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有医案
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
金某,女,47岁。
初诊:2014年1月2日。主诉:胸前区憋闷2年。患者2年前自觉胸前区憋闷,偶有微痛。1周前胸痛加重,连及肩背,痛有定处,如锥刺感,伴有心悸,舌质紫暗,脉弦。心电图示:V1-V4 T波倒置,V4-V6 ST段轻度下移。辨证为胸中血瘀。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证属胸中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拟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丹参30g,川芎15g,红花10g,郁金15g,木香10g,当归10g,枳壳10g,赤芍10g,姜黄10g,三七(冲服)6g,延胡索15g,炙甘草10g。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2014年1月6日):胸闷、心悸明显减轻,舌质略暗,脉略细,方中行气活血之品久服可耗伤正气,尤以木香辛香走窜为最,故上方去木香。脉细为阳气不足,故加黄芪30g,桂枝10g。以扶正气,增强益气活血、温通心脉之效。
三诊(2014年1月10日):服上方4剂,胸脘微觉痞闷,胸已不痛,舌质基本正常,脉已不细,于前方加陈皮10g,以行气和胃。
四诊(2014年1月14日):服上方4剂,诸症皆消,唯脉略数,心电图示:T波大致正常,于上方去桂枝,续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胸痹病名首见于《灵枢》,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见胸闷心痛,痛势剧烈,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持续不解伴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血瘀是胸痹心痛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证候,但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本例患者血瘀见证较为明显而虚证不彰,故处方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医林改错》云:“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这里的“此方”即血府逐瘀汤。临床用活血行气之剂治疗血瘀型胸痹,一般取效较快,但过服必伤气血,故须谨慎。本方以丹参为君药,化瘀血,生新血,祛瘀不伤正。《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为调经顺脉之药也。”三七善能化瘀定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云:“三七善化瘀血而不伤血……使瘀血之聚者速化而止疼。”红花能通利经脉,破瘀行血,《本草经疏》云:“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两者助君药化瘀止痛,共为臣药。赤芍能除血痹,散恶血。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延胡索、郁金、姜黄行气活血止痛,当归养血和血,使活血而不伤血。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故方中又佐枳壳、木香行气以助活血之力。枳壳且能理气宽胸,行胸膈滞气。以甘草为使,调和药性,并能益气和中、同护正气,使活血行气而不伤正。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原方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从所治病证来看,王清任列举了头痛、胸痛、不寐等十九种病证,这些病证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有瘀血证据可查,就可从血府血瘀的病证来分析,并使用本方来进行诊疗。曹师每将血府逐瘀汤用于多种瘀血病证的治疗,取效甚捷。
整理:董元彬;审阅:赵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