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荻画地的贤母——欧阳修家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后,母亲郑氏带着他前去投奔在随州做官的叔父欧阳观,郑氏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在欧阳修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岁月中,叔父欧阳观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欧阳修先后有过三次婚姻,青年时期两次丧偶,对他打击很大。第三任妻子薛氏和欧阳修生育了四个儿子,但四个儿子的功业与父亲欧阳修的成就比较起来,儿子们的成就几乎是全方位的、塌方式的下落。
第一节 籍贯
世人皆知欧阳修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其实,欧阳修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成长于湖北省随州市,致仕之后安居于安徽省阜阳市,去世后安葬于河南省新郑市。欧阳修为何视庐陵为祖籍?说来话长。
在欧阳修需要标明祖籍的文章后边,大多署名“庐陵欧阳修”,极少数文章后边自称“渤海欧阳修”。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欧阳氏家族,在汉代出了一位太守,随后子孙繁衍,一支生活在冀州渤海(今山东省利津县附近),欧阳修的祖上属于此支,后人就以渤海作为郡望[1],另一支生活于青州千乘(今山东省广饶县)。
渤海支欧阳氏家族,世代为冀州一带的名门望族,在西晋出了一位欧阳建。据《晋书》记载:欧阳建,字坚石,善于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文章写得华丽,在河北一带州郡名气很大,时人用“渤海赫赫,欧阳坚石”[2]八个字来赞美他。欧阳建三十余岁时卷入一场豪门之间的恶斗,受人诬陷后被处死,家族被抄家。危急关头,欧阳建的兄长欧阳质带领家族剩余人马仓皇南逃,一直逃到今长沙市一带,因为害怕被仇家继续追杀,所以默默地在当地生活。到陈[3]、隋交替之时,家道才稍微振作一些,欧阳頠为陈朝的大司空,其子欧阳纥为广州刺史,但欧阳纥以谋反罪被诛。欧阳纥之子欧阳询,当时年纪还小,按照法律,本来应该被连坐[4],但与欧阳纥感情很深的陈朝尚书令江总,想方设法收养了他,并让他读书识字。
史载欧阳询聪明绝顶,读书一目数行,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在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渊年轻时,欧阳询做他的门客,二人关系不同寻常。李渊即位之后,欧阳询官至给事中。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最初学的是王羲之的行书,后在王羲之行书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楷书,被称为唐代楷书第一家,俗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书法家,并称“初唐书法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也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是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当时谁能够得到其尺牍文字,必视为难得之宝。他的声名甚至远播到了高丽等国。高丽王公贵族非常看重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有一次高丽国王派遣使节到长安,通过唐高祖李渊,请求赐予一幅。李渊知道后,感叹道:“没想到欧阳询书法的美名,远播夷狄。他们看到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后,一定以为他是个相貌魁梧的伟丈夫!”[5]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来欧阳询相貌又丑又怪。唐太宗文德皇后驾崩时,百官穿着丧服参加葬礼,看到欧阳询后,有些官员禁不住指指点点。中书舍人许敬宗更是憋不住大笑起来。大丧场合的此种行为,理所当然要被御史弹劾,许敬宗也因此而被贬官。
欧阳询对书法非常痴迷,一次于路旁见到有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仔细看了几遍后才离开,走了几步后又返回来看,累了就脱下外衣坐在旁边,继续揣摩,晚上干脆睡在附近,三天后才离开。
