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教育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病人的价值观三者结合”为核心意义的循证医学理念从医学领域向社会科学实践领域不断渗透,由此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循证实践运动”。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快速传播和“循证实践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领域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思想和方法来进行研究、决策和实践,逐渐形成循证教育学、循证管理学、循证经济学和法循证学等分支学科,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在科学界广受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循证社会科学。

从循证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来看,教育学界的学者们自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思考如何让教育学也如医学一般遵循严格的科学证据而非个人经验来开展研究与实践。1996年,剑桥大学教授David Hargreaves发布了题为“教学作为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职业:可能性和前景”的系统研究报告,他发现教师与医生进行实践决策时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可医生在制定医疗方案时会严格依照循证医学的理念依证实践,而教育教学决策的制定却更多地根据经验而定。他提议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运用循证的方法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证据支持。至此,循证教育学的帷幕正式被拉开。

循证教育学一经提出就受到了西方教育界的关注。2000年成立的Campbell协作网就是提供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证据的生产、保存、评价、传播和转化应用服务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目前是全球著名的循证社会科学证据平台和数据库。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有教无类(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该法案中反复提到“基于科学的研究”,要求教育实践者遵循“基于科学的研究”进行实践。此法案的签署,在法律层面强化了循证教育学的理念。2002年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践行NCLB法案向教育部倡议建立了有效教学策略网(What Works Clearinghouse,WWC),旨在通过发展与运用标准程序来评阅与整合教育相关研究,寻找有效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来源。之后,美国2004—2005年度财政预算资助的九大优先研发领域中,针对教育领域的资助重点就是要成功开发和执行NCLB中提出的循证教育大纲和方法。随着美国政府2015年《每个学生都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对“证据”(evidence)的明文定义与经费支持,使历经20余年沉淀与积累的循证教育改革(Evidence-Based Reform in Education)在美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循证教育实践被推上了新的高潮。

作为一门借鉴了循证医学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融合到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以此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实践的新兴交叉学科,循证教育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学带来的重大变革驱动,则预示着循证教育学将迎来新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创新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和方法,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循证教育学正好符合《意见》提出的上述要求,这充分表明循证教育学是在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教育学研究和发展的新途径与新思路,是值得深入探索、发扬光大的,发展循证教育学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我国首个以“循证社会科学”命名的研究机构——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自2017年12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组建了包括教育学等学科专家在内的研究团队,将循证教育学作为中心工作发展的突破口。2018年7月在兰州召开的“循证科学与知识转化论坛”期间,中心主任杨克虎教授就循证教育学的研究发展和《循证教育学概论》的编写出版进行了具体策划安排,并邀请中心团队成员胡晓玲副教授、柳春艳副教授和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范会勇副教授共同讨论《循证教育学概论》的编写大纲和实施方案。两年多来,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借助申请到的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循证教育学研究”(18LZUJBWZX006,2019jbkyzy002,lzujbky-2019-ct02,2019jbkyzy022,2020jbkyzx001)等课题,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循证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19ZDA142),进行了循证教育学的开拓性研究,一方面在《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先后发表循证教育学主题系列论文;另一方面则积极筹划、撰写和出版作为“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丛书”专著之一的《循证教育学概论》。现本书即将付梓,我们希冀本书能够填补我国循证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确立循证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完善循证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构建循证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最终推动我国循证教育学乃至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循证教育学的发生发展,具体从循证教育学的历史由来、概念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第二章分析循证教育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其中哲学理论基础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三个视角展开分析,一般科学理论基础主要从系统论、信息论、有效教学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等方面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循证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证据”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三章探索循证教育学应用领域的一些问题,具体涉及循证学习、循证教学、循证学校治理和循证教育决策等,体现了循证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章介绍循证研究方法,内容涉及原始研究方法、二次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等,其中以系统评价的制作流程与方法为重点内容,结合一个教育系统评价与元分析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详尽介绍;第五章介绍循证教育学的知识转化及转化平台,对循证教育中的知识转化问题进行了概念梳理、模型建构、平台介绍和案例分析;第六章对循证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第一章和第三章由柳春艳撰写,其余章节由胡晓玲撰写,全书由胡晓玲统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兰州大学社科处、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机构的领导、同事及团队成员的鼎力支持和通力协作,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循证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19ZDA142)资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编写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书中内容错漏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后续改进。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循证教育学的研究与实践。

胡晓玲 柳春艳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