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83/43603783/b_43603783.jpg)
第七节 余杭区血吸虫病螺情调查报告
余杭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从东、北、西三面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西长约63km,南北宽约30km,总面积约1 220km2,现辖20个乡镇(街道),共有建制村180个,社区186个,户籍人口109.86万,外来流动人口近200万。余杭地理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水网区,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气候特点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8~16.2℃,年平均降水量为1 391.8mm。
余杭区历史上钉螺孳生环境十分广泛,1985年统计历史有螺面积32.46km2,有螺乡(镇)46个,占全县乡(镇)的83.6%,历史血吸虫病病人有78 564人。流行类型有水网、山丘型,疫情十分复杂。当时区域内主要有两个自然流行区:一片是整个苕溪水系流域,属于山丘型流行区,共有33个流行乡镇,占全县流行乡镇的71.7%;另一片是上塘河水系,属于水网型流行区,共有13个流行乡镇,占全县流行乡镇的28.3%。
余杭血防系统始于1955年,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传播控制标准),在此过程中血防工作主要围绕消灭钉螺为主攻方向,采用土埋、药杀和土埋加药杀等方法对有螺地区反复灭螺面积达59.63km2,查灭螺投工404.4万工。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1979年,实有钉螺面积43 000m2,与当时历史有螺总面积相比下降了99.87%。20世纪80年代起,钉螺面积从多到少,从面变成片,从线变成点,查灭螺措施也更趋完善,采取“三光四不留,查灭螺责任制,查灭螺奖励”等措施,螺情减轻较快,到1985年钉螺面积下降了99.99%,至1994年全县各乡镇全部达到“消灭”(现改称传播阻断)标准。1995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后,余杭区常年开展螺情监测,2008年后已没有新发螺点。“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保持每年螺情监测1km2以上,均达到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规划的任务指标。
一、调查与质控
2016—2017年,余杭区按照《浙江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浙江省钉螺调查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血防中心关于下发〈浙江省钉螺调查实施细则〉的通知》(浙血防[2016]8号)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钉螺调查工作。
区疾控人员和相关重点镇街人员参加省、市两级培训,对2个镇街7个流行村开展预调查,取得经验。2017年3月10—13日在径山镇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和培训,全区20个镇街40多位血防专管员携带手提电脑参加,各专管员分组对径山镇13个流行村根据历史钉螺登记册、图、账等资料进行历史有螺环境信息采集和拍照,现场回来后即开始地图的制作。这种边学边干,遇到问题现场解决的培训方式受到参会人员的好评。区疾控中心参与了所有20个镇街的检查指导,指导内容涵盖数据审核、实地春季查螺工作指导、软件使用、电子化地图制作等内容。
二、结果和讨论
(一)钉螺孳生环境调查
余杭区历史环境山丘型钉螺面积较水网型高2.75倍,1980年后已无感染性钉螺发现,2008年后已没有螺情发现,见表2-56。
钉螺孳生环境演变情况:历史钉螺孳生环境1 332个条块,历史累计有螺面积32 467 830m2。其中,Ⅳ类环境条块222个,占16.67%,历史累计有螺面积5 942 100m2,占18.30%;Ⅱ类环境变动趋势不明显,无论历史和现在均以沟渠、塘堰为主要条块(表2-57);Ⅲ类环境中变动最明显的是历史水田97块中有89块演变成了旱地,转化了91.75%(表2-58);Ⅳ类环境中变动最明显的是169块历史水田中有163块演变成了其他环境,转化率为96.45%(表2-59)。
表2-56 余杭区钉螺孳生环境调查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56_164711.jpg?sign=1739006047-SoU7Lp2fKNtLQFgHGvk2O6lMgOQOl2lE-0-f420d5c8ee84f01e6b6db3e094fddd52)
表2-57 余杭区Ⅱ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57_164712.jpg?sign=1739006047-g4tfABIVLboOT0FD4tKbrlqpw8Ep80gx-0-bab83e7d91f9709d04bd04c63649b611)
表2-58 余杭区Ⅲ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58_164713.jpg?sign=1739006047-t4FhnXFh1OGC5l8jZl1RrFSkpQErbjbp-0-791bf000e79bf0924830d2fb8b5f8faa)
