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截胡姚广孝,蛊惑朱棣造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刘伯温罢官

此时的上书房内,朱元璋高坐龙案之后。

刘伯温和胡惟庸两人,正静静的在下面站着。

不同的是,刘伯温脸上平静无比,而胡惟庸则显得有些许不安。

见到朱标带着任以虚进来了,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

等同于是默许朱标的行为了。

随后,看向刘伯温,脸上逐渐变得冰冷下来:“刘伯温,你今天在朝会上挺威风啊,咱设立那都察院,现在是要改姓刘了吗?”

刘伯温心中此时叫苦不已。

早就知道,朱元璋让自己出面,去弹劾胡惟庸,就没有好事,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朝着自己发难了。

都察院的御史们,确实是自己安排的,但那也不是按照朱元璋的旨意,要将胡惟庸彻底拉下来嘛。

但没想到,自己按照朱元璋的旨意去做了,现在反而第一个找自己的麻烦。

这难道是要把自己当鸡,杀给那胡惟庸看?

刘伯温微微侧头看向了胡惟庸,心中一横。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那在朱元璋面前,自己索性就做的更绝一点吧。

既然打算当朱元璋手里的刀,那就要当一把锋利点的刀。

他看向朱元璋,沉声道:“陛下,胡惟庸专权独断、结党营私、勾结商贾、大肆敛财,证据确凿。”

“都察院代天子巡视天下、纠察百官,面对胡惟庸这个权臣,这些个御史们,自然是要站出来以正视听的。”

话音刚落,还不等朱元璋说话,胡惟庸就立马反驳了起来:“刘伯温,你血口喷人!”

“你这是在打着陛下的旗号,铲除异己、诬陷忠良!”

朱元璋脸色一沉,看向了胡惟庸:“胡相国果然是我朝楷模、忠良之至,怪不得会有这么多人,站出来帮你说话。”

面对朱元璋的话,胡惟庸当即收起了,面对刘伯温时的嚣张气焰,赶紧跪下了身子:“陛下,臣做事向来谨慎、公正。”

“今日那些同僚们看不下去,刘伯温的诬告,所以仗义执言,请陛下明察!”

说完,将头重重的磕了下去。

刘伯温在一旁看得明白,知道朱元璋这次又放过了胡惟庸。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如果打算责罚胡惟庸,根本不用这么多事,直接拿人就好了。

哪用得着,让他们两人,在朱元璋的面前闹笑话。

如果不是朱元璋对这胡惟庸实在是宠信,那就是朱元璋在还有更加深远的谋划,所以暂时放任这胡惟庸。

而自己只是朱元璋计划上的一把火,一把点燃胡惟庸的火。

想通了的刘伯温,在一边神色平静的拱手说道:“望陛下明察。”

朱元璋看着两人不同的神色,闭口不言,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朝着两位缓缓走去。

朱标和任以虚在一边,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任以虚心中却有些欢喜。

这胡惟庸结党营私,简直就是证据确凿啊,而且胡惟庸的屁股太不干净了,一查就会出纰漏。

想必朱元璋这个时候肯定气急,心中已经在想着,怎样去整治胡惟庸了。

他满怀期待,接下来,朱元璋要怎么对待胡惟庸了。

只见朱元璋走到胡惟庸面前,淡淡说道:“起来吧。”

“你身为中书左臣,百官之首,位高权重,自然是会惹来不少非议的。”

“今日朝中这么多人为你求情,可见你平日办事公道,深得人心啊。”

本已经站起来的胡惟庸,听到这话,又赶紧跪了下去:“我们大家都是为陛下办事,自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面皮微动,并未说话,看向了刘伯温:“伯温,你认为今天这事,我该怎么处理。”

刘伯温心知,朱元璋已经打算,暂时不动胡惟庸了,自己也被朱元璋当了一回枪使。

淡淡回道:“全凭陛下处置。”

“我如果处置的你不满意呢。”朱元璋笑着问道。

“陛下做事,自有深意,臣下不敢妄自揣测,唯有领命遵旨。”刘伯温拱手,低声回道。

朱元璋第一下,直接打在了棉花上,让他很不好受。

他虽然也一直想要责罚胡惟庸,但却不是这次。

本以为刘伯温已经觉悟了,会继续对胡惟庸不依不饶,自己则可以,顺势将胡惟庸保下来。

让胡惟庸继续沉浸在,自己依然被宠信的假象之中,慢慢膨胀。

到了最后那一刻,他再来彻底清算,裁撤掉丞相这个职位。

正所谓,欲想使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但这刘伯温,却在这个时候哑火了,这让朱元璋很是难受。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必然是已经看出了什么,只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罢了。

面对装傻充愣的刘伯温,朱元璋也有些恼怒。

随后,看向胡惟庸:“行了,你先下去吧。”

胡惟庸赶紧谢恩,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待胡惟庸退出去后,朱元璋看向刘伯温:“伯温,咱今天没有向胡惟庸问罪,你就没有什么想问的嘛。”

此时的刘伯温已经萌生退意,他根本不想掺和胡惟庸这件事。

一边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一边是统领百官的丞相。

这件事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第一个跳出来当枪的那个人,绝对是捞不到好处的,说不定还是两头都嫌弃。

