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贵阳行进录(2007-2012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

(注:这是李军同志2011年12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Adhere to the Road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and 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an Eco-city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八届贵阳市委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历届市委工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埋头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贵阳从“洼地”上崛起的新局面。

一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面对贵阳经济总量小、在省会城市中排名下滑的问题,我们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把发展速度拉起来。初步预计,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8倍、2.87倍,达到1388亿元、16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均上升1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4倍、1.92倍,达到400亿元、180亿元。针对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振兴工业经济,按照“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思路,实施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首钢贵钢新特材料、中铝铝板带、开磷息烽磷煤精细化工、贵州奇瑞客车、黔轮胎异地技改等项目,建成贵阳卷烟厂异地技改、皓天LED蓝宝石衬底材料、振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等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34.2%。坚决推进磷、铝等资源就地转化,原有项目转化率超过60%,新上项目转化率达100%。规划建设十大工业园区,贵阳高新开发区通过调整区位新增面积60平方公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托管新增面积17平方公里,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奋力发展服务业,贵阳被列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年均增长48.5%;会展业异军突起,今年举办各类会展300余场;金融业取得新突破,成功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花旗、中信、浦发等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我们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蔬菜、水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认证606个。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贵阳市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是唯一入选《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的省会城市;与气候组织合作开展的“千村计划”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被评为最佳案例之一,是唯一入选的中国项目。《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列第4位。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全市城乡协调发展。成立了省市共同参与的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大大提高了省会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切实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编制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完成了中心城区控规、重点地区和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以及77个专业规划、一市三县总规和城区控规、100个乡镇规划、427个村庄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32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平方公里。着力完善老城区等区域的功能性设施,建成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筑城广场;推进彭家湾、渔安安井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了中心城区综合管网入地工程,改造中心城区道路14条、农贸市场177个,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功将中心城区长途客车站搬迁到金阳客车站和客运东站,将花溪大道沿线汽贸市场搬迁到孟关国际汽贸城,将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迁到石板农产品物流园,“稀化”老城区取得重大进展。金阳新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5万,建成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观山湖公园等功能性设施,即将建成贵阳城乡规划展览馆,新区成为贵阳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同时,高度重视县城和乡镇道路、供水、供电以及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城镇和村寨。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08年10个区(市、县)全部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

三是强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规划建设“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建成了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二环路以及机场路、甲秀南路、北京西路、水东路、黔灵山路等骨干道路,共投入资金330多亿元,相当于以往20年市政道路投资的总和。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从5.44平方米提高到7.3平方米,达到国家规范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336亿元的“一环一射两联线”(一环,即环城快速铁路;一射,即贵阳至开阳快速铁路;两联线,即修文久长至开阳永温铁路、清镇至织金铁路)市域快速铁路网和总投资386亿元的城市轻轨1号线、2号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物流集散地贵阳铁路枢纽改貌货运中心,积极推进贵阳新火车北站以及贵阳至重庆、广州、成都、长沙、昆明等快速铁路建设,全力配合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贵阳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156个行政村实现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建成村寨串户路5400公里、农村沼气池22万口,完成基本农田改造15万亩;新建鱼简河等8座水库,治理病险水库38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0处,解决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

四是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围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成立12家市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筹集建设资金504亿元,市场化融资取得重大成果;进一步完善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切实调动了市、县两级的发展积极性;完成国企改制重组209户,实现了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聚集;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准入范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从39.5%提高到44%;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农业规模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党委群众工作委员会,组建群众工作中心和群众工作站,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群众工作网络;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重心下沉,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调动统一战线力量,成立各级和谐促进会参与化解社会矛盾,获得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开展贵阳市居住证办理试点工作,使外来人口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被列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围绕大力招商引才,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建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9%;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市级625项行政审批事项核减到93项,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持续开展“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专项活动,查处了一批服务态度差、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典型案件;成立六个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和港澳招商工作组,开展专职专业招商。五年来,引进内资实际到位2027亿元,年均增长25.69%;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1.18亿美元增长到33亿美元,增长1.95倍。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18名,其中博士105名,硕士和副高职称以上人才引进与流出比从8.6:1提高到27:1。

