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小池
李泰得到夸奖,谦虚了一番后,坐了下来。
这下自然没有人跟李承乾抢了,李承乾站起来,行了一礼,将自己的诗念了出来。
李承乾非常聪明,加上身为太子,除了平常在崇文馆学习外,还有李世民专门安排的教导,加上年纪又比李泰大,所学知识,自然不是李泰可比的。
不管在用词还是诗的意境方面都比李泰高明不少。
但是孔颖达并没有夸赞李承乾,只指出来一些缺点,然后就叫李承乾坐下了。
周瑾看到李承乾坐下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好看,暗自摇了摇头。
孔颖达或许并没有私心,只是觉得李承乾身为太子,做的好是应该的。
或许也有担心李承乾骄傲自满的考虑在,所以没有夸赞李承乾。
但是他却忽略了李承乾即便是太子,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已,他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后世很多人分析,李承乾之所以最后会造反,其实和他的那些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李世民为了培养李承乾成才,给他安排了很多老师。
那些老师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非常严厉,稍有不对,就大加指责批评。
而李世民知道后,就会训斥李承乾。
加上李泰也非常有才,经常被人夸赞,而李世民又对其非常宠爱,导致李承乾很没有安全感。
长久处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最终导致了李承乾承受不住,开始了自暴自弃。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李承乾身为太子,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又如何能当好皇帝。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承乾之所以会走到那一步,并不是短时间造成的。
周瑾记得前世看过一个老师关于教学生的心得。
那个老师说,对于学生适当的鼓励非常有必要。
这种鼓励,不仅仅是老师的鼓励,还有父母的鼓励。
周瑾看完这段话,曾经仔细思考过,发现以前的同学,经常被老师夸奖的人,成绩大多数都非常稳定。
相反,那些成绩一般的,又经常被批评,反而成绩越来越差。
李世民对李承乾期望非常高,那些教导他的老师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
但是李承乾做的好,在他们眼里都是应该的,得不到认可,一旦做不好,就会迎来批评,这样李承乾不废才怪。
虽然看出了这点,但是周瑾也无可奈何。
接下来,又有几人念了自己的诗作,即便再差的,孔颖达也夸赞了几句,然后再进行点评。
见没人再起来,长孙冲自信满满的站了起来。
周瑾有些诧异,他们虽然定下了赌约,但是并没有规定一定要谁来比试。
事实上,双方不管是谁的诗都可以。
这段时间接触,周瑾对长孙冲也有些了解。
长孙冲才学倒是有一点,毕竟是长孙无忌的儿子,自然不可能是草包一个。
不过长孙冲一方还是有几个人比他才学更好。
但是现在看长孙冲的样子,显然是要自己出战,他哪里来的这个自信?
长孙冲不知道周瑾的想法,对着孔颖达行了一礼,念道:“荷溽於大节,声微难昭昭。花开四海溉,沐发五马翮。”
“好!”学堂里很多人听完,大声叫号。
即便是之前李承乾和李泰的诗,都没有引的众人叫好。
王敬直眼中闪过一丝荫翳,长孙冲这首诗比他那首强了不知道多少倍,然而长孙冲之前一直夸他的诗好,他感觉长孙冲好像在故意羞辱他一样。
长孙冲要是知道王敬直的想法,一定会觉得冤枉死了。
这首诗根本不是他写的,而是他爹长孙无忌去年写的,只不过这首诗没有流传出去,知道的人并不多。
后世流传的诗,只有一部分,有一部分早就遗失了,还有一部分干脆就没流传下来。
那些文人,平常闲暇的时候就会写写诗,写诗在唐朝就和后世的一些娱乐活动一样。
他们私底下写的诗,并不一定会公布出去。
长孙冲自以为知道的人非常少,觉得在场应该没人知道。
但是孔颖达恰好是那很少的一部分人中的一个。
孔颖达听完,眉头微皱,不过君子不揭人短,他也不好点破,只是微微点头,说道:“还有人要分享自己的诗作么?”
长孙冲一愣,这不对啊,不是该夸我一顿么?
周瑾站起身来,拱手道:“孔博士,学生有诗。”
孔颖达点了点头,示意周瑾念。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瑾的声音非常平淡,并不像刚刚众人念诗那样摇头晃脑,激昂顿挫。
好吧,主要他不会。
但是等周瑾念完,整个学堂一片寂静。
“好诗!真是好诗!”孔颖达率先回过神来,有些激动的说道。
孔颖达压制住心中的激动,说道:“写景物的诗,最高境界就是让人读后,有一种看到真实景色的感觉,这首诗用词虽然简单,甚至给人一种写的非常细的感觉,但是一看这首诗,就好像一幅画在眼前缓缓展开。”
李承乾他们只能感觉到这首诗写的非常好,但是又具体说不上哪里好。
听孔颖达这么一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众人看向周瑾的目光,有惊讶,有惊疑,有嫉妒。
长孙冲失声道:“不可能,这首诗不是他写的,肯定是他买的,他怎么能写出如此好诗?”
虽然孔颖达还没说谁的诗好,但是之前别人的诗,孔颖达都是先夸赞,然后指出其中的缺点。
唯有他的诗和周瑾的诗没有。
但是孔颖达并没有夸赞他的诗,反而是周瑾的诗赢得了极大的赞美。
想到输了的后果,长孙冲就不寒而栗,他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周瑾闻言冷笑,他确实写不出来,但是长孙冲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他诗是买的?
孔颖达闻言也有些惊疑,实在是这首歌写的太好了,他也有点不敢相信是周瑾写出来的。
但是要说周瑾是买的,孔颖达更加不信。
民间是有卖诗的,但是谁会把一首能够流传千古的诗卖给别人?
这首诗传出去,就能声名鹊起,受用无穷,傻子才会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