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164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1章 今后谁不知刘郎

刘正踩着踏板,进入花船。

恍惚之间,时空转换他回到了后世一个古风会所一样。

金陵繁华,算是真的见识了。

船上楼阁精致,纱幔重重。就算以他后世的审美来看,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唯一觉得是,光线有些暗。

但按明代标准,这里已经灯火璀璨,犹如白日了。

三步一灯笼,五步一灯座。

灯笼还算朴实,用上好的绫罗绸缎裹着,灯光朦胧。灯座形态各异,有鸟兽鱼虫,各色材质。更添雅致。

后世所谓古风高级会所,也万万比不上这份匠心独运。

客必专席。一人一席。

刘正落座之后,更是见识了什么叫做金玉满堂。

所有餐具都是金银玉器,绝无一个瓷器。

至于盘子里的糕点,刘正更没有一个认识的。

五彩斑斓,形态各样。

刘正轻轻尝了一口,除却甜味不太足,风味也是一绝。

更有各种水果,梨,橙子,荔枝等等。

这最让刘正吃惊。

他刚刚置办一座千两宴面,才知道整个席面上,最贵的是什么?

不是熊掌,驼峰,等等。

这些东西,可以现捉现杀。

而是各种水果。

古代没有冰箱。

将各种不同时节的水果容于一席。背后人力物力,乃至于巧思。简直是骇人听闻。

席上万姓髓,杯中生民泪。

忽然听见有人在念一篇文章。

“逮逢盛世,民丁日滋,一夫妇,育三五子,常也。二十年为一代,不出五代,一夫妇繁衍千人。而天下耕耘之地有数,百姓之数无数,有限之地,何以养无数之民?”

“乱必生焉。”

“计此三百年,王朝更替定矣。”

刘正一愣,这不是他经过张溥修改之后的历史周期律吗?

“好------”有人击节叫好,说道:“杞县刘正是何人?侯兄,此人是你同乡,你可认识。”

“认识。”侯方域淡然说道:“这位就是刘正,刘安民。”

侯方域一指,将所有人的目光落在刘正身上。

这一夜,是刘正在士大夫圈的第一次亮相。

“在下云间陈子龙,见过刘生。”

“在下方以智----”

“在下冒辟疆-----”

“在下-----”

一个个刘正熟悉的名字,不熟悉的名字都来向刘正行礼。

刘正连忙还礼。

一时间,整个会场居然是以他刘正为中心。

“安民,”一个声音传来。

刘正看过去。却见张溥过来。给他拉一把椅子。说道:“你且坐这里。”

刘正抬眼看去,却见张溥周围,与侯方域这边的人不一样,全部是四五十岁的人,衣冠气度,大为不同,一看都是在朝廷上混过,与侯方域这边没有当过官的人,截然不同。

每一个人身边,都一个或者两个美女。

或端庄肃穆,或明艳动人,或小家碧玉。风采各异。如果单单靠美貌,与后世抖音磨皮美女,难分高下,但是气质却大有不同。

但都没有一点刘正所以为的风尘气。

如果不是刘正事前知道,恐怕根本不会以为这些人居然是秦淮河的妓女。只以为是谁家大家闺秀出来凑热闹了。

“小子,岂敢?”

“让你来,你就来。让你上座,并非敬你,是敬汝文章。”张采说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学问最大,尔等谁能学问上,有胜过刘安民者,亦可上座。”

刘正落座之后。

张溥笑道:“河东君,给这位小兄弟,安排一位美人。”

一个白发老者身边男装美女朗声说道:“我秦淮女儿家不逊色于男子,要想让她们青睐,岂能靠安排。这位刘公子,不如说说你的高论。令姐妹们听听,自然有美人倾心。”

“哈哈哈,”张溥说道:“安民,河东君不信你,你给大家讲一下你的文章吧。”

“是。”刘正看着所有人看着他。

对今日的场景,他根本没有想到。

他只是拿这个东西,当一敲门砖,砸开周延儒的门。却没有想到,这一篇文章砸出如此大的波澜。

因为这就是晚明。

晚明是腐朽的,破落的。大明王朝是已经奄奄待毙,甚至可以说已经死,只剩最后几口气。

但是,晚明内部孕育着无数新的变化。

真有很多人,真心关注大明的未来。

中国任何时候都不缺忧国忧民之人。

观明末风云,最无耻的是士大夫,最刚烈的也是士大夫。

刘正清清嗓子,将历史周期律重新讲解了一遍。

侯方域心中揣摩刘正的历史周期律。心中酸涩之余,暗叹:“吾不如也。”

侯方域人品如何暂且不论,但是一手文章,还是相当可以的。

只是,正如张溥评价。文章,说话而已。

文以载道,仅仅需要将道理讲明白。有道理的文章,本不需要什么文采气韵。更不要说,张溥是远胜过侯方域大家,他对刘正文章修改,是润其笔,增其色。

让侯方域找不到一点问题。

侯方域心中泄气:“莫非天生文武才?”

刘正讲完之后,就有人提问。

刚刚开始,还提问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

毕竟刘正文章中的思路是完全现代的。与明人的思路相差很大。有理解障碍。

刘正一一解答。

但是,到了后来,问题就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尖锐了。

忽然有人问道:“大明立国到现在二百五十年有余,按你的说法,大明还有五十年国运?”

此言一出,刘正一惊。

大明有多少年国运,刘正岂不知道。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出这个问题,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刘正看身边的人,恍若平常。

根本没有人吃惊,可见这些人讨论这种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视若平常。

或许这些人不在意,但是刘正总不能说,三年之后,崇祯上吊吧。

此刻刘正暗道:“这是一个机会。”

虽然此刻,刘正风光无限。但是刘正没有忘记自己是来做什么的。是为了找周延儒打通关节。

“或者在此之前,大明还有数十年国运,但在我说过之后,就不是了。”刘正斩钉截铁说道:“我辈读书人制天命而用之,总结任何规律,就是为了战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