五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青山绿水,生态优势更加突出。针对一段时间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的严峻形势,采取组建两湖一库管理局、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设立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等措施进行专项治理,“两湖一库”水质目前稳定在二类、三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针对环城林带遭到破坏的状况,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响森林保卫战”专项行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福海生态园”案件,得到社会各界普遍拥护;大力开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新增绿地180万平方米,完成155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采石迹地恢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8%,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针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的问题,新建1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16万吨提高到65.6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5.2%;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针对部分企业影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的情况,搬迁贵州水泥厂甘荫塘厂区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关停贵阳电厂、贵阳钢厂的落后设备,取缔28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5%左右。针对局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状况,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统筹农村治理污染、利用废弃物和发展清洁能源,创建了一批生态示范区、生态乡(镇)、生态村。针对有的地方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调动了各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六是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市民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和“十大民生工程”,五年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50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5%以上。为解决“上好学难”问题,在云岩、南明两城区小学和初中开展学区化改革,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两免一补”,受益学生达15万人,获得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建成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新校区,开工贵阳职教园区,推动贵州花溪大学城建设。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建成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89个,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40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52个,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被列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为解决“看病难”问题,着力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72.6%提高到9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从73.92%提高到91.6%;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83.8%;实现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为解决“养老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全国较早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7万人,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并将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为解决“住房难”问题,将3.4万户家庭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受益农民25万人。为解决“治安难”问题,始终保持严打“两抢一盗”的高压态势,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群众安全感从2007年的70.75%上升到2011年的84.33%。五年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8196元、4088元,达到19418元、7530元。2011年贵阳市民幸福指数为89.2,比上年提高1.82个点。

七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城乡文明程度上了新台阶。提出并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大力倡导忠诚、诚信、孝顺等传统美德,涌现出李泽英等一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规划建设孔学堂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集中整治网吧及校园周边环境,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市46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广播电视台、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办公助”的贵阳交响乐团;成功承办了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连续获得金奖;京剧《布依女人》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提名奖。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贵阳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176个农民文化家园、4129座农村广播站,农村广播电视户通率超过90%,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八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干部执行力显著增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部署,共选派1.8万名干部为企业、项目和基层群众办实事。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开展“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公开遴选”、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等工作,注重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中考察识别干部,重用、提拔了一大批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干部,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以及全市组织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今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5.35分和87.82分,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倡导全市党员干部做到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干部辛苦指数测评,用两年时间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执行力专项培训。以“三强一创”为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将村(居)组织工作经费和干部生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定期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通过设立“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弘扬廉政文化,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侨务、对台、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中,我们还群策群力办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奋力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对2008年和2011年年初的特大凝冻灾害、2010年春和2011年夏的特大旱灾,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团结拼搏,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打造了立足贵阳、面向世界的高端论坛,向国际社会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了贵阳、贵州以及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推动了生态文明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三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三创一办”。成功、圆满、精彩地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别贡献奖”,获得贵阳人民奋力争取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充分展示了贵阳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提升了贵阳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去五年,贵阳的事业突飞猛进,贵阳的面貌焕然一新,贵阳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一切,是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完成的,是在内部有担忧、外部有疑虑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指导,给予亲切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省委、省政府对贵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特别是去年召开了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给贵阳市“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营造了省市合力推进贵阳加快发展的空前良好氛围,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干劲。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员亮出身份,冲在一线,顽强奋战在工作最艰苦、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无怨无悔,表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不愧为筑城人民的优秀儿女;全体市民深深热爱贵阳,自觉为建设美好家园“添砖加瓦”,彰显了新时期贵阳人的良好形象。

二、必须牢牢记取的宝贵经验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其中最宝贵的就是:必须确立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思路决定出路。越是贵阳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有好的发展思路来指引。好的发展思路来自哪里?来自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紧密结合。我们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深刻认识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准确把握贵阳市情,深刻认识到,贵阳地理区位差、土地资源少、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生态相对较好、能矿资源丰富、后发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在区域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为此,我们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确立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奋斗目标。这个发展思路,既体现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又有利于贵阳扬长避短,以特色取胜,因而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广泛赞同和外界的普遍认可,在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中,在挖掘潜力、推进发展中发挥了旗帜作用。实践证明,结合就是落实。只有在结合上下硬工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科学理论才能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地方发展才能走上健康轨道。

