 2:p. 1-27 27p.

①李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保障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6.

①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J].体育学刊,2005,12 (3):126-128.

②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③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①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9(2):32-36.

②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45-47.

③刘玉.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特性与分类框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1-4.

①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28(3):305-308.

②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1,18(3):34-40.

③戴永冠,林伟红.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结构及人本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5-10.

①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 2012,32(5):65-70.

②戴健,郑家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37(1):1-8.

①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①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②郇昌店.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市场化运作方式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5.

③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6-18.

①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刊,2005,12 (4):128-130.

①张永军,李丰祥,邱建国.经济转型期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 (10):3-5.

②朱汉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 (7):14-16.

③肖林鹏.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 (1):10-12.

①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1-4.

②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45-47.

①赖其军,郇昌店,肖林鹏等.从政府投入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 (10):7-9.

②荆俊昌,冯欣欣.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65-67.

③郝艳艳,李金亮.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6):98-99.

④戴健,郑家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1-8.

①田宝山,田燏甲,郭修金等.公共体育服务市场供给的方式选择、角色定位及机制实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2):23-28.

②高思远.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6.

①黎文普,秦小平,胡庆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困境与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2):20-24.

②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 (2):29-31.

①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5):5-8.

②蔡景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31(4):15-18.

③郑志彬,董雪莹.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及实现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12-18.

①张国清,彭雨,周次保.差异化与均等化: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实然困境及应然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8):25-29.

②葛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困境与实现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8):8-13.

①冯其明,樊云.城乡一体化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障碍及路径探索[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3):94-99.

②王景波,赵顺来,魏丕来等.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3.

③陈琦,岳冀阳.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内容理论模型的建构[J].体育学刊, 2016,23(2):18-21.

①赵宸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问题与建议[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32(5):32-35.

②张清华,刘海辉,樊炳有.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8-12.

①高军.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 2009,21(6):103-108.

②蔡景台,樊炳有,王继帅.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河南省10个城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31-34.

①郭惠平,唐宏贵. 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1-6.

②董新光.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及改革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3):6-11.

③陈玉忠.社会转型与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8, (3):9-12.

①孟文娣.中国群众体育公共服务市场机制引入方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②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J].体育与科学, 2009,30(4):27-31.

③潘雪梅,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及目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10-14.

①蓝国彬.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 31(2):63-66.

②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1-10.

③刘明生,李建国.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J].体育科研,2010,31(4):54-56.

①刘玉.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型与现实选择[J].体育科学,2013,33(2):11-21.

②吕诗蒙,张强.获得感提升视域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73-79.

①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②赵文杰,陈琪,姚武等.完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宏观背景[J].体育科研,2008, (2):14-19.

③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3):24-26.

①汪波,周学荣.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39-42.

②王才兴等.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③李静.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62-65.

①齐立斌,李泽群,曹庆荣等.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9, (6):59-62.

②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1-4.

③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 (6):14-19.

①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1,6.

②朱征宇.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③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5):40-43.

①陈新生,楚继军,王宝珠.我国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35-41.

②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再讨论——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1-6.

①陈颖川,吉建秋.大学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的构建[J]. 中国体育科技, 2002,38(11)48-50.

②黄瑞霞.普通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04, 23(1):57-58.

③张永保,周学荣,席玉宝.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 (4):80-82.

①王芹,吴瑛.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19-22.

②张永保,沈克印.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与内涵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1):82-86.

①桂全安,夏云建.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J].运动,2011,32(12):127-128.

②曹小芬.湖南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6(6):39-40.

①张永保,沈克印.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与实施原则[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2):1-5.

②马襄城,康瑞晓.转型期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69-70.

①王芹,王必琪.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28(1):16-20.

①张立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5):83-86.

②姚彬彬,何青.论均等化视角下高校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102-104.

③陈广旭,张承毅.公共服务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障碍及优化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58-61.

①谢欢,秦颖芝.建立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与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5):205-206.

②王发昌.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城市与高校体育场馆整合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1):113-114.

①张俊.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的湖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优化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②罗鹏飞.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细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3):43-46.

①高培军,季刚,张家林.高校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九江学院(自然科学版),2018, (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