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44/41806744/b_41806744.jpg)
第一节 英美公司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股东至上”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也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是外部控制型治理模式,为英美等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在该模式下,公司只设置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其中,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承担决策并监督公司重大事项、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其产生背景如下:
第一,股权结构分散。英美等国自由市场经济发达,政府几乎不干涉公司的治理,自然人在证券市场活跃度高,因此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一些只持有少量股份的股东难以取得公司控制权,更难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并且实施治理的成本十分高昂,小股东无能力也无动力去进行,只能采用间接手段,将其决策权委托给大股东或董事会,董事会再授权给经营者代为管理。
第二,资金来源以直接融资为主。英美等国的法律限制商业银行参与直接投资经营、直接持有公司股票,一般规定只能经营短期贷款和政府债券,不能经营7年以上的长期贷款,也不得从事股票和证券业务(1933年《拉格斯—斯蒂格尔法案》)。因此,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
第三,机构投资者兴起。英美等国的法律具有反对垄断、推崇公平竞争的特点,如美国推出了一系列股票限购的法案,来打压因财富集中造成的垄断现象;英国也规定了许多股票交易谨慎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非金融机构,即机构投资者,逐渐兴起,对公司的持股份额也逐渐增加。但是,出于谨慎性原则和风险规避原则,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倾向于进行投资的“有机组合”。
第四,职业经理人是公司治理的中坚力量。英美等国的经理人市场较早成熟,产生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质量的经营管理人队伍,并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达、证券市场的活跃以及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都为职业经理人成为公司治理的中坚力量提供了条件。
二、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1.股权的分散与高度流动
英美等国崇尚经济的自由,强调市场的作用,证券市场活跃。公司的股份一般大多为社会公众持有: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进行分散化、多元化投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的限制,美国法律限制持股人的持股比例,反对垄断,限制商业银行直接参与非金融产业;英国法律看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明确的限制,实际也存在许多谨慎性原则。股权的分散使得大多数股东无法取得公司的控制权,难以对公司实施管理,一般会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采取“用脚投票”或者并购等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从而使得股权的流动性强。
2.实行单层治理结构
英美公司实行一元化,即单层治理结构,在股东大会之下只设置董事会(见图2-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7706F/21838923908248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003.jpg?sign=1739992819-BvgG12xikBdkgWVZzZaiBWS9SUSk5Dls-0-85d84d4d215124f1391c90f0a46b598f)
图2-1 英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依照公司的基本章程,享有公司给予的回报,并承担公司经营管理的责任。但英美公司股权结构高度分散使得股东直接对公司实施经营管理难以实现。因此,股东选举出董事会并委托以公司日常决策的权力。
(2)董事会
董事会作为由股东大会授权的、对股东大会负责的、承担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责任的常设机构,具有决策和监督双重职能,一般由内部执行董事和外部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既是公司内部执行董事会决策的重要岗位的员工,又作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授权参与公司日常决策。为了防止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的相互勾结以及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纠葛,又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通常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公司内部并没有实在任职。独立董事主要承担监督职能,使得董事会能够客观提供公司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独立评价并监督经营者的业务执行行为,有利于维护股东的利益。另外,董事会内部设立具有不同职责的专门委员会,分职能地协助董事会进行公司日常经营决策。专门委员会由专业人员组成,就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董事会工作,使得决策程序更加结构化。
(3)经理层
董事会有权聘请职业经理人,授予其经营管理权,并对其进行监督。英美等国的公司中存在一种董事会成员兼任CEO的现象,这种身份的重叠,削弱了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英美公司雇佣职业经理人作为公司的经营者。另外,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会迫使职业经理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而在不同企业甚至企业内部流动。因为经营业绩是职业经理人的“招牌”,如果在他所任职期间,其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善,那么经理人很有可能被辞退,甚至永久退出经理人市场。经理人市场的健全使得维护股东利益,创造良好绩效的经理人得到认可,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任职期间为了满足其自身利益而罔顾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现象。
3.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对外报告