父亲欧阳询去世时,欧阳通年纪尚小。母亲教他学习其父亲的书法。练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母亲担心他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于是隔一段时间就给他点钱,让他到处去寻找其父亲欧阳询留下的墨迹。买回来之后,欧阳通自然非常仔细地欣赏、揣摩、临摹。母亲看到后,也非常高兴。慢慢地,欧阳通的书法越来越酷似其父亲的书法,虽然还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他署上其父亲的姓名,不懂行的书法家和鉴赏家,根本看不出来。
欧阳通的孙子欧阳琮后为吉州刺史,子孙于是定居吉州(治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此即欧阳修视庐陵为祖籍的由来。
第二节 父母、叔父、妻子和子女
欧阳氏定居吉州,大约是在中唐时期。五代动荡时期,北方和四川一带任职的许多底层士大夫,大都选择今日的江西地区作为新的生活地。当时江西虽然整体较为落后,但是,随着移民带来的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走向繁荣。北宋时期,宰执王钦若、晏殊、欧阳修、王安石均来自江西,江西人在当时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父母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字仲宾,是家中的长子。生于南唐[6]元宗(又称中主)李璟保大十年(952),去世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享年五十八岁。
欧阳观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及第,时年四十九岁,开始踏入仕途,委实太晚。他先后任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判官,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推官,去世于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军事推官任上。
推官是掌管案件勘验的官员。饱经儒家文化浸染的欧阳观,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尤其在审理死刑案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慎之又慎,绝不草菅人命。青年时期,母亲郑氏就经常给他讲父亲欧阳观做官的理念。“汝父为吏,常常深夜还在烛下看刑事案牍,屡屡发出痛苦的哀叹声。我问他何以如此,他回答道:‘死刑呀!我想给他找一个免死的理由,却怎么也找不到。’我问道:‘生可求乎?’他回答说:‘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现在的问题是官吏大多在千方百计找让犯人死的理由。’”[7]母亲的这番教诲,欧阳修终身铭记。所以,欧阳修虽然幼年丧父,但是父亲欧阳观的为官理念,对他的影响却很深。
欧阳观曾经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变的原因已经无法探讨,前妻连儿子欧阳昞也带走了。多年之后,欧阳昞长大成人,前来投奔父亲,欧阳观勉强相认之后,却对儿子没有感情,当时颇受亲朋好友和邻里们的非议。
欧阳观和欧阳修生母郑氏年龄相差三十岁。郑氏祖上虽然也是名门望族,但到她出生时,家道早已经衰落,只有诗书传家的家风还在。欧阳修的文集中不见任何关于母亲郑氏娘家历史及人员交往的记载。
欧阳观和郑氏生育了欧阳修和一个女儿。据说母亲郑氏对欧阳修督教甚严,家里贫穷,买不起纸和笔,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生涯,郑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8]
这个传说估计有点夸张。郑氏和欧阳修在欧阳观去世后,一直在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家生活,欧阳晔的薪俸还比较高,且对欧阳修母子俩关爱有加,谅不至于让欧阳修连起码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
