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4章 火药之急,以工代赈

章德殿的早膳没有固定时间。

一切都看刘隆起床的时间。

在刘隆醒来的半个时辰后,早膳便被内侍送了上来。

鸡蛋、牛奶、小米粥,搭配着几样小菜。

这便是刘隆的健康早膳。

刘隆坐在桌前,接过漂亮女婢送过来的温度适宜的白开水,一饮而尽。

睡眼惺忪的他,立刻精神一振。

接着便开始了用膳。

一旁也有女婢,为他正剥着鸡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火急火燎的响动。

正是崔瑗跑了进来,嘴里喘着粗气。

“陛......陛下,臣崔瑗拜见陛下!”

“子玉,一大清早你就不能慢一点,总是这样急性子。”刘隆放下碗筷,抬起头看了过去。

崔瑗一脸疲倦,满身狼狈的样子映入了眼帘。

我去!

怎么搞成这幅鬼样子了!

“子玉,你要朕说多少遍,能不能按时休息,真是不要命辣!”

“不要紧,臣精神得很,陛下召臣前来想必又有大事交代?”财源的眼里发着光,笑眯眯地说道。

刘隆顿时有点后背发凉。

这家伙简直和张衡一个熊样,干起活来如此疯狂。

“子玉,赶紧来坐下,陪朕一起用膳。”

崔瑗脸皮一颤,走过来笑道:“陛下,不用了,您吩咐便是!”

“这是旨意,快点。”刘隆眉头一皱,冷哼道。

崔瑗清楚天子的脾气,不敢再多说一句,立刻坐了下来。

很快,宫女们又送来饭食,两个人便安静地用起了早膳。

崔瑗吃的很快,在一边安静地等着。

刘隆看到他这副做派,也是内心叹了一口气。

“这家伙,还真是让人头疼!”

但是,有如此忠肝义胆,不辞辛苦,为国奉献的臣子,刘隆倒是喜欢的不行。

他用素巾擦了擦嘴,说道:“子玉,今日朕叫你来确实有件要紧的事情交于你做。”

“还请陛下吩咐。”

刘隆勾了勾手,蔡伦便走到了御台之前,拿过了刘隆整理的纸张。

“这上面记录着用以修建新式官道的材料,你看一看。”

崔瑗当下接了过来。

“水泥?”

他定睛一看,脸上流出一抹好奇之色。

“陛下,上面记录的这三样物品,倒是唾手可得,但这水泥之物乃是何等奇物?”

刘隆轻笑,随即解释了起来。

“水泥乃是朕揣摩三合土的制作方法,加以改造。此物一旦制成,在粘合强度上远胜三合土,可使墙壁坚硬无比,用来铺设道路,其表面平坦光滑,不会凹陷。”

“即便是遇到大雨,此水泥之路也会纹丝不动,一成不变。”

崔瑗顿时大感奇妙,兴奋道:“若真如陛下所言,水泥路将会大大提升运输效率。”

“子玉聪慧,这件事情你要加紧办理。”

随后,刘隆拿着纸张,将制作水泥的细节一一交代,让崔瑗也是茅塞顿开。

“陛下,臣大抵是明白了。”

“子玉能如此,朕心甚为。一旦水泥研制完成,朕就可以让我大汉十三州郡连接起来,畅通无阻。”

崔瑗闻言也是脸上大喜。

但很快,他好似想到了什么,流出一抹担忧。

“陛下,按照您的方略计划,这水泥的用量恐怕是需要无数石。”

“子玉有何担心,但说无妨。”

“陛下,其他两样东西好说,就是这铁矿石,目前依照人力开山采取,十分不容易,臣唯恐不能满足陛下的要求。”

刘隆眉头微皱,也是明白这个问题。

“陛下,还有一个问题,冶炼坊要在下属州郡建设,以及后续的铺设官道,皆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一点需要招募。”

崔瑗看了看,咬牙之间说出内心的不安。

“陛下,如今灾祸时有发生,百姓生活已是不易,朝廷若是再增加徭役,强征苦力,实在是不可行。”

刘隆看了一眼崔瑗,明白他的担忧。

“子玉所言,朕岂会不知。”

他知道,目前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样重要,需要急需解决。

但也同样棘手。

思索片刻,刘隆说道:“子玉,你先下去进行实验,先按照我记录的流程,少量制作水泥,其他问题交给我。”

“诺!”崔瑗一脸坚定,回应道。

“平子最近如何?”

“陛下,平子进来这几个月一直呆在邙山冶炼工坊,不问世事,带人全力打造候风地动仪。”

刘隆点了点头,内心期待。

随后,刘隆又问询了少府匠人培养的近况,以及武器军械的打造进度。

崔瑗拍着胸脯让刘隆放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还有,刘隆也和崔瑗商讨了改装运粮的车马。

本想着将现有的两驱车驾改换为四驱,进而研发出简易的转向轴,最大限度来提高车马的粮草运输量。

但最后总结下来,一来时间紧迫,二来崎岖的道路不足以支持四驱车架的运输。

便作罢!

就在崔瑗离开之际,他关切道:“子玉,注意身体。”

崔瑗内心感动不已,微微一笑,带着圣意离开了。

用完膳之后,刘隆又开始伏案思索。

刚才,崔瑗抛出的两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火药......火药.......”

“一旦有了这个东西,开矿采掘就会容易很多,那么铁矿石挖掘效率不足的问题就会解决。”

刘隆嘴角喃喃。

到目前为止,少府还是急需要方士,来配合他研制火药。

至于另一个人力的问题,刘隆思索了许久。

终于,他想到了解决之道。

流民。

“朕倒是忘记了这一点,此刻关东之地大把的流亡百姓正愁没地方安置!”

“若还是不够,中原其他地区的流民也绝对够用!”

刘隆内心在想,只要朝廷将这些流民组织起来,加以用工,那么将会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流民造成的动荡祸乱,也可以减轻。

一举两得之法。

刘隆想到了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耳。”

这便是“以工代赈”!

以有余之财以惠贫民”,“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

刘隆细细摸索,现在朝廷面临如此大量的流民,若是发挥以工代赈的妙用,正是恰到好处。

百姓和朝廷皆都会受益。

刘隆内心一震,当即便决定了此方略。

“蔡伦,备马,永乐宫!”

蔡伦闻言,本想着劝阻刘隆休息一会儿。

但看到天子兴奋的表情,话到了嘴边,他还是咽了下去。

“陛下,真有干不完的事......”

蔡伦内心苦笑,只觉得皇帝真累。

车架上,刘隆依旧兴奋,目光爆出精芒。

“呜呼!想必母后也会同意以工代赈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