2007年市委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后,我们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的要求,专心致志、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2008年八届六次全会、2009年八届八次全会、2010年八届十次全会,都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主线,贯彻到总体部署、措施制定和工作安排中,年年都有新作为。这期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我们没有动摇,而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开展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了实质性进步。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们没有动摇,而是“借机成事”、谋求“弯道超车”,收获了发展加快、民生改善的可喜成果。面对极少数同志把发展工业与建设生态文明对立起来的糊涂认识,我们没有动摇,而是通过思想引导消除误解,通过埋头实干凝聚共识,实现了工业振兴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践证明,坚持才有收获。对于认准的正确发展思路,只有持之以恒、奋斗到底,不被困难所吓倒,不为非议所动摇,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形势不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我们党的理论必将与时俱进,贵阳市情也会有新的内涵。不论客观情况发生什么变化,“结合”的根本方法不能变,“坚持”的顽强意志不能变。这条宝贵经验,是全市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贵阳的共产党人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开拓创新的重大成果,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百倍珍惜、牢牢记取!

三、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为:一是发展不足,欠发达地位没有改变,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二是结构不优,三次产业的增长都还比较粗放,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三是人才匮乏,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四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存在不小差距,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五是部分企业治污效果不理想,局部地方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压力大;六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市场物价、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不少,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维护省会城市和谐稳定的难度增大;七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为紧迫。这些问题表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大幕刚刚拉开,“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借口停滞不前,必须更加坚定地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更加突出地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为实现“十年见成效”而努力奋斗。

贵阳是省会,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贵州的实力,代表着贵州的形象。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殷切希望贵阳市在全省“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这是对我们的更高期望、更大信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各兄弟市(州)纷纷谋求增比进位、实现跨越,贵州高原处处涌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贵阳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气魄,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才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保持省会城市的荣誉。

综观国内外大局大势,建设生态文明的导向愈益明显,探索实践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进程虽然异常艰难,但前进步伐不会停止,必将推动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倒逼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为了寻找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复苏,竞相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党的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把建设生态文明从理念变为行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潮流势不可当,大好机遇不容错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巩固先行优势,勇立时代潮头。

总起来说,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是谋求贵阳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更高要求的具体行动,是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贵阳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一先二超一提升”。“一先”,即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即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即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5个点,达到93左右。

“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奋斗目标,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整体。“一先”,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各方面达到规定指标,是对发展水平的综合检验。“二超”,必须奋力增加总量、提升速度,是实现“一先”的重要途径。“一提升”,是全市老百姓的共同愿望,是“一先”、“二超”的根本目的。这个奋斗目标,体现了“好”和“快”的统一,体现了“见物”和“见人”的统一,体现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是今后五年贵阳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载体。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标志着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征程上又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我们已经取得了以“三创一办”为载体、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胜利,现在,让我们喊着“一二一”的口令,跑步奔向“一二一”的奋斗目标吧!

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绿色的经济生态

绿色的经济生态,基本内涵就是“发展必须绿色、绿色推动发展”。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必须选择更科学的方式、更先进的技术,既要最大限度提升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崛起。

