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通志:魏晋南北朝卷·纪年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正始六年(蜀延熙八年 吴赤乌八年) 公元245年

1 魏以王朗《易传》为课试之书

正始六年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

[文献]《三国志》卷四《齐王纪》。

2 何晏等上《论语集解》

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等传之。《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安昌候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候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受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义、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文献]《论语集解义疏·叙》何晏自叙。又《晋书》卷三三《郑冲传》:“初,冲与孙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成,奏之魏朝,于今传焉。”《经典释文·叙录》:“何晏集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之说,并下己意为集解,正始中上之,盛行于世,今以为主。”

案:《论语集解》成于何年,史无明载。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卷六据《论语集解序》中与何晏共上此书者,有光禄大夫郑冲、侍中荀顗、散骑常侍曹义、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考《晋书·郑冲传》:“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荀顗传》:“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又因叙中不言及太常王肃,综合考之,系于是年。今从之。

3 刘靖上书陈儒训之本

馥子靖,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转在河内,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靖为政有馥遗风。母丧去官,后为大司农卫尉,进封广陆亭侯,邑三百户。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馀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阐弘大化,以绥未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此圣人之教,致治之本也。”

[文献]《三国志》卷一五《刘馥传》。

案: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作刘馥上书,据《三国志》应为刘靖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