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2/40667342/b_40667342.jpg)
第一节 虞初和《周说》
虞初生于约公元前140年,卒于约公元前87年,小说家,号“黄车使者”,今洛阳东人。汉武帝时为方士侍郎。虞初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记·孝武本纪》:“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1]班固《汉书·艺文志》录小说15家,其中有《虞初周说》,明确记载虞初是洛阳人,汉武帝时以方士侍郎称为黄车使者。[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儒术”并非纯正的孔孟之学,而是阴阳五行学同儒学的结合。用阴阳五行、祥瑞灾异的观点来改造儒学。因此,志怪类作品获得了生存成长的良好土壤。而汉武帝迷信仙术,集方士寻访仙踪,采集芝药,以求长生不老。《史记·封禅书》载“予方士传车”“号黄车使者”,动辄“以千数”,虞初即在其中。类似先秦采风以观人事的采诗官一样,周游各地,寻仙采药,同时也为异闻传说的收集提供了保障。《史记·封禅书》有类似的记载:“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3]可见虞初很可能不是方士中的为首者,就是其中著名者,武帝任他做侍郎。
《汉书·艺文志》载虞初所撰《周说》有943篇,称《虞初周说》。《周说》已佚失,到底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后人众说纷纭。从颜师古《汉书注》和张衡《西京赋》上面的记述来看,似为杂传体小说。从《文选·张平子西京赋》薛综注看,此书包含小说医巫厌祝之类,无所不有。为皇帝巡幸时,侍臣随身携带以备仓促之用。从书名推测,其中当有与周代历史、人物、事件或旧闻传说相关的内容,其中许多可能属于神奇怪异性质的东西。从《太平御览》《山海经》《文选》等典籍记载的一些蛛丝马迹,大约也可推测这些内容和性质。
小说主要是民间的叙述和涉及民间的事情,存在有不真实的虚构和想象,与重信史的文化传统相悖,再加上道听途说、稗官野史、刍荛的身份地位不为上层统治重视,那么虞初的小说《周说》遗失不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由此,虞初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确立,仅见于《汉书·艺文志》。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很少记载虞初的事迹和他的小说创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偶有所记,也几乎与《汉书·艺文志》相同。
《周说》虽早已亡佚,但虞初和他的《周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甚至其名字成了志怪类书的通称,如明代陆氏的《虞初志》、汤显祖的《续虞初志》、邓乔林的《广虞初志》,清代张潮的《虞初新志》、黄承增的《广虞初新志》、郑澍若的《虞初续志》,近代王葆心的《虞初支志》、胡怀琛的《虞初近志》、姜泣群的《重订虞初广志》等。诸书皆以“虞初”为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文选·西京赋》中张衡云“小说百家,本自虞初。”1934年谭正璧编撰《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认为《周说》虽然现在不存在了,但虞初被推为古代唯一小说作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