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寒热错杂的心悸
这位老太太的病乍一看没什么,就是心悸心慌不适住院的。心电图只是有一些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而已。可是细细了解一下病情,还真是有点特殊。
患者,七十多岁,中等个子,面色偏暗,住院就是因为最近心慌加重了老觉得心悬着一样,没有着落,自汗出明显,特别怕冷,口干,睡眠很差,时有胸闷憋气,无胸痛,有时夜间憋醒,膝关节疼痛,大便每天两三次,有排不尽感,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缓,双下肢不肿。
因为担心心脏血管问题,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可能因为期前收缩引起,但患者一直服用美托洛尔治疗,故而想试试中医治疗。
从口干,舌红少津,苔薄黄来看,似乎是热证,但是患者怕冷明显,脉象缓而不滑数。如果是热郁于内,阳气不得宣透,可以见到四肢发凉,所谓“热深厥亦深”嘛!往浅一层说这种情况会有畏寒的表现,因为热郁于内,外寒可进一步使毛腠闭合,热不易宣透因此会出现畏寒症状但患者脉象不数,也不滑。还有就是患者自汗出明显,如果说热郁于内,表有湿浊阻隔,虽然汗出,应该汗出不畅。但是从患者表现来看,无法找到湿浊的影子。所以热郁于内是不能解释患者所有病症的,病机应该是寒热错杂的。
回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剂,诸如黄连汤、泻心汤、乌梅丸、干姜芩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等。忽然脑子一转,这不是有点像附子泻心汤证嘛!但是患者没有心下痞满的表现啊。我习惯性地查了一下腹部,胸胁苦满确定是没有的,胃脘部向下压的时候,患者很痛苦,我眉头一舒,这下“心下痞”也有了,没问题肯定是附子泻心汤证。仲景原文是“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再次细细体味脉象,右关确实有点点浮。我开了三剂附子泻心汤,原文要求麻沸汤泡大黄、黄连、黄芩三药,而后再加煎煮的附子汁一起服用。这样开药在医院煎煮不太现实,还是把药一并煎煮了,只是三黄药量很小,用量是附子12g、大黄3g、黄芩6g、黄连3g。
患者服用后,当晚睡眠明显好转,三剂药下去,心慌汗出症状减轻大半,摸脉早搏基本消失。患者之后又复诊了两次,还是前方为主,一次加用了一点栀子和豆豉。总体感觉良好,心慌胸闷症状已经解除,只有一些恶寒,偶尔有点汗出,大便也一天一次,排不尽感没有了。
这个患者我刚开始也有些犹豫,毕竟七十多岁了,还用三黄来泻,患者脾胃能耐受吗?
但后来一想,张仲景少阴病还用大承气汤三急下呢?何况怎么看都符合附子泻心汤方证。附子可以温经散寒,患者有膝关节疼痛,加之有恶寒症状,不是进一步佐证了吗?“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虽然没有主诉心下痞满感,但是通过腹诊探测到了这一点,且患者睡眠不佳,不是另一佐证吗?患者大便虽然一天两三次,但有排不尽感,不也是需要大黄通利的佐证吗?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早搏,通过中医方证、药证分析还是挺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