欧阳观留给欧阳修的唯一纪念物是六幅绢画《七贤图》。这六幅画是欧阳观离开绵州时,在购买的一匹绢上所画,七贤也是他最喜欢的人物。欧阳修于皇祐五年(1053)八月将母亲郑氏、妻子胥氏和杨氏安葬于江西老家祖坟,冬天回到颍州后写了《七贤画序》[9]一文,讲了这六幅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是欧阳修没有言明七贤是哪七个人,说明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估计是竹林七贤[10]。再加上欧阳观酷爱喝酒且常在家以酒待客,从绵州移官泰州时,全家值得带的物品也只有这六幅画。
欧阳修十多岁时,年末家中祭祀,一定把这六幅画挂在墙上。母亲郑氏总是指着画说道:“这是我家祖传的唯一的东西。”传了三十多年后,随着岁月的更迭,画面的颜色逐渐暗淡,欧阳修愈加珍惜此物,请技艺高超的装裱匠将这六幅画又仔细地装裱了一下,认为再传一百年应该没有问题。
欧阳观去世后,葬于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泷冈村。皇祐四年(1052)三月,郑氏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次年深秋,欧阳修将母亲郑氏连同胥氏、杨氏两位夫人的灵柩一块儿安葬于泷冈村的祖坟。欧阳修请石匠刻了自己为父亲写的墓表[11],埋在了墓道内。又在母亲的石椁上刻下了自己亲笔写的一行字:“有宋欧阳修母郑夫人椁,既密既坚,唯亿万年,其固其安。”[12]
熙宁三年(1070)四月,是父亲欧阳观去世六十周年,时年六十四岁的欧阳修,感到来日无多,又将《先君墓表》做了较大的修改,改名为《泷冈阡表》[13],立于父母墓前。该墓表高一丈有余,墨绿色,油光可鉴。[14]
皇祐四年(1052),母亲郑氏去世时,欧阳修知应天府。此后,欧阳修官运一路飙升,先是升为翰林学士,后又为枢密副使、枢密使、参知政事,跨入了宰执的行列。
功成名就之际,深谙族谱及祭祀礼仪的欧阳修愈加意识到祖先阴德保佑的重要。希望在祖先阴德的保佑之下,欧阳修家族能够进一步兴旺,这应该是欧阳修写《泷冈阡表》的心理因素。
欧阳修在父母墓前立的墓表,正面是自己写的《泷冈阡表》,背面是欧阳修家族的世谱,让子子孙孙永远缅怀、永远牢记,也让乡人知道欧阳家族的荣耀。
欧阳修生前多次请求回老家做官,都未被朝廷批准。他多次表示,去世后要安葬于祖坟,陪伴父母及列祖列宗。但是,欧阳修去世后,却安葬在距离东京不远的郑州(治今河南省郑州市)所辖的新郑县,这种安排不知是欧阳修生前的嘱咐还是儿子们的考虑。欧阳修的儿子们当时分别定居于许州和颍州两个地方。对后代而言,此地方便一年多次的祭祀活动,也方便欧阳修的朋友、弟子们前来祭拜。
二、叔父
欧阳观兄弟四人皆做官。欧阳观去世后,年幼的欧阳修和母亲郑氏长期跟随叔父欧阳晔一起生活。因此,欧阳晔的性格、官风等对欧阳修影响很大。郑氏曾经对年幼的欧阳修说道:“你想知道你父亲的样子吗?看你叔父就知道了,他的相貌、举止、言行几乎和你父亲一模一样。”[15]
欧阳晔,字日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与其兄欧阳观、堂弟欧阳颍一同中进士,创下“一门三进士”的科第奇迹。欧阳晔官至尚书省都官员外郎。
欧阳晔为人严明方直,从布衣时期就养成了廉洁自持的品格,不义之财,坚决不拿。年少时期结识的亲朋好友中,有人富贵之后,他也从不去拜访。做官时长于决断复杂的案件,做随州推官时期,一度破解了三十六件疑难案件,其中一件是解决境内大洪山奇峰寺僧人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问题。该寺有僧人数百人。转运使获悉该寺囤积了六七万石粮食的消息后,认为他们肯定是通过不当手段得到,于是派欧阳晔前去调查。欧阳晔到后,该寺的住持马上拿出白银一千两,私下送给欧阳晔。欧阳晔见后大笑,说道:“我怎么能拿此赃钱!你们能听一下我的建议吗?今年大灾,你们却囤积了六七万石粮食,又不能说明合法来历。如果能把这些粮食送给官府,用于赈济嗷嗷待哺的灾民,岂不是一桩大善事?更何况佛家以慈悲为怀,以普度众生为天职,那样的话,官府也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了。”住持听后,斟酌了一会儿,觉得言之有理,同意了欧阳晔的建议。随州一带的灾民得以度过了艰难的时光。
