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VS个人
彼得·林奇曾列举过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投资者的种种优势,比如机构投资者面临各种法规以及政策规定的限制、公司市值规模的限制、流动性问题等,而个人投资者的行动更为自由。但不容否认的是,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同样有很多劣势,比如公司信息的及时获取、跟踪公司的数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劣势并不是某一单项的弱势,而是大量个人投资者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投资体系,投资的随意性、情绪化程度较高,以至于其容易在长期的市场起伏中落败。那些能够胜出的个人投资者,一定是较早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投资体系的投资者。
优秀的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在市场屹立不倒,是因为他们一般都会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资体系,设置独立的部门,从宏观经济、行业及公司的研究,到投资标的的选择,再到买入卖出策略的确定及执行、仓位的控制以及各种风险的管控,直至定期的业绩评估等,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并有专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对股票池及重大决定进行集体决策,实现公司整体文化与投资经理个人风格之间的平衡。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完全需要依靠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来实现机构投资者上述一系列流程,这种挑战是巨大的,但也是必须克服的。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往往起伏波动很大、稳定性不够,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资框架。投资时间越长,投资体系化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投资框架越严密,投资者就越能在金融市场的磨砺和洗礼下成长。有的投资者赚了钱,却不清楚钱是如何赚来的;亏了钱,也不知道是如何亏损的。更要命的是,有的投资者用原本正确的策略亏了钱,但没有找到亏损的根源,而放弃了之前的交易策略;有的投资者凭借一时的运气,用错误的模式赚到了钱,认为找到了实现盈利的不二法门,于是为将来的大幅亏损埋下了“祸根”。
因此,投资必须体系化,个人投资者完全依靠临机应变是难以在残酷的投资市场中长期存活的。个人投资者参照机构投资者建立一套完整投资体系的意义,不亚于标准化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重大意义。在踏入股票市场之后,个人投资者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主流的投资理念、研究体系和策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特点和经验,逐渐形成一套实用、有效的投资体系。
当然,完全复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体系不现实也不可取,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基本的投资框架只有八个字:谋定后动,知行合一。谋,即研究;动,即交易。谋定后动的原意是谋划准确周到后再行动,应用到投资领域,就是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准备工作之后再进行交易,无谋而动、先动后谋都是投资大忌。另外,知难行易,要确保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否则谋定而未动则是纸上谈兵、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