一要做大做强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主战场。要继续按照“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思路,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工业经济扭降为升、提速增效的喜人局面。传统产业要高端化,加快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步伐,发挥组合优势,形成多产业配套、耦合共生,使产品结构从初级向精深转变;以主机和总装为龙头,发展核心技术,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特色产业要集团化,运用市场和行政的力量,改变目前小、散、弱的状况,加快制药和特色食品行业整合,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更多的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规模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通过五年努力,将装备制造业、磷煤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将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等产业培育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要加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扶持旅游骨干企业,精心办好“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季”和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提升“爽爽的贵阳”品牌影响力,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要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集中力量打造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酒博会等高端会展品牌,用5~10年时间建成“中国夏季会展名城”;要顺应贵阳现代交通体系日趋发达的态势,加快商贸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努力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物流中心,使物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贵阳金融中心建设,支持贵阳银行、贵阳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着力引进更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更好地为本地实体经济服务,特别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必然途径。要结合省会城市的特点,紧紧围绕市民“菜篮子”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实现“服务城市”与“富裕农民”的统一。抓紧规划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园区和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认证以及农产品标准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二要把绿色发展落实到园区、企业、个人三大主体。园区是承载绿色产业的主体。十大工业园区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充分考虑入园企业的关联性,延长产业生态链,形成产业集群,坚决避免低质同构、不良竞争;集中建设垃圾分类回收、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等设施,实现园区公共设施使用效率最大化、园区污染最小化。特别是要大力支持贵阳高新区和贵阳经开区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优”活力,加快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成为全市人才和知识最密集、高新产业最集中、人居和创业环境最好的绿色发展高地,争当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确保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排位前移。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十大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企业是实现绿色生产的主体。要把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制定绿色标准、生产绿色产品;引导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工艺流程优化等措施,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排放。要在园区和企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大力普及水煤浆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燃煤锅炉,确保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90%。个人是推动绿色消费的主体。要倡导市民提高消费品质,尽量选购有绿色标签、绿色认证的产品。倡导市民养成重复使用、再生利用习惯,少用一次性制品,推广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家庭循环用水等做法。倡导市民通过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少开空调,不买过度包装产品等行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三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科技三大作用。政府要当绿色经济的“发动器”。进一步制定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资金、税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实行绿色项目走“绿色通道”。在招商引资中,要改进方式、加大力度,多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把好绿色关口,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管能提供多少产值、多少税收,一律不能引进。市场要当绿色经济的“助推器”。运用好价格杠杆,通过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益导向机制,调动企业绿色生产、居民绿色消费的积极性。着力培育绿色市场主体,支持更多民营企业进入绿色产业领域,五年内使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55%左右。科技要当绿色经济的“加速器”。抓紧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融合,最大限度盘活科技存量,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建设“人才特区”,大气用才、大度容才、大方励才,以比外地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周到的服务、更加广阔的平台,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超常规引进一批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学科或技术带头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到贵阳创业,确保五年内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五、提升全域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构建宜居的城镇生态

城镇因人而建,人是城镇的主角。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必须着眼于人的需求,努力使城乡规划建设更加合理、公共设施更加齐备、生活环境更加整洁,真正实现“城镇让生活更美好”。

一是坚持人本理念,高起点编制城镇规划。城镇是否宜居,首先取决于规划设计是否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编制分区规划、控规、修规、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要按照构建城镇生态系统的原理,把贵阳山多、水多、林多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建设人与城镇、人与自然、城镇与自然相得益彰的生态家园。要“显山”,处理好道路与山体、建筑与山体的关系,高水平建设山体公园,让山因城而贵,城因山而美。要“露水”,想方设法把湖泊、河流敞亮出来,把更多的水体引入城镇,成为城镇景观的“点睛之笔”,增添城镇灵气。要“见林”,“见缝插绿”,建设绿化精品,让林和城相互掩映。要“透气”,科学设计建筑物和片区布局,严格保护好城镇禁建区和通风走廊,控制建筑容积率,增加自然通风,保持城镇通透。通过山、水、林、城的有机组合,使各组团、片区镶嵌在绿地、森林、湿地、河流之间,真正实现“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要充分发挥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规划水平,加强规划监督,严查违法建筑,切实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

二是优化人居环境,高水平推进城镇建设。城镇布局合理和功能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从贵阳市特殊的地理条件出发,坚持组团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形成老城区、新城区和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老城区要在千方百计降低人口密度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大规模成片改造,三年内基本完成95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中心城区44个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度。金阳新区要积极适应辖区面积扩大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服务,加快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业,打造生态型、园林式的现代化新城。要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二环路和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路(艺校至清镇段)城市带,高品质建设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设施方便的低碳社区、绿色社区。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大力推进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北部工业新城的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积极推进贵安新区、双龙新区、北部新区等建设,促进黔中城市群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一体化。依托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贵阳至毕节、贵阳至都匀等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一批工矿型、商贸型、旅游观光型特色小城镇,提升环境质量和综合承载力,辐射周边村庄,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同时,积极推进撤县(市)改区工作,使其尽快与中心城区融合,实现集群化发展。