欧阳晔后又做南雄军推官,属下的桂阳监(治今广东省连州市)发生了一桩凶杀案,一群百姓因为抢着上船发生斗殴事件,导致一人死亡,官府为此逮了十几个嫌疑人,但是谁也不承认自己是凶手,案子久拖不决。欧阳晔受命处理这桩棘手的案件,他先仔细看了几遍有关该案的文档,又详细询问了审理过此案的官员,命令把所有的嫌疑犯带到监狱的大院里,然后让狱卒打开刑具让他们吃饭。吃完饭后,只留下了一名嫌疑犯,其他的又回到监牢,该嫌疑犯马上惶恐不安。欧阳晔平静地对他说道:“你就是凶手。”嫌犯听后还想狡辩,欧阳晔说道:“刚才我观察了一下,吃饭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右手拿着餐具,只有你用左手。死者的致命伤口在右肋,显见持刀人应该左手拿着凶器。”[16]嫌犯听后,只得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场的人无不佩服欧阳晔的智慧和明断。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欧阳晔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庆历四年(1044)三月十日,欧阳晔的灵柩安葬,欧阳修由于公务缠身,未能亲自前去参加安葬仪式,但于安葬之前写了《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回顾了叔父光辉的一生,最后的结语部分给予叔父高度评价:“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17]
三、妻子
(一)第一位妻子胥氏
欧阳修的第一个妻子胥氏,成婚时年方十四岁。十四岁的胥氏,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是个孩子。尤其是她生于官宦之家,不管是操持家务的能力,还是和丈夫欧阳修沟通的能力,都还远远不够。
但是,胥氏嫁给欧阳修后,比较快地完成了角色转换,悉心伺候婆婆的生活起居,管理家务,都显得井井有条。而欧阳修婚前已经在胥家生活了几年,二人早已经没有陌生感,她又很佩服丈夫的才华和人品。新婚宴尔,更是恩爱有加。欧阳修有一首《南歌子》词[18],反映了二人当时真挚的感情。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一年后,胥氏怀上了孩子,婆婆郑氏比欧阳修还要高兴,再也不让胥氏做家务。欧阳修也非常高兴,他早早就开始考虑给孩子起什么名字,想了好多个,还没有想出最合适的名字。
明道二年(1033)正月,元宵节刚刚过完,欧阳修到东京出差,想到好多年没有回随州看望叔父欧阳晔了,且叔父那年已经七十五岁,他的生日就在二月,正好可以给叔父办寿宴。所以欧阳修离开洛阳之前,就给留守钱惟演请假,钱惟演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此时的胥氏,小腹隆起得已经很明显,但距离分娩还有差不多三个月。欧阳修虽然有点担心,但是想到有母亲照顾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二月,欧阳修在随州待了十几天,先是给叔父欧阳晔做寿,中间又抽时间和少年时期的伙伴李公佐一起去昔日常玩儿的地方走了走,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但是,考虑到胥氏的特殊情况后,欧阳修赶紧返程。
离家已经两个多月,欧阳修早已归心似箭,思念、担忧母亲和快要分娩的妻子,但也只能默默地祈求上苍保佑。途中经过花山,恰遇寒食节,欧阳修再也按捺不住思念之情,在驿馆里写下了一首小诗[19]: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
不知为何,欧阳修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平安”二字。在下一个驿馆,他突然接到了母亲快递来的家书,慌忙打开一看,得知妻子胥氏已经分娩,生下一个男婴,却患上了产后疮[20],一直未能痊愈,生命垂危。欧阳修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往回赶,回到家时,妻子已经奄奄一息。二人相见,彼此的眼睛都一下子充满了泪水。欧阳修含泪安慰妻子,不停地说“会好的,会好的”,可没有几天,妻子还是痛苦地告别了人世,时年十七岁,留下了尚未满月的孩子。五年之后,孩子也夭折了。
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听着老母亲的悲泣声,欧阳修悲痛难忍。岳父胥偃及家人早在妻子临产前就赶到了洛阳,此时他们忍着悲痛和欧阳修一起商议后事的处理。梅圣俞等朋友则一天到晚待在欧阳修租住的小院,忙前忙后。可欧阳修的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流。
按照当时的习俗,暂时把胥氏的灵柩安厝在洛阳北边的邙山,等待将来再迁葬到欧阳修家的祖坟。
转眼间到了四月,欧阳修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亡妻,一边写,一边流泪。诗很长,以下为摘录的一部分:
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
