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OCB液晶显示模式
1984年,美国泰克公司的P.J.Bos等人提出了OCB液晶显示模式,因其中液晶排列近似于π,相应的显示屏又称为π盒。1993年,日本的T.Uchida对这个技术进行了液晶显示器的开发,主要研究了其宽视角特性。而后很多研究对该液晶显示模式的展曲到弯曲的转变、响应时间和宽视角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在OCB液晶盒中,基板表面的预倾角是相反的,该角度约为5°。如图2-31所示,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为展曲状态;在低电压驱动下发生对称的展曲形变;当电压超过某个临界值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可转变为弯曲状态;在更高的电压驱动下,获得暗态。OCB液晶显示模式的显示是在弯曲状态下高低电压变化形成的显示。表面相反的预倾角可以提供两个优点:①显示器的视角是对称的;②弯曲取向中不存在背流效应,但是还有流动效应,可以使响应速度非常快。
图2-31 OCB液晶盒中在不同电压下的指向矢分布图
液晶分子的取向和液晶分子的流动是相互关联的两种现象,在液晶取向转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液晶的流动,流动又导致液晶的质心位置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背流效应,如图2-32所示。背流效应在如图2-32(a)所示的平行排列的液晶盒中非常明显,在弛豫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延迟时间;在如图2-32(b)所示的OCB液晶盒中,上下液晶层的指向矢在电场的作用下偏移方向不一致,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使得在调整取向的过程中只有流动效应,促进液晶分子向着最终状态旋转,从而缩短器件的响应时间。
图2-32 液晶盒中背流效应和流动效应示意图
OCB液晶显示器的快速响应来自3个因素:偏置电压效应(只有靠近基板表面的液晶有较大的倾角变化,也称为表面模式效应)、液晶中的流动效应和半液晶盒效应。具体到各因素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因子大约为:半液晶盒效应为1/4,液晶中的流动效应为1/2,表面模式效应为1/3~1/2。总体效应,OCB液晶显示模式的响应时间大约为TN液晶显示器的1/24~1/16,一般,OCB灰阶响应时间短于3ms,比普通的VA和IPS液晶显示模式短很多,这对液晶电视应用来说很重要。
为了让OCB液晶盒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对液晶盒进行预热,将初始的展曲状态转变为弯曲状态。这里存在一个临界电压,只有施加电压超过该临界电压(等效于其他液晶显示器的阈值电压),液晶盒中液晶才能存在于弯曲状态。该临界电压与液晶材料参数和预倾角相关,可以表示为
式中,K11、K33分别为液晶的展曲和弯曲弹性常数;α为表面预倾角;αc满足下式:
从展曲状态到弯曲状态的转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不同的转变方法需要的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OCB液晶显示器中的指向矢分布在一个平面内,导致在驱动电压下液晶层中上下表面处剩余的延迟量不能互相抵消,因此需要复杂的补偿膜结构,来获得好的视角特性。如图2-33所示,OCB液晶盒两侧使用盘状液晶膜和双轴补偿膜后,对比度视角具有很好的对称性。
虽然OCB液晶显示器能够表现出较好的视角特性,但是依然存在视角不对称的特性,还存在灰度反转的特性,因此在高质量的显示器中不能得到应用。幸好,OCB液晶显示模式具有很好的响应速度特性,可以应用在光开关器件中。OCB液晶显示模式主要应用在液晶光阀和3D投影机系统中的偏振旋转器中,能够在驱动的作用下实现响应时间短于0.1ms的响应速度。
图2-33 OCB液晶显示器的补偿膜结构和对比度视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