交通发达、出行便捷是城镇宜居的基本要求。要着眼于提升贵阳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全力配合建成贵阳新火车北站,贵阳至重庆、广州、成都、长沙、昆明等快速铁路以及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着眼于建立中心城区与一市三县之间更加便捷的通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域快速公路网,并与城市路网有机衔接。继续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在加快建设盐沙路、桐荫路、富源南路、东站路,圆满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次干道,疏通骨干路网之间的“毛细血管”,改善中心城区“微循环”,推广设立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车站等成功做法,加快发展便捷公交系统,完善城市步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完成城市轻轨1号线、2号线和市域快速铁路网建设,适时启动轻轨3号线和4号线建设。要因地制宜、一事一策、多措并举,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三是推行人性措施,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贵阳市虽然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但坦率地说,我们的工作并非尽善尽美,一些时段、一些地方的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得到称号不容易,保住称号也不容易。要认真总结并坚持“三创一办”中的成功做法,完善机构、加强力量,巩固长效机制,在努力保持主次干道、农贸市场整洁有序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车站码头、公共厕所、建筑工地等存在的脏乱问题,确保良好的市容市貌成为常态。要妥善处理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切忌激化矛盾、酿成事端。特别是对城市摊贩,要坚持疏堵结合,既管城市的“面子”,又管摊贩的“肚子”。良好的市容市貌,需要全体市民共同维护。“三创一办”作为提法已成历史,但其精神永驻筑城。衷心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为了自己、为了他人,继续唱响“我参与、我受益、我快乐”的主旋律,积极践行讲文明、讲卫生这个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像呵护自己的小家一样呵护贵阳这个“大家”。

需要强调的是,城乡生态是密切相关、互为条件的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居和谐的生态文明新农村,是构建宜居城镇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村的规划建设,统筹好城乡规划、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针对农村规划滞后、农房建设杂乱无章的突出问题,抓紧使规划和设计控制向村寨延伸,尽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确保城乡建设有序,形成鲜明特色。特别是对民俗文化浓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寨,要精心规划建设,使之惠及今人、传于后世。要实施农村“通畅工程”,着力抓好“出口路”、“经济路”、乡村路建设,提高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改善路网末梢的通行条件、提升通行能力,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销售。要开展高速公路、铁路、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完善通信、电网等设施。通过长期不懈而富有成效的努力,把农村建设得让农民感到很幸福、城里人感到很羡慕!

六、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

和谐,就是共生共赢、各得其所的状态。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必须最大限度实现人与人、经济与社会协调平衡,确保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运行有序,达到安定和谐的新境界。

一要以缩小贫富差距为目标,积极开展城乡反贫困。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在城镇,由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物价过快上涨以及就业技能弱等原因,有部分群众生活陷入贫困;在农村,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以及生病、残疾等原因,还有不少农民生活窘迫,加之国家扶贫标准提高,粗略估计全市还有40万农民需要脱贫。穷人多了,社会难以和谐、难以安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反贫困问题,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让贫富差距回到合理区间,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要通过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凡是有基本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有一份工作。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确保五年内全市农村贫困群众越过贫困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坚持“扩面”与“提标”并举,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险、企业退休养老金、城乡低保、优抚等标准,让每一个贵阳人都生活在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之中。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临时出现生活困难的群众都能及时得到救助,不受冻、不挨饿、有住处、有病能医治,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请各级领导牢牢记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绝对不是社会主义!

