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9年8月15日

我们坐在阴影里聊天

早上六点醒来,空气有点凉凉的,可以看到西边的天空非常蓝,天亮得比我想象的更早,可能是海拔的原因吧。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法压壶做了一杯埃塞俄比亚的花魁咖啡,味道很正,又能尝到那种久违的美妙酸味。可惜上月在上海T12 LAB咖啡馆购买咖啡粉时,买的是用于手冲的,所以现磨时颗粒调在手冲挡。对于法压壶来说手冲咖啡粉又太细了,手压萃取过滤时阻力较大,颗粒正好挤在网眼上了。

肚子有点饿,可能是昨天那一大杯酸奶的原因。房间很小,端着咖啡又靠到床头,检查了一遍昨天下午在火车上铺完成的视频作业,就是那首《今晚,我睡在月亮上》,感觉还行,就发给了花花和泱泱。现在,我觉得诗歌视频是我和他们最好的精神交流。

又翻看了昨天拍的另一段视频。因为是用黑白模式拍的,细节反而非常丰富,带来了一点灵感,于是写了一首《天空挤满云的降落伞》。其实,说不上诗与视频哪个启发了哪个。不过,怎样让一首诗既有想象力,也有可视性,或许是值得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

写完之后自己也挺好奇,于是把文字搬进视频,加进音乐,效果还行,在路上的感觉挺贴切。昨晚试着自录了一段念词,但画面不太满意,于是又挑了一段火车上拍的“电线与天空”,重新口录。苹果手机自带的“可立拍”中音频转换中文的准确率不太高,而且字幕的排列很难调出想要的效果,不过,对这个有点缺陷的作业我还是有点偏爱。

做完快一点了。洗完澡,试用了一下防晒喷雾,换了一件花花给我准备的胸口有一朵云的白色T恤,准备出门吃饭。出门时看见对面房间门开着,住客刚退房。这是临昆仑路大街的房间,窗户很大,感觉挺不错,于是到楼下前台申请换到这个房间。房间很小但挺舒服,靠窗有个大长条桌,我可以看着窗外写字、泡咖啡、发呆。窗外有树,杨树、槐树和沙柳,关上大玻璃窗,隐隐还能听见街市声。树形都很漂亮,我有种预感,明天早上阳光射进来会带来崭新的体验。

收到“绿色江河”创始人杨欣老师的电话,约好明天碰头。他刚从沱沱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开车下到格尔木。

出门吃饭,走着走着又走到了昨晚发现的那家手工面馆,吃了一盘炒面片。不敢再喝酸奶了。

正午的阳光很猛,看见大部分路人都戴着帽子,想起上午答应“绿色江河”的联络人下午去一趟格尔木驿站,需要遮阳帽,于是又回酒店取了。打滴滴快车去位于郊外青藏公路边的绿色江河格尔木驿站,路挺长,与司机聊天,司机说他其实是开餐馆的,但只做早点,早点卖完后无事可做,就出来开滴滴。

驿站挺大一片,房子都用集装箱搭建,统一涂成绿色,这里主要收集、处理从长江源头一带的保护站送下来的垃圾。有时沱沱河保护站会委托路过的游客车辆带一些袋装好的垃圾到这里,所以看到有游客很开心地和带来的垃圾袋在驿站合影留念。这应该是个挺不错的体验。

我忽然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南方周末》工作时,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是拿着报纸的印刷胶片,去白云机场,找到飞往北京的航班办票柜台,委托旅客帮忙把胶片捎去北京,北京那边有人在机场等着直接送去印刷厂。人们一般都挺乐意的,可惜那时照相不方便,否则也应该合影留念的。

驿站正在做长江保护的小讲师培训,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在这里参加一个环保活动。我让一个驿站志愿者陪我逛了一圈,给我介绍一下。驿站里没有树,水泥地被高原的阳光晒得滚烫,孩子和家长都站在几个集装箱的阴影里。

我也坐进阴影里和人聊天,碰到两位来自荷兰的访客,女的在做“可饮用的河流”公益项目,男的是一位作家,他们说想徒步长江,但目前困难重重。还碰到一位来自成都的杨姓家长,他说做过几次“绿色江河”志愿者了,这次是让女儿来参加小讲师培训。这时看到一辆车进入驿站大门,陪我的志愿者说,你看,杨老师回来了。

这正好啊,于是我们都坐在阴影里聊天。这是我和杨欣第一次见面,但感觉我们像是久别重逢的两个老朋友。我们聊他正在做的事情,还有一些我们共同的朋友。但是我没有告诉他,做《南方周末》编辑时,我编过一篇关于他的访问,那时他刚全身心地投入到保护长江的工作。想想,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傍晚搭杨老师的车回酒店,约好了明天再聊。放下东西又出门走走,绕了一圈街市,终于买了三个桃子和一袋号称来自新疆的葡萄。拎着水果穿过八一大街,右拐去了昆仑中路,晃悠进昆仑公园。

这是一个异常冷清的公园,它最大的特点是正中央有一个两层高的巨大的圆形观景台,可以站在台顶看树林中的落日以及周边的街景,其实是个挺不错的去处。没有游客,都是当地人,无所事事般地放松,这或许是我无意中喜欢这个城市的理由吧。拍了一组照片。

我对树梢上的落日没有太多兴趣,我看看树底下打牌的热闹的人堆;看看独自坐在树荫里的手上打着绷带的男人,他面色忧伤;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湖边观鱼,其实也是一群鱼在看他俩;移动游乐场上那些刚吹满气的塑料玩具,正在“咝咝”地漏着气;一个练习滑滑板的小男孩正在努力学习如何保持平衡;一个红衣服小女孩哭着走过广场;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正在广场中央与一个骑摩托车的人交谈。

我也学着无所事事般,在那儿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个陌生的观看者。或许,哪儿都有我这样的人,哪儿都有这样的一个公园。

晚上本来想去阿兰餐厅,但路过祁记手工面馆,又进去了,吃了面片,喝了一杯酸奶。

回酒店后站在窗边看了会儿街上的风景。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月亮在树梢下的缝隙里,特别圆、特别亮,我打开了边窗,听街上的声音,但是有非常细小的沙子落进来。

坐到床上,正好面对带着光晕的月亮。本来想着不拉窗帘睡觉,让月光陪着,但担心睡眠质量,又把它严严实实地拉上了,不留下一条细缝。

晚上的酸奶又把肚子搞坏了,希望明天会好起来。这段时间不能再吃酸奶和太辣的食物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忘了高原反应这件事情。

***

天空挤满云的降落伞

天空挤满云的降落伞

大地还没准备好迎接的仪式

盐的河流不会流动

羔羊聚集吃草时也是如此

光线太自由了,让眼睛疼痛

这不是诅咒,是奖赏

我在上铺落下了一滴喜悦之泪

它缓慢,像脱离了地心引力

而红血球在血管里吱吱尖叫

我在等待高原反应,等待

不得不用口呼吸的最初一瞬间

或许,我更暗自期待记忆力的衰退

遥远的灰白群山中

总有某个山顶是黑色的

你知道是某朵云的投影

但读遍天空也找不到它

铁轨感激轮子的安慰

不知疲倦,而石子在后退

电线的乐谱上音符凋零

那跳跃的黑线是心的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