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回到六十年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9/53065409/b_53065409.jpg)
第70章 瑕疵布
陈向东其实没打算下午去爷爷奶奶家,他是打算下午四处逛逛,买点儿东西,晚上去一趟鸽子市,等到明天一早,再坐车去爷爷奶奶家。
他的农场仓库里还有不少土豆和南瓜,他想去鸽子市淘换点儿需要的东西。
他是怕大姐担心,才骗她说自己下午去爷爷奶奶家的。
刚到胡同口,陈向东就看到刘奶奶拿着一块蓝色的布料,笑眯眯地回来了。
“刘奶奶,您这是去哪儿?”
“呦,是东子啊,供销社刚来一批不要票的瑕疵布,你家要吗?要的话就赶紧去,晚了可就抢不到了。”
在这个年代,供销社的瑕疵布不要票,是大家疯抢的物品,消息一传开,去晚了根本就买不到了。
陈向东想到二叔家两个小子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他决定买点儿瑕疵布带回去让二婶给他们俩做新衣服。
“我正好去爷爷奶奶家,顺路去看看给他们买点儿。”
“那你赶紧去,去晚了可就没了。”刘奶奶叮嘱。
“知道了,刘奶奶。”
陈向东还没走到供销社门口,就看到有人拿着布料有说有笑从里面出来了。
“这好好的布料,咋就成瑕疵布了?这年头有新衣服就不错了,谁还在乎有没有瑕疵啊,小郑,下次再有这好事儿可记得叫我啊。”一个大婶儿拿着布,笑眯眯冲柜台上的郑春燕说道。
“得嘞,张婶,再有瑕疵布我第一时间通知您。”
这就是跟供销社的人搞好关系的福利。
“呦,东子,你咋来了?”郑春燕见他手上没提东西,就知道他不是来卖鱼的了。
“郑姨,还有瑕疵布吗?我想买点儿。”
“还有一点儿,你要多少?”
因为跟郑春燕熟悉了,剩下六尺瑕疵布,陈向东直接包圆儿了。
离开供销社,陈向东又去了一趟王府井百货大楼。
这是建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
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同志,此时正在百货商店的糖果柜台卖糖果。
陈向东特意去买了五斤水果糖,就是为了近距离感受了一下这位全国劳模的服务。
张秉贵对待顾客,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不像有的售货员那样,对顾客爱理不理。
除了买糖果之外,陈向东还给爷爷奶奶和两个堂弟一人买了一双鞋子,鞋票是他之前换的,除此之外,还买了一些日用品。
下午的时候,他找了一家国营饭店,点了一份红烧排骨,还有一份麻辣豆腐,外加两碗米饭。
吃饱喝足之后,他又去便宜坊打包了两只烤鸭,去月盛斋买了二斤酱牛肉,准备明天带回去给爷爷奶奶他们吃。
路过药店的时候,想到村子里那帮瘦骨嶙峋的孩子们,他又买了两百粒宝塔糖。
看看时间还早,陈向东进入时光农场,在里面美美地睡了一觉。
直到晚上九点多,天黑透了,他才出发前往鸽子市。
四九城有不少鸽子市,都在各个城门外,陈向东去的是东直门外的鸽子市。
鸽子市是依托于京城喜好养鸽子、玩鸟的人群形成的市集。
虽然规模不大,但交易的物品却涵盖了食品、杂物等常见的商品,主要服务于平民老百姓。
现在正是困难时期,很多人吃不饱饭,上面也不能真把老百姓逼死,所以就有了鸽子市这种地方,上面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鸽子市大部分都是卖一些农户自产的农产品,或是公社交完公粮后剩余的物品。
这些物品属于计划外的物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灰色性质,但并不涉及严重的违法行为。
半个小时之后,陈向东就来到了东直门外的鸽子市,还没进去,就看到里面人头涌动,还有手电筒一闪一闪的。
这里卖东西的人有的拿手电筒,有人要看货的时候,他们会照一下,然后就立马关上,还有的人提着马灯照明,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马灯上也带着罩子遮挡,不会一直照亮。
陈向东第一次来鸽子市,为了保险起见,他从包里掏出一条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把脸蒙起来,然后从仓库中中取出水桶,提着几条鱼朝鸽子市走去。
两个人守门的人看到陈向东过来,其中一个人问道:“卖东西还是买东西?”
陈向东打听过,知道鸽子市的规矩,买东西的人免费进,卖东西的人要交一分钱场地费。
虽说上面对鸽子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难保派出所或者街道办进行突击检查,所以安排人守门还是有必要的。
陈向东指了指手里的水桶,道:“卖鱼。”
说完,不等对方开口,他就主动上交了一分钱。
陈向东提着水桶,在鸽子市里溜达了一圈,发现这里卖各种东西的都有,有卖各种用具的,还有卖鞋的,卖鸡的,卖粮的,还有卖票据的等等。
相邻的摊位之间都有一段距离,彼此之间也没什么交流。
转了一圈之后,陈向东在一个面前放着一碗米的人跟前站住,问对方:“同志,你这大米怎么卖的?”
陈向东也不是想买米,就是想打听一下大米的价格,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看上了那个装米的碗。
虽然他不认识古董,但感觉这个碗,有点儿像他前世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种明代的青花缠枝并蒂菊花纹碗。
“不卖,只换粗粮。”对方回答的简单干脆,听口音不像是城里的。
“那你想怎么换?”陈向东问。
“一斤大米换五斤粗粮。”对方压低声音说道。
现在大家都想用细粮换粗粮,关键哪来那么多粗粮啊,一斤大米能换三斤粗粮就不错了,还换五斤,如果不是遇上他,估计这人今晚要白跑一趟了。
“同志,现在粗粮价格这么高,一斤米顶多换三斤粗粮,哪能换到五斤啊?”
“最少四斤,少了俺不换。”
“我给你四斤粗粮,你能不能把那个碗一起给我?”
“你要这碗干啥?”对方狐疑地看着陈向东。
“我没东西装啊,你总不能让我用手捧着米吧。”
对方指了指陈向东面前的斜挎包:“你把米倒在包里不就行了?”
“我这包里还有别的东西,倒进去大米就弄脏了,还怎么吃啊?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陈向东也懒得废话了,抬腿就走。
“同志,等一下。”对方小声道:“你给俺五斤粗粮,这个碗一起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