二要以强化公共服务为途径,全面加快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而言,贵阳市社会建设“欠账”多,是一块“短板”。如果不尽快补上,不但制约民生改善,而且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造成结构失衡,影响社会稳定。加快社会建设,增加公众福祉,是党委、政府的应尽职责。各级领导必须转变社会建设是软任务而不是硬指标的观念,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抓紧还“欠账”、补“短板”。教育、卫生等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要通过增加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高标准地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房、养老等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特点,要发挥政府的“托底”作用,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安全是党委、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老百姓安全感不高,对社会治安不满意,就是党委、政府最大的失职。“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措施不能松、只能更紧,力度不能减、只能更大。要穷尽所有办法,让老百姓出门放心、在家安心,确保五年内群众安全感超过90%。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大力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社会福利、慈善、残疾人等事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总之,要通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质量改善民生,让全体市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当前,一些矛盾纠纷之所以不能有效化解,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稳,全局难稳。基层基础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要坚持管理重心下沉,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都要将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真正做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要继续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既态度坚决又步子稳妥,力争2012年在全市撤销街道办事处,普遍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扁平化管理;调整乡(镇)工作职责,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积极探索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形成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齐抓共管的格局。基层工作最光荣,基层工作有前途,希望有才干、有文化、有抱负的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为加强社会管理挑大梁。

七、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

构建自强的文化生态我们在长期落后的地方生活,容易甘于落后、麻木于落后;我们发展的基础较差、困难较大,容易信心不足,产生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我们在开放度不高的环境中谋求发展,容易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个人成功靠自强,城市崛起靠自强。在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响亮地喊出:贵阳当自强!全体贵阳人都要有这么一股后来居上的精气神。

“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熔铸了阳明文化精髓,寄托了老一辈革命家殷切期望,蕴涵了中央领导同志谆谆教诲,是激励自强、引领自强、实现自强的力量源泉。贵阳精神昭示我们:要立足于干。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是空喊喊出来的,也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要有干事的激情、成事的抱负,以干事为荣,以不干事为耻。“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干了事,哪怕有缺点,组织也会认可,群众也会拥护,历史也会铭记。要齐心协力干。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内耗、如果折腾,不但误事,还会误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求大同、存小异,顾大局、弃小隙,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要争先恐后干。“不干则已,干则一流。”要掀起“比、学、赶、超”的新热潮,敢同强的争、敢跟快的赛,创造新的“贵阳速度”,用实际行动证明:其他地方能够办成的事情,我们贵阳不仅能办成,而且能办得更好!

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需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贵阳、建设贵阳的巨大能量。一要多出人才多出精品。鼓励文艺工作者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到生动的群众实践中去,提炼素材、获取灵感,潜心创作体现贵阳精神、鼓舞干部群众的优秀作品。制定有利于文艺人才成长、文艺精品生产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名家辈出、名作纷呈的繁荣局面。二要多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筑城广场敲钟迎新仪式、观山湖公园春节灯会,打造彰显贵阳活力的城市名片;加快建设、精心管理孔学堂等传统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敦风化俗的作用;总结提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更好地引领互助友爱的风尚;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三要多培育竞争力强的文化实体。经济相对落后,并不意味着文化必然落后,国内外有许多经济落后而文化发达的先例。宣传文化系统在为贵阳人民自强不息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自身要瞄准一流目标做大做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要强化主业、拓展副业,打造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传媒集团;贵阳广播电视台要集聚人才、开拓创新,努力增强实力、扩大影响力;贵阳演艺集团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建成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贵阳交响乐团要完善管理、提高质量,跻身全国一流交响乐团;贵州京剧院要完善改革措施,做好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京剧领域的地位。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加快建成多彩贵州城、贵州文化广场、贵阳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园。

八、以更严的态度治理保护环境,构建友好的自然生态

“人是自然之子。”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必须更加尊重自然、感恩自然、呵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

一要把水治理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须臾不可懈怠。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是贵阳人民宝贵的“水缸”,饮用水源的功能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保护措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要按照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抓紧建设完备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就近处理、达标排放,特别是要用三年左右时间解决黔灵湖、小关湖水库和水口寺以下河段的污染问题,确保“母亲河”长治久清。湿地是“地球之肾”,要加强对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山湖公园等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在有条件的地方再建设一批湿地,提高自然生态的净化能力。同时,要迅速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加强农村中小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农民饮水和灌溉用水需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保护农村水生态环境。

