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土宗伦理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净土宗师的佛学思想

自宋代开始,凡对弘扬净土法门作出特殊贡献者,均被后人尊推为净土宗祖师,以彰显其佛学思想和实修方面的成就。净土宗立祖师的标准不是其他宗派的法嗣制度,强调一脉传承,而是以异代同修净业所取得的成就为标准。也就是说,确立祖师的标准取决于该修行者是否对净土宗的弘扬产生过明显的推动作用,如在义理、修行方式和对信众的引领等方面是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中国净土宗的传承关系,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根据《乐邦文类》卷三记载,宋宗晓立东晋慧远为初祖,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等继之。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净土宗七祖。到了明清时期,又立祩宏为八祖、智旭为九祖、实贤为十祖、际醒为十一祖。一般认为,自宋代以降被确立的祖师有十三个:东晋慧远;唐善导、承远、法照、少康;五代永明;宋省常;明莲池、智旭;清截流、省庵、彻悟及近代印光。当前学界提出新观点认为,应将北魏的昙鸾和唐初的道绰认定为净土宗祖师。其理由在于,东晋慧远圆寂后百余年间,虽有众多专修净土法门的人,但到北魏的昙鸾才有所发展。昙鸾从菩提流支处得到《观无量寿佛经》及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往生论》,专修净土法门。在山西汾州石壁玄中寺兴建净土道场,并著《往生论注》,发扬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根本教理,为后世净土法门成宗立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5]到了唐初,道绰禅师依昙鸾行法专扬净土,普劝修持,一生讲《观无量寿佛经》近二百遍,著有《安乐集》,兴起一股专修念佛法门的潮流。由于历史原因,昙鸾、道绰的著作一度在国内失传,国内对他们的弘扬净土法门的事迹知之甚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两位的相关著述传回国内,人们才得以逐渐了解昙鸾和道绰对中国净土宗的发展和传承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将二者纳入净土宗祖师体系。至此,净土宗共确立了十五代祖师,即一祖慧远、二祖昙鸾、三祖道绰、四祖善导、五祖承远、六祖法照、七祖少康、八祖永明、九祖省常、十祖莲池、十一祖蕅益、十二祖截流、十三祖省庵、十四祖彻悟和十五祖印光。下面对十五位祖师的净土思想以及义理学说作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