楚乡留滞一千里,归来落尽李与桃。
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
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
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榴花最晚今又拆,红绿点缀如裙腰。
南宋钱世昭在《钱氏私志》一书中记载,欧阳修任河南府推官时,曾亲近一艺妓。时钱惟演为西京留守,梅尧臣、尹洙、欧阳修同为其幕僚。梅尧臣等见欧阳修有才无行,屡屡劝其改正,可是欧阳修没有丝毫悔意,于是转而请钱惟演以长官的身份劝诫欧阳修。钱惟演于是多次暗示欧阳修注意自己的言行,岂料欧阳修还是置若罔闻。一日,众人宴于钱氏后园,钱惟演与客人都到了,只有欧阳修与他钟爱的艺伎没有到,过了一个时辰方来,众人自然都流露出不满意的神色。钱惟演不便公开责备欧阳修,于是问艺伎为何迟到。艺伎说道:“中暑了,去凉堂睡觉,醒来后发现掉了金钗,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钱惟演于是笑着说道:“若得欧阳推官一词,我赔你金钗钱。”欧阳修听后,略一思索,即席赋词一首[21]: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众人听后,拍手称好。钱惟演于是命令艺伎倒了满满一杯酒给欧阳修喝,随后又拿公使钱[22]让艺伎去买金钗。
有些学者从欧阳修生活时代的社会习俗来分析这件事。当时士大夫宠爱官伎,是公开的风尚。黄庭坚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也曾专门询问有无新到的官伎。所以欧阳修得中进士后,尽管娶了恩师胥偃十四岁的爱女为妻,可新婚期间,还是携带歌伎出入公私宴会,毫不避嫌,旁人也不以为怪。不过,笔者认为应该从该书的作者及其与欧阳修的关系来分析这件事。
该书本质上就是一部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该书旧本或题钱彦远撰,或题钱愐撰,或题钱世昭撰。实际上是钱愐搜集整理,钱世昭做序。”[23]
钱愐的先祖钱明远在庆历新政时,曾构冤狱陷害欧阳修,致使欧阳修被贬官。该书另记欧阳修为其外甥女写艳词,进而诬陷欧阳修和其外甥女之间有不正当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欧阳修新婚期间和艺伎之间一事的记载,被钱愐抹黑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续弦杨氏
景祐元年(1034)三月,欧阳修回到东京之后,担任馆阁校勘。宋代馆阁是培养高级治国之才的地方,前程远大。所以欧阳修虽然带着老母和幼子一起生活,经济上非常拮据,但是前来说媒、动员他续弦的朋友却不少。欧阳修也逐渐动了心,最后选择了已故高官杨大雅的女儿。
杨大雅,字子正,年轻时特别喜欢学习,日诵数万言,常常边吃饭、边看书,进士及第后任职集贤院二十五年,官职一直没有升迁。在他之后到集贤院的人,有的已经做到了级别很高的官,有人笑他不识时务。杨大雅叹息一声后说道:“我不随波逐流,圣人才是我学习的榜样,因此,我的命运才这样。”[24]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杨大雅到淮南和江南地区检查工作,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遇风覆舟,被人救起,但是官服却丢了。做过宰相但官德和人品都很差的丁谓此时正贬官金陵,听到消息后,派人送来一套官服。杨大雅坚决不接受,终于使丁谓认识到了自己道德上的不足。
欧阳修对杨小姐没有多少了解,但是他对杨大雅的人品和学识却非常了解,认为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女儿,一定很有教养。但是,此事还需要和母亲商议一下,经过母亲许可才行。母亲同意后,又经过较为复杂的议婚等环节,最后定于十二月举行婚礼。
婚后的杨氏果然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她一点也不在意欧阳修家庭的贫穷,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父亲在世时就非常喜欢这样简单朴素的生活。”每到月末,如果家庭的收入还有节余,她一定到市场上买一些新鲜的水果孝敬婆婆。每当欧阳修在读书、写作的时候,她总是事先备好茶水和笔墨纸砚。欧阳修累了的时候,就陪着他闲聊。
但是,次年九月,杨氏又突患重病,告别了人世,欧阳修又一次经历了丧妻之痛。二十九岁的欧阳修,头发已经白了大半。