二要把林保护好。森林是“城市之肺”。要持续开展“森林保卫战”,坚决保护好凝聚几代贵阳人心血的两条环城林带,严禁任何形式的毁坏、侵占林地和违规开山采石、破坏植被行为。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坚持不懈地组织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一代接着一代地绿化山川,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实现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特别是要在环城高速公路和二环路沿线大搞植树造林,做到四季常青。每个贵阳人只有捍卫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义务,而不能有任何损毁的行为。

三要把气净化好。空气清新,是高品质生活的基本标志。在城区,要狠抓汽车尾气治理,加快搬迁污染企业,暂时不能搬迁的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废气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达标排放,保持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95%以上;按照国家要求,抓紧组织开展细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监测,并向社会及时公布。在农村,要引导农民改变焚烧秸秆等落后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四要把土利用好。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财富之母。贵阳土地资源稀缺,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千方百计保住耕地、用好土地。要高标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注重盘活存量土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单位土地上的投资强度。要积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工矿区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加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

贵阳的自然生态虽然有优势,但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我们即使当不了贵阳发展的“功臣”,也千万不要当破坏环境的“罪人”。为此,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必须“严”字当头。严格遵守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侵占“绿线”、“红线”、“蓝线”。严格生态补偿,完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严格环保考核,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格环保执法,充分发挥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的作用,坚决惩处各种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环境就是犯罪,是最大的犯罪!

九、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构建协调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政治生态协调,就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不协调,则人心涣散、风气败坏。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解决关键问题入手,努力使全市政治生态更加协调。

一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当前,个别党组织缺乏民主氛围,少数领导干部缺乏民主作风,严重影响了党员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内民主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是政治生态协调的首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鼓励各种意见充分讨论,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保护讲真话、敢直言的党员干部,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听得进意见,从善如流,闻过则喜,不能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要容得下那些不那么妥当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能排斥异己,更不能伺机报复。在党内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党是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的联系;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坚决反腐倡廉。对我们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老百姓都很称赞;对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的腐败问题,老百姓很有意见。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腐败是执政党的“致命伤”。如果不有效惩治腐败,党就会失去民心。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将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一要狠抓思想教育,让干部“不愿腐败”。若廉洁上出了问题,即使能力再强、功劳再大,都等于零。现在组织上选用干部,对廉洁的考核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全市党员干部,无论是为党的声誉着想,还是为自己的政治生命着想,都应该洁身自好、守住底线,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做一个让老百姓称赞的清官,做一个让亲人引以为荣的好官。二要狠抓制度执行,让干部“不能腐败”。大量事实表明,腐败之所以发生,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严肃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将制度执行的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三要狠抓严厉惩处,让干部“不敢腐败”。始终保持严惩的高压态势,是减少腐败发生的有效办法。必须坚持有腐必反,不管涉及什么人,不管职务有多“高”,不管关系有多“硬”,不管功劳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

三是建强党的组织。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切实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是政治生态协调的根本保障。思想政治要建强。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决定执政能力的强弱。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鉴别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正确的工作思路,增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清醒,增强应对考验、抵御风险的能力。干部队伍要建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大力提拔重用那些对党忠诚、对群众感情深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党性不纯、群众口碑差的干部;大力提拔重用那些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没有思路、没有业绩也没有“毛病”的干部;大力提拔重用那些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敢碰硬的干部;大力提拔重用那些长期在艰苦地区、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见风使舵、拉拉扯扯、投机钻营的干部。“用贤退不肖”,何愁党的事业不兴旺?何愁人民群众不拥护?工作作风要建强。作风是党的形象。要务求实在,为人要实在、做官要实在、干活要实在,不要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据、搞假政绩。要甘于吃苦,做到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懂得这样一个基本道理:入党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奉献;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吃苦。要心系群众,判断形势,把群众情绪当成第一信号;确定任务,把群众愿望当成第一根据;推动工作,把群众力量当成第一依靠;评价效果,把群众满意当成第一标准。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把群众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为着群众,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顾过去的五年,一些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我们干成了;一些被认为高不可攀的目标,我们实现了;一些异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一些空前复杂的矛盾,我们解决了。所有参与创造这些奇迹的贵阳人,都有理由为此倍感自豪。展望未来的五年,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拼命苦干,在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宏伟事业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