表2-59 余杭区Ⅳ类钉螺孳生环境演变类型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59_164714.jpg?sign=1739006047-4vVna2FyXUcsXevG8MLApGILi8ng8MeV-0-05032a39c5db783a5d272d31cfd07dd5)
(二)钉螺分布调查
1.调查概况
2017—2018年钉螺调查期间结合螺情监测,采用环境抽查法,共监测环境条块1 332处,监测面积19 418 251m2,环境设框349 135框,结果没有查获钉螺,环境植被以杂草为主共852处,占63.96%。调查概况见表2-60~表2-62。
表2-60 余杭区不同流行类型环境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0_164715.jpg?sign=1739006047-6jO7iQvOAMCINDDKRB4JsKdWZYJDnnzZ-0-20b60b396208bec56720c3db6b126a14)
表2-61 余杭区不同植被类型环境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1_164716.jpg?sign=1739006047-JlXMCvBIVvqQXVDG407TBDJwsMDt4ZFP-0-253acdf097d9542f459c96e4a338ee90)
表2-62 余杭区不同环境类型螺情现况调查基本情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2_164717.jpg?sign=1739006047-2Avk4lZQsADVs0ehR4GA5NmHWPo4C7ng-0-7f445e624f878ddd8dc85429b7732106)
2.现场调查结果
本次螺情监测结果没有查获钉螺,见表2-63~表2-65。
表2-63 余杭区不同流行类型环境钉螺调查结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3_164718.jpg?sign=1739006047-HmLbnnQouXJomY6TP4q5vu2Doi3D5EQT-0-40fd3559e8998a1f6bed6d5a6ae76fc2)
表2-64 余杭区不同植被类型环境钉螺调查结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4_164719.jpg?sign=1739006047-lHay3YXptsz6t9jIe6jEFclUssbK62Pg-0-e93ee842dd6a8c55c899d737f82259c6)
表2-65 余杭区不同环境类型钉螺调查结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6C6B5/22919001909680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2-65_164720.jpg?sign=1739006047-piJ5LfHDJQtLdEfuM6k0GYwriS4lmItl-0-8cfbba5539015e3341638e0107d4094b)
历史上余杭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类型有水网、山丘型,历史有螺面积超过30km2,主要局限在20世纪50—70年代,占99%以上。通过近半个世纪综合防治,1980后已无感染性钉螺发现,1994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进入监测巩固阶段,2008年后已没有螺情发现,血防“三无”成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
本次钉螺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年城市化进程加速,钉螺孳生环境已发生了一定的演变,以往的水田多数已转化成现在的旱地和其他环境(道路和住房设施等),已有18%以上的历史有螺孳生环境(Ⅳ类环境)得到彻底改造,在环境改造方面平原水网型地区快于山丘型地区。结果还表明,目前余杭区仍有80%以上的Ⅱ类、Ⅲ类历史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改造,这些环境多数是原生态山丘型地区,环境中杂草等植被丰富,加之自然地理属性和气候特征,有利于钉螺生长,因此螺情监测工作仍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螺情监测重点是山丘型地区,所涉及的6个镇街所有历史流行村年度开展全面普查,其他镇街开展1 / 3村轮查。
余杭区达到消除标准后,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周边地区还存在有螺区域,物流互通,各地苗木花草等植物输入,导致螺情输入随时有可能发生。二是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属于回顾性,由于年代相隔较长,历史资料登记的地名不断更改,存在记忆偏倚和报告偏倚。钉螺调查资料需要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断补充、完善和纠正,提高精准性,提高电子地图等信息化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陈青华 胡永勤 唐爱奇 王来根
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