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编](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26/51661526/b_51661526.jpg)
产后当大补气血之辨
尝见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此其意谓血气随胎而去,必属大虚故,无诸证皆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属可缓。余于初年诚然佩服,及执而用之,则每为所困,经过数次,始悟其言虽有理,而未免言之过也。今产科所宗无非此法,余目睹其误[1]及亲为解救者,益不少矣,故敢剖析于后,实有所见,不得不言,非存心自炫,故毁先贤,若然则徒为笑骂之招耳。予虽至愚,必不为也,观者其深察此意。
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症,然有虚者、有半虚者、有全虚者,凡此三者,但当随症随人,辨其虚实,不得执有成说,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慎也。
产后虚症,无非随人元气,必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气血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此当因人察脉,因脉察症,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饮食停滞,是亦虚中有实,不得不详审而治,惟明者知之。
产后有不虚症,盖其平素无病,或以年少当时,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本无不足,一旦受孕,腹中添入此物,故致血气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怀得去,仍复故我,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果何虚之有?然或以内伤,或以外感,产后之病难保必无,倘有所犯,去之即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去者当去,生者旋生,不出数日必能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凡治此类,当睹产妇禀质之厚薄、诊脉之虚实、外邪之有无、恶露之尽否,但当因症用治。若执产后必当大补气血,则实实之病必所不免,而轻者必甚,甚者必危。由此观之,则立言固不易,而用言者又岂易哉。
产后全实症,有如外感风寒、头痛、心热、便实、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者,此表邪之实症也。
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胀、口臭,舌焦黑,酷喜冷饮,尿管痛赤,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证也。
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症。
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小便利,此血逆之实症。
又富贵之家,保护太过,或过用参芪,以致气壅,或过用椒酒,以致内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2]之实证也。
又或因产过食,恐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症也。
以上诸症姑举要者,以见其概。然既有表邪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且人有强弱,产有虚实,病有真假,治有逆从,固不可以同日语也。第因丹溪之言人多偏执,故不得不详尽其说,以解后人之惑焉。
[1]误:原作“语”,据文义改。
[2]摄:原作“揖”,据文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