胥氏和杨氏去世后近二十年的岁月中,欧阳修一直想书写对两位妻子的怀念,可每每拿起笔,却又放下了,哀痛之情使他连怎么开头写都不知道,甚至安葬时的墓志铭,他也写不下去,只好由他口授,由他的爱徒徐无党写下了《胥氏夫人墓志铭》[25]。《杨氏夫人墓志铭》[26]同样由欧阳修口授,由他的爱徒焦千之执笔写成。
(三)贤内助薛氏
不到三年的时间,连续失去两位妻子,欧阳修悲伤到了极点,岂料他又遭遇了仕途上的第一次挫折。
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为坚决支持范仲淹对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批评,也被视为“范党”的重要成员,被贬官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但是,范仲淹和欧阳修在官场的声誉却如弹簧一样,越弹越高。欧阳修还迎来了后来陪伴他终生的第三任妻子薛氏。
当年欧阳修回到东京担任馆阁校勘时,刚直敢言的宰相薛奎就有意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嫁给欧阳修,但是欧阳修担心宰相家的女儿下嫁之后,伺候不起,所以就没有给媒人回复是否同意。不久薛奎去世,女儿薛氏也开始守丧,此事便不再提起。欧阳修到夷陵后,薛氏服丧期满,薛夫人又托薛奎的侄子、欧阳修的朋友薛仲孺给欧阳修写信,再提这门亲事。欧阳修的母亲首先表示满意这门亲事。欧阳修此前对宰相薛奎的人品和官风都非常敬佩,也就不再犹豫,答应了这门亲事。
景祐四年(1037)八月,欧阳修向朝廷告假,前去薛家生活的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迎娶新娘,婚后不久,就带着二十岁的新娘子薛氏重返夷陵。
婚后的生活证明欧阳修以前的担忧有点多余。薛氏照顾老母,相夫教子,是标准的贤内助。欧阳修几乎成了甩手掌柜,专心工作,业余时间则是写诗、词、散文、收集碑帖等,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欧阳修在婚后给薛仲儒的信中写道:“室中骤过僻陋,便能同休戚,甘淡薄,此吾徒之所难,亦鄙夫之幸也。”[27]宰相家出来的女儿,能够与欧阳修休戚与共,不能不让欧阳修对这桩婚事感到庆幸。
薛氏幼年时期曾经跟随父亲薛奎入宫,还被皇后赐予披巾。欧阳修担任枢密副使后,薛氏跟随欧阳修一道进宫拜谢官家。曹皇后也是高官家庭出身,幼年时见过薛氏,一见面就高兴地说道:“你是薛宰相的女儿。”薛氏听后,并没有受宠若惊,而是按照礼节行了个大礼。从此以后,每次陪欧阳修入宫,曹皇后总要单独和她见面闲聊,这对欧阳修事业的发展,自然也很有帮助。一次,薛氏在宫内的长廊上等候欧阳修,有宦官来给她说一些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情,想让她说给欧阳修。薛氏见状,厉声说道:“这是朝廷大事,妇人怎么能干预?况且欧阳相公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次国事。”[28]
庆历四年(1044)八月,欧阳修出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新政失败后,反对派又一次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结党。庆历五年(1045)二月,面对东京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险局势,相门出身的薛氏自然知道官场最上层政治的险恶,于是给远在河北的丈夫去信,为他的政治命运担忧。欧阳修随即写了一首长诗给夫人,题名为《班班林间鸠寄内》,诗中首先表述了自己的忐忑不安:“高堂母老矣,衰发不满栉。昨日寄书言,新阳发旧疾。……又云子亦病。”其次表达了自己面对恶劣的政治生态,“孤忠一许国,家事岂复恤。横身当众怒,见者旁可栗”[29]的刚直不阿之态。他相信夫人薛氏能够和自己一样,不被邪恶势力的威胁吓倒。
欧阳修去世后,薛氏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哀悼和思念,十七年都穿着素朴的衣服。薛氏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八月去世于东京,当年十一月,附葬于欧阳修陵墓。[30]其墓志铭由欧阳修的门生苏辙所写。[31]
(四)子女
欧阳修和薛氏共生育了八男三女,其中四个男孩儿早夭,三个女儿也未能活到成年。
从宝元二年(1039)到庆历五年(1045)不到七年的时间,不到四十岁的欧阳修,先后夭折了三个子女,分别是胥氏夫人所生的儿子,薛氏夫人所生的次女和八岁的长女欧阳师。欧阳师夭折于庆历五年的夏天,正是欧阳修被政敌泼脏水的时刻。欧阳修五内俱焚,含泪写了《白发丧女师作》。全诗如下:
吾年未四十,三断哭子肠。
一割痛莫忍,屡痛谁能当?
