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隋唐文化
随着隋唐两代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建立起东临日本海、西至中亚西亚的隋唐大帝国,在空前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中国文化进入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的全盛时代。
一 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
隋唐文化的恢宏气度,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隋唐之际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使门阀世族衰落,大批中下层士子由科举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从而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此时登上中国文化舞台的庶族寒士是正在上升的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自信,对社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因而使唐代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
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托,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徵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绝不推行文化偏执主义。这样一种文化政策基本上为李世民的子孙们所继承。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完全形成了一种文化开放氛围。
唐文化的宏大气魄还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语言学、音乐、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及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首都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成为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都市。隋唐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均可称为卓越范例。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痴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特有的开放气派,正是唐文化金光熠熠的深厚根基。
二 辉煌的艺术成就
唐王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宽容和摄取,造就了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
(一)诗歌
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而中国诗的辉煌巅峰则在唐代。闻一多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欲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唐代,是一个全民族诗情迸发的时代。一方面,文人创作的诗篇可以传诵于市井,通俗易懂。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对诗歌创作充满高涨热情,是“行人南北尽歌谣”(《敦煌曲校录·望无行》),“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词》)。在这个诗歌创作空前活跃的时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仅在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有作品48900余首,诗人2300余家。在难以计数的天才诗人中,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以千古绝作雄盖一世的诗歌巨匠,又有杨师道、王勃、杨炯、骆宾王、七岁女等文思敏捷的神童诗人,还有上官昭、李季兰、薛涛、鱼玄机等才思超群的女诗人。正是经他们的杰出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还是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二)书法
与中国诗的历程几乎一致,中国书法在魏晋六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篆书圆劲,草书飞动,行书纵逸,楷书端整,与唐代诗坛推出李白、杜甫作为中国诗典范性人物同步,唐代书坛也推出中国书法的宗师——颜真卿与柳公权,诚如苏轼所言:“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书黄子思诗集后》)
(三)绘画
唐代是诗歌和书法的黄金时代,也是绘画的极盛时期。“画圣”吴道子改造传统线描技巧,“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以“莼菜条”型线条的创造,大大提高了线条在画面上组织物象基本结构的功能,丰富了线条的美感因素,深刻地活化了线的生命力。在画科上,唐代绘画也是全面发展。人物画辉煌富丽,豪迈博大;山水画金碧青绿之美与清秀淡雅的水墨韵味交相辉映;花鸟画也登上画坛并初具规模。整个画坛新鲜活泼,充满生命力。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北宋)李公麟临本
(四)散文
唐代的散文也有丰硕成果,其领袖人物便是韩愈、柳宗元。他们所发起的古文运动,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总之,唐代是“充实而有光辉”的文化繁盛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到唐代,显示出一种阶段性的集大成的灿烂风采,其辉煌一直为后人追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