但昨天朱元璋的命令,他也不敢违背,身不由己。

这是朱元璋强制他亲自下场。

所以刘伯温动员了都察院的御史们,好好的演了这场戏。

即便是刚才刘伯温依然还在配合,指责胡惟庸,本以为到了这里,自己的事情便也结束了。

但是朱元璋显然还不满意,隐隐在挑动自己和胡惟庸的矛盾升级,想让自己这把火,烧的更旺一点,最好能彻底点燃胡惟庸。

洞悉了这一切的刘伯温,没有配合下去,他只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明哲保身。

“陛下如果想说,自然会告诉微臣,如果不想说,微臣问了也是没用。”

“再者,陛下既然心中已经有了谋划,又何必询问微臣的意见呢。”刘伯温低头回道,语气平静。

朱元璋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怒色。

他最讨厌的就是刘伯温这副嘴脸,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

这也是他最忌惮刘伯温的抵挡,不管什么事情,刘伯温总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猜到他真正的想法。

这让朱元璋很不放心。

正所谓圣意难测,有这样一个臣子在身边,谁都不会安心。

以朱元璋的实力和手段,自然是能压制住刘伯温的,但是朱标呢?

朱元璋转头看了一眼朱标,微微叹气,随后又看向了刘伯温。

只感觉越看越觉得像司马懿,越看越觉得不放心。

“刘基啊刘基,咱问你话,你就这样敷衍我?”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你说胡惟庸专权独断,结党营私,我看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咱将这都察院交到你手里,给你监察百官的权利,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

“我看过不了多久,这都察院就要姓刘了。”

刘伯温闻言一愣,跪了下去:“陛下,明察!”

“若是陛下不信,臣愿辞去所有官职,回乡安养。”

朱元璋闻言道:“辞官可以,回乡就算了。”

随后,看向身边的太监:“宣旨,刘伯温肆意中伤朝廷大臣,剥夺所有职位,留京待查!”

“谢陛下恩典。”

刘伯温在一边赶紧谢恩。

虽然他丢掉了官职,但是却也远离这这趟浑水,也算是全身而退了。

随后,太监便领着刘伯温退了出去。

见到胡惟庸就这样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而刘伯温却收到了处罚丢掉了官职,朱标在一边很是疑惑。

他不明白为什么,都到了这一步,朱元璋依然还不除掉胡惟庸,反而将刘伯温罢官。

他走上前去问道:“父皇,您是不是对胡惟庸,太过宠信了。”

“刘伯温明明是按照你的吩咐办事,您为何要削去他的官职。”

朱元璋看向朱标,微微摇头:“标儿,这些老家伙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刘伯温执掌都察院多年,也是时候,挪挪位置了。”

他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朱标。

都察院监察百官,又何尝不是重中之重,刘伯温执掌多年,有功无错,深得人心。

从今天的朝会就可以看出,他对都察院的掌控程度。

而且刘伯温心机深厚,连朱元璋都要小心应付,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安心的让他坐镇朝中。

刚好借着这次机会,让刘伯温和胡惟庸两人撕破脸皮,自己也好乐的坐山观虎斗。

先将刘伯温夺职,等胡惟庸膨胀起来之后,再将相权彻底废除,那以后的江山、朝堂将再无担忧。

朱元璋看向朱标,道:“咱做这些你现在可能不懂,后面会知道的。”

朱标在一边默默点头,似乎若有所思。

任以虚静静的看着一切,同朱标一样,默默思考着。

很快,朝中震动,左都御史刘伯温,被罢官留京,而胡惟庸却安然无恙。

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朱元璋依然对胡惟庸宠信有加,胡惟庸依然是当今朝廷第一重臣。

本来有些忐忑的胡惟庸,收到了这个消息后,也是由悲转喜,颇为振奋。

从皇宫出来的任以虚,也是一头雾水。

没想到,都这样了,老朱还是忍住了,没对胡惟庸下手。

他朝着胡惟庸的府邸走去,想要看看胡惟庸准备的进度,

还有就是看看胡惟庸,会不会因为今天,朱元璋的纵容,而开始放松。

到了相府见到胡惟庸之后,只见他一脸笑容,显然是心情大好:“任兄弟,来的正好,陪我喝两盅。”

任以虚白了胡惟庸一眼,果然被自己给猜中了。

原本在朱元璋的敲打下,已经有些收敛,甚至抱怨的胡惟庸,现在觉得自己又行了,有些飘然了起来。

任以虚皱着眉头,看着胡惟庸:“你那边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胡惟庸悠然的坐在椅子上:“放心,正在进行。”

“越快越好,省的夜长梦多。”任以虚督促道。

“没必要吧,如今陛下对我恩宠有加,我们暂时缓一缓也无不可。”胡惟庸回道。

任以虚摇了摇头,有些鄙夷的看了胡惟庸一眼。

真是个没有立场的小人,稍微给点好处就动摇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胡大人,你要知道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哪天一旦被发现了,那是什么后果。”

任以虚回道:“你以为到时候,陛下还会给你机会嘛。”

“还不趁着朱元璋尚未发觉,还没有提高警惕的时候加紧行动,你还在犹豫什么?”