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
出我心骨血,洒为清泪行。
泪多血已竭,毛肤冷无光。
自然须与鬓,未老先苍苍。
长子欧阳发,字伯和,生于康定元年(1040),时年欧阳修已经三十四岁。欧阳修后请宋代大儒、教育家、音乐家胡瑗给他做老师。欧阳发对当时及前代的音乐非常熟悉,不喜欢走科举之路,学问非常庞杂。后靠恩荫之路,为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及第,最终官做到殿中丞,四十六岁去世。苏轼评价欧阳发“继承了父亲欧阳修好学不倦的品质,有蔡邕、张华之才学”[32]。现存史料中发现欧阳修写给欧阳发的书信十五封。仔细阅读这些书信后会发现,晚年欧阳修家的绝大部分事宜,都由欧阳发出面办理。
次子欧阳奕,庆历五年(1045)生,曾任监陈州(治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粮料院。
三子欧阳棐,生于庆历七年(1047),字叔弼,进士乙科,先后任陈州判官、知襄州、知蔡州等职务。
嘉祐元年(1056)夏天,欧阳修听到蝉的长鸣,有感而发,写了《鸣蝉赋》一文,让时年十岁的欧阳棐在旁边看。写完之后,欧阳修对他说道:“你长大后能像父亲写这样的赋吗?”可见欧阳修对他充满了期待。欧阳修曾经写过一段话来启发欧阳棐:“藏精与晦则明,养神以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物,善蓄者则不竭,善应者则无穷。虽学则可至,然性近者得之易也。”[33]这段话强调学习中不断积累的重要。欧阳修中年以后,由于体弱多病,一些没有必要由欧阳修亲手动笔写的应酬类文章,多出欧阳棐手。欧阳修去世前,由他代替父亲起草遗表。欧阳修去世后,上交朝廷,神宗读后,非常喜欢,以为是欧阳修生前亲自写就。
四子欧阳辩,生于皇祐元年(1049),曾任监澶州(治今河南省濮阳市)酒税。
注释
[1]“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2](唐)房玄齡等撰:《晋书》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陈朝存在的时间是557年到589年,隋朝灭掉陈后,统一了全国。
[4]中国古代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上》,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6]建国于后晋天福二年(937),灭亡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国运三十九年。
[7](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8]其他三人是孟轲的母亲、陶渊明的母亲、岳飞的母亲。
[9](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六十五,中华书局,2001年版。
[10]竹林七贤指曹魏末年到西晋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11](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二《先君墓表》。
[12](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二。
[13](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中),居士集卷二十五。
[14](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中),居士集卷二十五后注。
[15](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二十七《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16](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二十七《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17](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二十七《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
[18]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19](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六《花山寒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0]古代的疮范围很广,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医书《医宗金鉴》记载有产后痈疽一病,在古时是很凶险的疾病。
[21]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
[22]北宋朝廷为解决地方官署办公经费不足、宴请开支困难、迎来送往无资金和部分官吏生活困难问题,设置公用钱,又称公使钱,按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家财政拨付的正赐钱,分岁给、季给、月给三种,相当于现代财政拨给的公务经费。二是当地地方性附加收入,政府部门通过多种经营等办法自筹的收入,称为非正赐的公使钱,又称公使库钱,相当于现代的地方预算外收入。
[23](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下),中华书局,1965年版。
[24](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杨大雅传》。
[25](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01年版。
[26](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01年版。
[27](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五二。
[28](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90年版。
[29](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居士集卷二。
[30]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卷二十五。
[32]脱脱:《宋史》卷三一九。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张华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33](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资料汇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