英美等国的证券市场发达,股票交易活跃,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披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美公司的董事会内部虽然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它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对于一些对股东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的披露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英美等国,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逐渐兴起。公司可以聘请他们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审计并发布报告对外披露,证明公司信息的可靠性。这种外部审计机构的参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公司违法经营的发生,对公司现在的以及将来的股东负责。
4.采用股票制期权激励经营者
对于经营者的激励,除了高水平的短期激励外,还可以授予其公司的“股票期权”。这种长期激励方式与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相联系,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越好,经营者通过买卖股票赚取的差价收益越高,这样经营者就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这种激励方式没有要求经营者必须回购股票的义务,经营者不必承担风险。
5.控制权市场活跃
英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化的一个影响就是并购市场的活跃。并购者通过收购市场上小股东或机构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如果并购活动成功,那么公司的经营者就会面临被解雇甚至永久退出经理人市场的风险。为了避免并购活动发生,经营者制定了反并购议案、毒药丸计划、金色降落伞计划等一系列计划,但这些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并购活动的发生。因此,要避免并购活动发生,经营者必须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公司的市价,满足股东利益的要求。
三、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评价
1.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点
(1)资本的优化配置
英美等国的证券市场发达,股东根据证券市场上公司股价的涨落、回报率以及资本的流向来决定其自身的投资方向,降低了投资的盲目性,保证了资本合理流向优势产业。
(2)保障股东的利益
英美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至上”,通过证券市场的活跃、公司对外信息的披露,股东可以监控公司的经营情况,确保对公司的出资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3)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自由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司能够有效合理地发展,制度上的引导是必需的,公司所发生的纠纷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因此,英美等国市场经济的成功一定是具备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4)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作为来自公司以外的人员,使得董事会更加独立于经理层,可以有效监督经营者业务执行行为,避免经营者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5)外部审计制度
聘请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保证对外公布信息的质量,使股东可以从公司对外报告中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作出有效的决策。
(6)专门委员会
通过设置不同的专门委员会,使董事会成员分别参与、决策、解决专业“对口”的事项和问题,提高公司决策机制标准化程度和决策效率。
(7)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和创新的股权激励机制
经理人市场的成熟与健全为公司聘请到更加有能力的经营者提供了保障。而给予经营者的,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相连的长期股票期权激励促使经营者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业绩。
2.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缺点
(1)股东的“搭便车”和“用脚投票”
英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股东为了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罔顾公司利益的行为发生,必须对其行为进行监控,由此产生“代理成本”。但是,许多小股东不肯或者难以监督经营者,便寄希望于其他股东,这就是“搭便车”。证券市场的发达以及股东对监管权的消极对待使得股东在公司业绩不良时习惯“用脚投票”,即通过转让股票来给经营者施加压力。
(2)存在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股东为了得到出资回报,习惯追求公司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善,就可能会引发股东转让股票,甚至发生并购,不利于经营者的职业发展。因此,为了迎合股东对于利益的需求,经营者通常会以追求当前利益作为公司的首要经营目标,而不考虑公司的长久发展问题。
四、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用手投票”
随着英美等国的非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份额增加,外部投资者的所有权更加集中,短期大量抛售股票不再现实,这使得机构投资者必须把眼光放长远,注重被投资公司的长期利益,并且机构投资者一般都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专业人员,有能力参与公司的治理,可以积极实施对公司的监管权力,这也能够促使公司经营者制定公司的长期经营目标,谋求公司的长远利益。
(2)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对于对公司的成功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及有创新的技术人员,给予他们公司的股份,落实员工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身份,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又能对遏制恶意收购公司发挥重要作用。
(3)放松对商业银行从事非传统银行业务的限制
通过法律解除或者放松对商业银行直接投资的限制,准予商业银行可以有限度地进行直接投资,可以以股东的身份直接参与公司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